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吗?你对此怎么看?

1

首先大数据杀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快消品行业尤为突出,但不是所有行业。例如:农业生产这块。为什么是这样呢?

1.大数据的基础是数据,有了数据才能进行分析和预测。电商的繁荣发展,在快消品的营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所以,大数据在快消品的营销方面发展的比较成熟。给人一种杀熟的印象。但是在生产制造方面积累的数据,还比较少,所以在生产制造方面就弱些。

2.大数据的应用主要靠算法。受制于数学的发展,算法方面还不是很发达,在很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因此,大数据在目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我们今天理解的大数据,只是冰山一角。也就不能得出,大数据杀熟的结论。




2

作为一名IT行业的从业者,大数据也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所以我来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大数据杀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大数据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大数据没有带来便利,反而带来了麻烦,很多用户为了突破所谓的“大数据壁垒”,不得不采用各种办法,比如通过不同的终端来避免被“杀熟”。

实际上,利用大数据来“杀熟”,并不具有普遍性,也不会成为未来大数据落地应用的主要目的,大数据更大的价值在于为用户带来价值增量,而不是为用户带来“损失”。从目前大数据的落地应用情况来看,对于专注于大数据领域的科技公司来说,至少目前在行业内没有听说谁家在做利用大数据“杀熟”的业务。

从大数据当前的产业链来看,大数据的价值体现主要在三个方面,其一是通过数据采集来实现价值;其二是通过数据分析来实现价值;其三是通过数据应用来实现价值。不少大数据企业的主要业务都集中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上,而数据应用场景则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企业,毕竟互联网企业既有数据的来源,同时也有能够利用数据的场景(链接)。

从近些年暴露出来的部分大数据“杀熟”案例来看,大数据杀熟现象主要出现在部分互联网企业,但是这些互联网企业并没有承认自身利用大数据技术“杀熟”,这也说明利用大数据杀熟对于企业的负面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利用大数据来杀熟并不会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常规操作。实际上,随着目前法律法规的逐渐健全,对于大数据的利用会越来越合理。

3

我认为“杀熟”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大数据的到来使得有些企业更容易做到个体区别对待。

“杀熟”的核心原因

目前行业竞争严酷,各行各业均或多或少面临获客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也就是为了获取一个新增客户所花费的开销不断提升

随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变成了一个老百姓离不开的终端设备。为了让新用户下载自己的app,并且在自己的app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各家互联网公司经常采用补贴的方式来获取新用户,并不断发送优惠券来绑住用户,培养用户使用习惯,一直到用户自己离不开这个app了。

而如今在已经逐步稳定的行业中,行业内的玩家已经比较固定,并且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一定规模,用户已经培养了相关应用的使用习惯,这个时候企业就会考虑逐步提价,毕竟客户不会因为一块钱离开这个应用,但是企业却会因为庞大的用户迅速提高营收

在大数据应用之前,企业很难去评判,甲和乙两个用户,谁会因为多加一块钱就会放弃使用,而谁却不会。不过现在大数据的到来,由机器收集用户数据即可通过一定的模式计算出每个用户的“承受能力”,给每个用户报这个用户可以承受的最高价,可以保证用户继续使用的情况下,企业利益最大化

4

大数据杀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或者说“杀熟”是一个普遍现象,只是由于大数据让这个事情变得更容易,爆出来之后让这个事儿更不能让人接受。

“杀熟”是商业世界普遍现象,“大数据”只是让其变得更容易了

在买卖东西或者服务的领域,商家看重两个指标,一个是客户数量,另外是单客户利润。为了获取更多的客户数量,平台要提供性价比比其他平台更高的商品或者服务,这个时候有比较,有竞争,所以生客能获得的商品性价比是最高的;而你成了熟客,有了行为惰性,或者你甚至办了会员之后,平台就要在你身上获取更多的利润了,甚至想在你身上把以前补贴出去的利润都弄回来。这事儿太普遍,某东、某哪儿网、某程、某某打车都干过,甚至你家楼下的水果店、理发店都在干。“大数据”帮助了这些平台知道了你是熟客,甚至它们有可能知道你最近都没去逛对手的网站了,所以本来普通人能享受到的优惠都不给你了。

目前要靠自己勤快来避免被“杀熟”

