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腾讯可以侵入阿里腹地(拼多多、京东和微信支付)而阿里却对腾讯社交无可奈何?

1

腾讯有个电商梦,阿里有个社交梦,这是国内互联网领域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腾讯在电商领域做过许多尝试,比如微店、收购拍拍网等,最后发现自己做都打不过阿里,白费劲。阿里推出过社交软件来往、在支付宝上线朋友圈等社交功能,企图激发支付宝的社交属性,最后发现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个社交之王,一个电商王者,是中国互联网的两座大山,但他们谁都没办法直接把对方干倒。

腾讯曲线救国:自己打不过你,我帮着别人打你

2014年,腾讯2.15亿美元入股京东,同时把手中的拍拍网送给了京东,并与京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京东在微信中开辟一级入口进行流量支持,这意味着腾讯彻底放弃自己做电商的念头,转而通过扶持阿里的对手来染指电商领域。当时国内唯一可以与阿里竞争的电商公司只有京东,而京东势单力薄,急需一个“靠山”进行资金和流量方面的扶持,二者一拍即合。而京东这几年发展的迅猛势头,也证明了腾讯“曲线救国”的路线是对的。

2016年,腾讯又投资了电商潜力股拼多多,同样用微信社交流量对其进行扶持,拼多多与淘宝和京东等传统电商的路数不一样,做的是社交电商,有了微信社交链的传播加持,如鱼得水,很快深入了三四五线城市市场,短短两年时间,用户飞速增长,月活比肩京东,在美国上市后发展的脚步迈得更大,如今也成为一个小巨头了。

不过,虽然腾讯扶持的京东和拼多多都在国内电商市场有一定的成绩,但离挑战阿里还很远。

2

第一代互联网时代国内诞生了bat,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和阿里巴巴没有掉队,但现在的百度公司明显已经掉队了,时代在发展跟不上潮流很快就会被超越,现在腾讯和阿里巴巴两个公司都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恐惧症,只要发现新的创新热点立即上去要么投资入股,要么在全资收购,几乎互联网的江湖都有这两个公司的影子,同时两个企业之间还是想互相渗透到对方的腹地,目前看都没有成功,未来的企业想要赶超这两个巨头难度可想而知。

腾讯阿里巴巴这些年的争斗

腾讯守着社交和游戏两个支柱产业,围绕着这些产业也诞生了很多很有名的产品,腾讯体育,腾讯音乐,QQ浏览器等等几乎影响着国内每个人的生活,特别是核心产业里微信,现在不玩微信的人数量已经少的可怜了,如同周鸿祎曾经说过一句话,50个360产品抵不过一个微信,这么看这个数字还是有点偏低,微信在社交领域的统治地位已经非常恐怖了,前阵子推出的几款社交产品现在的状态要么是下线,要么是不温不火的状态。

阿里巴巴现在也是每天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先不说强大的电商体系,现在就连大部分的快递也快被阿里拿下了,日常出行用的高德地图,平时扫码付款用的支付宝,上网用的浏览器几乎都有阿里巴巴的影子,国内的电商数量也不在少数,加上最近刚起来的拼多多,跟阿里巴巴相比差距还是非常明显,之前非常看好的京东最近日子也是不好过,不要说跟阿里较劲了,就连保持住第二地位都已经是很艰难的事情了,短期内很难看到追兵上来,每年的双11都在创造数量。

腾讯由于把握着社交领域,因为其特殊性相当于带着巨大的流量,所以想在别的领域渗透相对来讲容易一些,特别是在支付领域对于阿里形成的压力比较大,在支付宝很早的时候马云还是很自信的,结果被微信的红包一个回合就给追上了,说明社交领域突破很多领域还是相对容易些,对于电商层面的东西,腾讯开始准备自己去搞定结果发现干不过京东,最后直接入资京东,同时还扶持了拼多多,现在腾讯已经对阿里巴巴的电商有一定的冲击了。

阿里巴巴很早就想涉足社交领域,之前壮烈牺牲的来往就是典型,发现直接切入不是很现实,就直接做了个钉钉,现在用户的活跃量也非常高,但对于真正的社交冲击很小,相对来讲阿里进入腾讯腹地的机会少一些,毕竟社交这种黏性极强的领域很难被撼动

3

应该这么说,在现在2大集团的格局之下,谁也拿谁没办法。

1,腾讯自己做电商的结果就是死,这个已经有多个案例了。腾讯之所以自己做不好电商,是因为它已经拥有了2个最值钱和最赚钱的业务——社交最值钱,游戏最赚钱。电商对于腾讯来说,属于“重资产且低利润”,淘汰也属正常。但是社交流量最好的变现途径之一就是电商,所以它只做投资电商就行了。至于移动支付,属于流量变现环节闭环中的重要环节,腾讯当然要自己做了,而这对于阿里的打击只是社交价值的一种正常展现而已。

