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各种隐私数据都在大的平台上,自然也会引发消费者对个人数据隐私的担忧,特别是像美国在爆发了Facebook选举问题之后,对诸如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等大平台对用户数据的掌握就更为担忧。
像大数据里面的数据挖掘,这一词汇可能没有道德问题,但是数据挖掘所牵扯到的和人相关的信息本身就会有道德和隐私问题。
数据挖掘的方式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和环境中引发关于隐私,合法性和道德的问题。特别是为了国家安全或执法目的,例如全面信息意识计划或ADVISE,数据挖掘政府或商业数据集提出了隐私问题。
在20世纪60年代,技术上的前进使大型计算机开始挑战人们对隐私的传统观念。同时,联邦政府也开始投入大量资金研发这种新技术,消费者信用局也开始建立包含上百万个人财务信息的数据库。许多人都担心新型的计算机数据银行很有可能会被他人侵入,自己的隐私将会受到威胁。
“这真的把人们都吓坏了,”奥巴马政府前任互联网政策制定官员丹尼尔- 韦茨纳( Daniel J. Weitzner)说道。“那些担心隐私被窃取的人时时刻刻都在关注这件事,就像我们现在一样。”
尽管对隐私有所担忧,但当然,这些大型计算机帮助我们发展和创新,同时也将我们带入了计算机时代。今天,有很多专家预计,下一个时代的到来很有可能会被大数据所推动,即就是包含网页、浏览习惯、传感器信号、智能手机位置跟踪、基因信息等资料量规模巨大的数据。大数据和智能软件相结合后将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这一新型科技的支持者们表示,该种科技能够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审视检测事物,就像是显微镜能够使科学界看到生命的细胞一样。他们说,大数据将会使各个领域能够做出更为明智的决定,不论是商界、生物,还是医疗和环保。
“这种数据是我们新的资产,”MIT计算社会科学家以及人类活力实验室主任阿莱克斯-彭特兰(Alex Pentland)说。“你会希望这些数据流动起来并使用它。”
首先,大数据企业自身要有职业操守,严格自律保障数据安全。大数据企业收集数据是不可避免的,但用户隐私安全同样重要,这就要求企业在使用和开放数据时,对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避免隐私泄露。
其次,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安全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012年12月,针对数据应用过程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2013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
2014年3月,我国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2016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1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6年1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规的第四章“网络信息安全”专门强调了企业如何保护信息安全,把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放在了重要位置。随着大数据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关于大数据隐私保护的法规将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