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已经成为阿里巴在科技领域有一个奇迹,当然奇迹背后必定有太多的艰辛,不完全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承受的压力,毕竟这个系统不是简单的靠人员的集成式开发就能短时间搞定,所以在前期受到非常大的质疑也属于很正常的范畴,恰逢大数据还在炒概念的阶段,马云拍板投入数十亿开始研发,据后来解密当初阿里巴巴内部分成了两个派系,支持阿里云的研发,坚决反对阿里云的开发,甚至在阿里巴巴内部有人直接提出质疑王坚能不能写上一行代码。
整体集团内部弥漫着对阿里云研发进度的不信任,甚至很多人喊出来王坚是在骗马云的钱,种种才猜测,王坚在2012年的年会上落泪的视频在网上还能搜到,足以说明当时承担的压力有多大,但王坚还是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坚强的挺过来了,现在阿里云的全球市场份额占到第三,并且完全实现了技术上的自主研发,并且真正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5K技术,备受质疑主要在当时的互联网环境下拿出这么多钱来烧段时间内不能见效,那个阶段是互联网高度的红利期,投入就要见到产出的年代,所以环境的因素很重要,不得不佩服马云的决断力,如果没有当初资金源源不断的投入不可能有今天的阿里云技术,也算是国内科技企业里面为数不多自主研发的技术产品。
王坚加入阿里正好是阿里技术瓶颈期的时候,业务能力快速的发展,技术能力能不能跟得上都是未知数,整个来讲王坚很好的完成了这一使命,其实换个思路来看这个问题,如果不是王坚可能还会有下一个李坚出来做这个事情,毕竟公司的巨轮会一直向前发展,而王坚恰好出现在合适的时机并且把这个事情干的非常漂亮,但在具体如何去做的时候,王坚的决断力却是非常的勇敢,在尝试了开源的大数据之后发现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务,于是果断开始自主研发,与其说是自动主张倒不如说成是被逼的,强大的压力下产生无尽的动力,任何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大家开始都不会太认可,如同开始大家在网上购物都会觉得可能是骗子,万一我交钱了对方不发货怎么办,看看现在购物的人很少担忧这个事情发生,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已经高度认可这件事情。
阿里也是在阿里云有了突破之后开始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并且搞了个达摩院收集全球优秀的科学家一起以企业的方式产生各种创新技术,可以遇见未来阿里会带给国人更多的技术突破,未来就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谁拥有足量多的人才谁就能有更多的话语权,随着国内软件氛围进一步提升,相信也会有更多自主性的技术产生。
其实对于王坚来讲更应该感谢阿里决策层的坚决支持,玩云计算没有足量的资金支持不可能做出个样子,而王坚很好的做出了表率,最近也看到王坚离开了阿里云,事情的真假不是很清楚,对于个人来讲已经在人生的道路上,增添了浓厚的一个色彩,至于后续是不是能够继续执掌阿里云其实这都不是其个人要谈的事情,这已经是阿里高层来决定的。
我觉得,王坚在阿里云的发展过程中,就像是大海航行中的舵手一样,引领阿里云不断前进。
不得不说,王坚是非常有远见的,他很早就意识到了只有自主研发的重要性,所以坚持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
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就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因为系统无法满足集团不断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于是阿里巴巴从微软亚洲研究院招来王坚博士,解决整个集团的算力问题。
阿里坚持自主研发 Max Compute 技术,而不是使用开源大数据技术,个人认为原因有三点,一是阿里云既然未来要做云计算,那就要和其他公司要有技术优势以及技术壁垒,这样才能竞争过其他的公司。
二是完全依靠大数据开源技术有一定缺陷,开源大数据技术无法全部满足阿里内部真实需求,技术上未来也很难满足。
三是为了打造适合阿里业务场景以及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云计算平台,自己掌握核心技术,便于未来的技术扩展和功能迭代开发。
01
想要将云计算做大,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如果阿里使用开源大数据技术,那么和其他公司技术差异就很小。
云计算不仅仅是国内互联网公司在做,同时在国际上,也有很多厉害的云计算公司,比如亚马逊、Google、微软等等,而国内有百度、腾讯也在做。
看看华为就知道为啥了
芯片脖子上的那道血痕,永远警示着每一个华夏儿女:不自主研发,就会受制于人,就永无安宁之日。而云计算是比芯片更重要的存在,它是中国未来社会的水电煤,特别是在今天这个政府积极拥抱云计算大数据的时代
若不靠着自主研发,而只靠着被称为“拿来主义”来部署自己的云,将会是什么结果,恐怕也是不难想象的吧
坚持自主研发,才能避免出现像中兴那样的局面
如果都使用开源大数据,难免授人以柄,有一天会给人掐住脖子
他要么不懂大数据.要么很懂大数据...
...
1.大数据的流程是:先确定结果.再收集数据.最后根据结果和数据选择计算方法...
...
这个道理很简单吧....
别人都使用开源大数据技术时,阿里云却坚持自主研发,是很有战略眼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