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会必以一战决胜负吗?这个问题个人认为不能说一战决胜负,而是互相交融一直相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金融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面对银行那个爱有是恨,现在你看还可以不用面对银行了,以前银行高高在上的大爷,我现在可以不鸟它了。银行也放下高贵的头颅,低声下气求储户们到它那里存钱了。
但是否互联网金融就一定会和传统行业决出胜负呢?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交融的过程。传统金融一定会通过各种形式渗透入互联网,以互联网方式来扩赞传统银行的业务,补充传统银行曾经的短板。
必有一战是个什么鬼?
有一句话很适合商场,那就是“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无论是搞互联网出身的BATJ们,还是搞金融出身的工农中建们,大家都是出来混口饭吃,干嘛一定非得打打杀杀的呢,大家坐下来聊聊天喝喝茶,有钱一起赚,不好吗?现实中,BATJ和工农中建们就是这么搞的。
金融者,望文生义,即资金的融通。我们搞金融的经常用一句话来调侃自己,“我们不生产资金,我们只是资金的搬运工”,这句话其实不对,金融业不只会搬运资金,有时候也能生产资金,但是在绝大部分时候,这句话是成立的。归集闲散资金,投入到有需求的资产中去并获取利益,这就是金融行业的工作逻辑。
回到问题,不可否认,互联网巨头搞金融有其与生俱来的优势,比如无可匹敌的便捷程度,比如庞大的零售客户群,比如强悍逆天的短期资金归集能力(余额宝等),比如各类消费场景的无缝贴合等,这都是传统金融垂涎三尺但短期内基本无法解决的。但我们也要看到,互联网金融目前主要还是在消费金融、零售业务这一亩三分地里打转,公司业务、同业业务、国际业务、投行业务等板块,暂时还看不到互联网金融染指的可能性,而这些才是金融行业最大的肥肉。同时,互联网在产品研发、风险控制等方面,也还需要再向传统金融学习一个,毕竟传统金融行业有几十年(国外则是上百年)的经验教训,也吸纳了无数优秀人才。
此外,虽然互联网金融在客户规模上很可观,但在整体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跟传统金融还不是一个量级的。以最大只的蚂蚁金服为例,根据公开资料,2016年蚂蚁金服的净利润不到30亿元,别说与宇宙行(2791亿)相比,即便在阿里体系(427.41亿)内,蚂蚁的贡献度也只有区区7%。虽然蚂蚁的利润增速很高,想成长到能被传统金融称为“对手”的程度,还需要不短的时间。
谢请,我是变革家阿熊。近年来,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应运而生,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典型代表,用户不用去银行网点,也不用信用卡就可以快速取款汇款,用户的存款搬家已经对传统金融机构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与其说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必有一战,更不如说它们其实是互补的。毕竟无论谁输谁赢,两者任何一个都是不会消亡的。所以说互联网金融应该是和传统金融是互补的状态。以前,由于科技的种种限制,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不高,服务成本高,而科技的发展使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客户能够更加个性化。大数据、云计算和金融结合是一个必然、前景很广的趋势,所以需要市场金融未来的发展,将需要有技术和数据驱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和有基础有规模的传统金融机构来联合打造金融未来。更何况,互联网金融不可能将传统金融机构彻底打垮。因为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长年累月大量真实用户信息的积累,以及存贷、理财、贵金属等金融产品的综合化服务的长期积累。总体来讲,互联网的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冲击并非坏事。只有在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下,传统金融机构的理念才会开始创新求变,寻求传统金融网络化的途径。传统金融可以在互联网领域寻求自己的发展,也可以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强大竞争力。同时,互联网金融,从字面上看似乎是传统金融的对立面,而深入研究后发现,其实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创造出传统金融所不具有的新功能,而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金融服务的延展需求。因此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的胜负并不重要,两者如何结合来形成全新的金融体系才是我们期待和观望的将来。
谢谢。
我是文化评论,金融学博士。
你说的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必有一战,实际上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对传统银行业进行了强有力的冲击,特别是四大互联网巨头正用新的互联网手段颠覆金融业。
事实上,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代表的支付方式已经颠覆了银行的传统支付方式。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7)》披露: 2016 年我国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飞速发展,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达663.3 亿笔,金额 54.25 万亿元;移动支付970.51 亿笔,金额 51.01 万亿元。2013 ~2016 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的网络支付业务笔数和金额增幅分别为 968.60% 和976.68%.