说个“鬼话”,商家是要赚钱的,不会永远亏着钱去补贴,而且相信如果它们想在你身上获取超过预期的利润时候你能感觉得到的。所以我认为这事儿避免方法就是不要成为某一商家的太固定客户:一般的小商品图便利咱可以随便买,大件商品可以手动比价或者在一些比价网站上面看看。

5

答:普遍存在。观点:大数据杀熟现象,是因市场的高度竞争而起,也会因市场高度竞争而自发调控!过度的杀熟,只会让市场这双无形的手,帮我们卸载掉这些杀熟的企业与它的App

6

最近网络上大量流传着“大数据到底是杀熟还是杀心?”前几天,一位网友在微博自述自己订酒店时被大数据“杀熟”:自己在网络上常订的某酒店房间常年价格为380元至400元左右,而通过酒店前台和朋友账号查询,该房间的价格实际上为300元!微博一发出,即被迅速转发,引来万千网友纷纷吐槽,表示自己也有过类似遭遇。都说老顾客很重要,不过这两天互联网厂商“大数据杀熟”的新闻,却引来网友的一片热议....近日,有网友发现,同一段路程,打车软件对两部手机的报价却不一样:所谓“大数据杀熟”,有人将其定义为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实行价格歧视的行为。也就是说: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项服务,互联网厂商显示给老用户的价格要高于新用户。精准杀熟?这些情况你是否也遇到过……此前,媒体调查就曾发现,在机票、酒店、电影、电商、出行等多个价格有波动的平台都存在类似情况,且在在线旅游平台较为普遍,而国外一些网站早已有过类似情况。情况一:老用户比新用户价格高?据北青报报道,有网友称,自己在某电影票订票平台上体验到了被“杀熟”。她表示,用新注册的小白账号、普通会员账号和高级别的会员账号同时选购同场次电影,最便宜的是小白账号,其次是普通会员账号,而高级别的账号一张票要比小白账号贵出5元以上。另外,自己下半年开始,电影票平台价格显示均价30-40元,而一年前均价为20元。情况二:苹果用户比安卓用户价格高?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目前,大家的手机大多分为两个阵营,分别是苹果iOS系统和安卓系统。然而,一位网友发现,用苹果手机打车比安卓手机打车贵。这位网友认为是苹果收取手续费导致的。此外,某些视频网站也会根据手机不同型号给出不同的收费待遇。以腾讯视频为例,开通VIP会员,安卓用户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价格分别20元、58元、108元,年费是198元,而苹果用户购买则要贵出5-35元不等。对于存在价格差异的原因,客服表示,是由于其中包含苹果收取的手续费。情况三:不买价格变更贵?默认捆绑上次服务?媒体报道,在线旅游平台被批评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最多。一位网友表示,自己在某在线旅游平台订机票,选好的那班每次看时都会上浮;而当自己选好该机票后取消,再选那个机票时,价格立刻上涨甚至翻倍,在自己觉得“不买会更贵”而匆忙下单后,发现该航班价格又恢复到最初的低价。此外,还有一种根据用户的“上一次行为”而默认捆绑相应服务,例如刚刚注册会员的用户,他在购买机票时,系统仅默认显示一张机票的价格;而一旦他在这一次同时勾选了贵宾休息室、接送机服务或酒店优惠券等附加服务,那么在下一次下单时,系统会默认帮他勾选同样的服务。情况四:不同用户价格不同有网友在微博发出两张截图称,自己与家人在某旅行APP搜索机票,同一航班同一时间不同手机搜索出来的价格却不同:“大数据杀熟”是否违法大数据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使用者用来做什么。昨天,人民日报的一则评论引起了网友关注,该评论表示,从福利经济学的视角,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群体差别定价并非一定是坏事。然而,同一时刻对同一产品的差别定价,尤其是将消费者蒙在鼓里随意加价的情形,并不在其列。为了获得灰色超额利润,它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已经构成违背消费者知情权的价格欺诈,不为价格法所允许。光明网评论员文章也指出,商家的溢价行为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这种溢价是否透明。如果老客户普遍要支付高于“正常价格”的金额,甚至越是老客户价格越贵,这显然背离了一种朴素的诚信原则,也是对老客户信赖的一种直接辜负。根据国家发改委《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三条,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按照这一定义,“大数据杀熟”显然违反了《规定》,是一种典型的价格欺诈。另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 ------------- 如果我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