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是否靠谱?

1

我是利用《辽宁招生考试》的数据和相当位次法对2019辽宁高考全国重点大学理科投档线预测自己判断一下是否靠谱

在这忙碌的报高考志愿工作已经结束的时刻,学生和家长又进入了焦急的等待金榜题名。我在这里通过相当位次法对部分在辽宁招生的全国重点大学投档线进行了测算,同时又实事求是的根据国家政策,国家未来发展方向,人们对热门专业的追捧情况,对一线和热点城市的追求,还有不可抗力对人们的心理冲击等多种因素考量对分数进行了适当调整。本想普渡众生真怕混淆视听,尽管很激动但还是要理性等待辽宁招生考试报志愿系统关闭后和大家分享我的研究成果就当焦急等待中的谈资。不说不笑不热闹等待结果揭晓才知妙不妙,不笑不足以为道。





2

我认为大数据计算出来的报考录取结果只能作为报考者的一个参考,千万不能完全照搬。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越来越多的活跃在各行各业,不少产业受到其冲击。也有许多产业受其影响而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提升。尤其近年来,许多机构或APP声称可以保证录取率100%。那么我们今天来说一说考高志愿填报用大数据来预测结果到底可不可靠。

首先高考志愿填报难就难在学校的选择,专业的选择,平行志愿和调剂这三点上。1219所本科学校+506个大学专业,其中还包括一些近似但是名称不同的专业,想要在这些海量的专业中报考到自己喜欢的专业确实是一个挑战。针对许多数据的分析处理恰恰是大数据的强项,因此对于利用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确实在数据分析上有非常大的优势。


3

现在志愿填报越来越大数据,其实长期以来,填报志愿都需要高度及时的关注利用数据,而往往我们只能够得到的是小数据,也就是只有报考指南和官方公布的招生简章。而现在有很多的数据来源很广泛,借用大数据可以得到很多找数据得不到的信息。

大数据是用计算机代替人脑,用更全面的信息找到和自己分数最接近的院校。但是对于大数据的来源是一个最大的隐患,因为主要来源是教育部、省教育考试院、高校,但是统计口径、维度、质量不一,导致最后分析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参考性会有偏差。因为不同的软件背后获取数据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通过公开信息,有的通过非公开信息或者技术手段破解等,其中可能会出现数据串行、识别偏差、处理出错等。更有些公司与机构为了抢得所谓的第一手数据,对网上一些自媒体发布的信息不加甄别地“为我所用”,也让数据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而且一些公司所谓的专业并没有报志愿相关的经验,他们只是在处理数据。并且数据也很有可能在他们的处理过程中被损坏,大数据随好但是也并不是大而准的程度,考生、家长也有必要擦亮眼睛,对用大数据填报志愿保持足够的理性与警惕。

4

谢请!我刚好今年孩子参加了高考,亲身经历了孩子填报志愿的过程,可以分享一点心得体会。孩子填报志愿是一定要参考数据的,近几年的入档线、高校录取分数线、每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孩子成绩的排名,这些都是填报志愿参考依据。孩子填报志愿前,自己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自己,也不能把填报志愿这么重要的事全都甩给别人,于是就在头条里看关于填报志愿的文章和视频,到处跟有经验的人打听学习,最起码要先做一个大致的了解,了解填报志愿是怎么一回事。关于很多专家讲解位次、排名这些名词,刚开始听的是候是一头雾水,听了很多之后,自己才大概有了个了解。孩子成绩下来以后,入档线、排名也出来了,这样就可以知道孩子可以去本一还是本二的学校,然后根据孩子今年的排名,知道孩子的成绩在去年相同的排名下去年是什么成绩,再参考学校发下来的志愿填报指南,上面都有每个高校近几年的入档线和专业分数线,去对照,看孩子大概可以填报哪些学校哪些专业。还要注意的就是,孩子选的学校今年的录取人数是增加了还是降低了。这些都大数据筛选出来的参考依据。填报志愿是一个辛苦的费心费神的过程,我也是熬了好几晚没睡觉。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同样经历的家长一点帮助,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被心仪的学校录取。

5

如果所有学生都可用大数据指导高考志愿填报,就不靠谱。比如,谁也知道某大学某专业填报的人很少,那想上这个专业的再填报的人就多,就又增加了被录取的难度。又如,谁也知道某大学某专业填报的人多,那想上这个专业的再填报的人就少,反而减少了被录取的难度。那只有少数学生可用大数据指导,才有用,但这又是不公平的。

6

用大数据的本质是据过去走势,测未来趋势,即据经验,看将来。重点在趋势上。

所以,可参考的是专业热点趋势,录取的相对排位次序……等。

对于个体,可参考,但不应受其佐右,更需要结合自己个体经验与实际状况。

7

大数据只是参考,报考还是需要自己主管判断的

8

大数据给你最大便利是数据筛选,最快给你找出符合你的院校和专业!

首先,大数据填报会给你推荐很多很多,你同样要从这些“很多”进行二次精选、排序、比较分析,这个是大数据卡没法做到的!

其次,大数据卡开发者很多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师,不具备高考志愿填报经验,这两者之间存在不小差异!基于填报经验、算法开发出来的你基本看不到,因为太需要经验了,不是有个证就叫“经验”。

第三,新高考,本身位次只能作为参考,其他数据参考性不大,这个就得考验家长同学对往年数据分析能力了,数据卡基本会给你数据的简单计算,推荐。院校组、热门、强势专业的分数波动,都很难去预测!

数据卡,,大数据填报作为你志愿填报初期辅助工具没问题,但是不能完全依赖,自己要具备一定分析能力,这样就会比较好哈!

9

按照我过来人的经验,高考填报志愿,我觉得还是学校为先,然后再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专业。其实本科出来的学生,专业不是企业看重的第一标准,毕业院校才是竞争力所在。关于什么大数据助阵志愿填报,都是不实际的。大数据展示出来的东西,只是给全社会了解的一个宏观数据,和单个家庭是没啥联系的。所以填报高考志愿,一定不要依赖大数据或借鉴大数据。大学四年不长也不短,不要把自己四年的青春搭在一个苦涩而乏味的专业上,要追寻内心的想法,好好过完这四年的大学美好时光。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