在非银行支付规模中,第三方咨询公司易观发布2017Q3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监测报告。报告显示,Q3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294959.2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8.02%,同比则猛增2.26倍。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方面,支付宝以53.73%市占率遥遥领先,第二名是以微信支付为主体的腾讯金融,市占39.35%。Q3支付宝与腾讯金融合计市占率高达93.08%,在市场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也不一定,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的有力补充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呈现出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前期刺激消化的三期叠加结构性特征。
因此,今后金融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增加金融有效供给,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不良贷款是系统性风险的一个指标,要化解不良贷款问题,就要从供给侧、从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进而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内容。中国约有 40 万亿元的储蓄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互联网金融则可以同时从资产端和负债端唤醒这部分资金,解决经济转型中供给侧的失衡,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盘活存量,刺激增量,最终达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目的。
传统金融基础上进行 “互联网 +” 的融合创新,是互联网金融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对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其以新技术来做的大众金融、普惠金融和消费者金融,普遍降低传统金融的服务门槛,加强金融服务透明度,优化社会资产配置,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对于化解现阶段银行不良率 “双升”,稳定金融系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均具有积极作用。
金融改革的另外一个发展重点,是促进金融行业市场化,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式,让一批适应新常态、具备新动力、可以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的行业和小微企业,得到应有的金融支持。互联网金融因为具备互联网的特性,使得金融服务的对象能够下沉、深入,可以做到无起点无差别全天候服务,过去不在传统金融范围服务之内的人群,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务,不存在 “长尾问题”。另外通过互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去识别风险,管理风险,能更有针对性,能更好地为小微企业以及消费者的金融需求服务,而传统金融企业至少目前却不具备这样的数据优势。
目前就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来讲,传统金融存在于发展落后,前景不明朗的特点。以互联网金融为例,每个省都有一个消费金融公司,基本上午由银行为大股东,广泛进行互联网金融活动。目前很多的现金贷,比如微粒贷,京东金条。各种场景贷越来越多,但2018年是金融监管年,随着银监会各种新规的出现,互联网金融必将规范化。
我认为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必定会有一战,互联网金融是大势所趋,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首先,互联网金融的范围很广,它主要聚焦于传统金融业服务不到的客户,能让客户在小额交易等领域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其次,虽然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机构都在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传统金融具有线上线下的实体服务基础,而互联网金融大部分趋向于线上服务,从线上向线下扩展,利用便捷的服务手段,努力把业务做深做实。最后,我认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客户体验较好,业务推广快,边际成本低,规模效益显著。所以我认为互联网金融是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和新业务,必将与传统金融有一战。
全世界经济活动基础其实可以这么理解,一个是互联网,另一个是土地。互联网是虚拟经济的根基,土地是实体经济的根基。互联网的特点是没有了土地之间的距离,甚至时间差也没有。也就是说,互联网消灭了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但是建立在土地上的经济活动,必定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所以,也许将来除了必须依赖于土地的经济活动,其他不需要依赖于土地的经济活动,都进入了互联网,效率会大幅提高,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金融业务,随着安全技术的提高,身份认定技术可靠性的提高,互联网金融真正信息安全的时候,或许金融业务全部网络化,到时候就银行网点估计就更少,因为金融业务不需要开生产线,也不需要施加肥料种植。是一种可以脱离土地的行业。
但是传统金融和互联网之间的战争,这点还不至于,而是一种业务运作方式的进化,传统的金融业务,逐步地,一点点地网络化。
并不一定。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形态,本质上市脱离不了金融属性,仅仅是通过互联网提高了金融效率,当下比较热门的P2P,也是人与人、人与企业等之间的借贷关系,而场地从传统线下搬到了线上。
当然互联网金融给普通老百姓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捷性,不管是针对投资端还是借款端,较低的门槛,全民理财。在这发展过程中,免不了也产生许多金融监管问题,而这一切都还是传统金融这只大手去监管。
所以我认为,“战争”是不大可能的,可能双方都在弥补自己的短板,而享受这成果的应该是老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