2,阿里做社交已经想了很多年,但是没有一个成功的。包括最近吹牛吹的很厉害的钉钉,其实也只是“虚假繁荣”而已。为什么?从社交行为本身去分析,社交中最持久最有价值的关系是亲情关系、爱情关系和友情关系,这些关系网微信上拥有的可以说最全。而钉钉拥有最多的是商务关系,是相对易变不持久的关系。加上钉钉为了讨好企业主、留住企业使用,在一些功能上做得有些反人性了,企业的员工是被迫使用,一旦有机会立刻会离开。阿里一向以待遇优厚著名,因此我猜懂得如何做好一款社交软件的产品经理应该还是有的,但这么久都没能成功,这原因应该出在决策层身上。再看看阿里文娱艰难的发展,更说明问题。

3,从长远来看,电商会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交化和分散化,也就是说未来电商极有可能会消亡。而社交永远都存在,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因此,虽然我很讨厌腾讯的游戏,但我也认为腾讯会比阿里有更好的未来。

4

腾讯和阿里都是中国两家伟大的公司。腾讯是社交起家,而阿里是电商起家,两个公司基因完全不同,导致了都无法战胜对方,他们的竞争其实是很激烈的,我想他们私底下可能都无数次想"掐死"对方,可是都做不到,因为社交和电商是完全不同的领域,获取渠道不同。

科技日新月异,期待更多的新科技改变生活。


5

阿里的电商是插座模式。拨一个插在京东的插座上,只要能通电一样用。谁便宜,谁方便就对谁忠诚。对手只要产品好,用钱砸,就能分一杯羹。

腾讯的社交是竹子模式。看着是一根一根的,拨的时候,发现整个一片竹林,就一个根。地底下盘根错节,一根你也拔不动。那边地再好,这里的竹子你也挖不动。

所以,阿里能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强运营说的就是这里。

而腾讯运气真的好,微信又是他家的。微信这一眼泉,浇灌了整片腾讯的地,种什么都能长。京东,拼多多,微视等,浇灌之后成不成,就看各产品的手段了。


6

腾讯在社交,阿里在电商各自构筑的护城河都很深,但其实这两家公司恰恰是高度互补的,这也是为什么马云今年表态说腾讯和阿里不是对手的原因。

首先说,阿里和腾讯,一个有变现但缺流量,一个有流量但缺变现。两者之间在小红书等方面也有合作,但更多是基于投资的原因,其实阿里的风格更希望流量可控,比如阿里妈妈的导流,以及收购微博的导流就是典型的例子,这有利于阿里在生态内进行流量整合变现,但腾讯显然更希望自己的流量自己说了算,所以培养起京东和拼多多,以及其他众多电商,但入口权依然牢牢在握,比如京东想要继续微信的流量入口就需要重新谈判。对于两个巨头来说,谁主导谁都等于是授人以柄,所以他们之间的合作不可能触及核心利益,这就导致了双方貌合神离,彼此的腹地不可能被染指。

其次,阿里不可能短时间内在社交领域建立起优势,因为社交是社会性的产品,甚至是公共产品,不是纯粹的商业产品,阿里做过的几个社交产品比如来往、支付宝圈子等商业味太浓了,这种产品不可能进入日常生活社交,同样,钉钉的成功也不能说明阿里懂社交,而只能说明它的确懂商业。同样,腾讯这种社交思维的公司,也不太可能将纯电商产品做好,因为产品本身太不务实了,相比阿里的赤裸裸的商业气息,腾讯做出来的都是兜圈子产品。

最后,至于两者未来有没有可能攻入对方腹地,其实大可不必担心,两个不在同一生态位的掠食者不能称之为对手,而且他们应该担心的恰恰不是对方,而是其的对手。

7

这个问题我认为并不准确,可以说双方都没有侵入对方的电商或社交领域,也可以说双方都有侵入对方的领域,怎么解读呢?

1、腾讯:腾讯自身其实很早就做电商了,做过拍拍网、也收购过易讯,但是这些都没成功,统统以失败告终。至此之后,腾讯其实自己再未侵入过电商领域。但是显然腾讯并未放弃电商领域,只是以另一种方式进行,扶持其他第三方的电商平台。但是如果你细看拼多多、京东这些第三方平台,其实他们都是在细分领域获得了成功,并非是全面的进入电商平台。拼多多的崛起是靠的淘宝空出的低端市场,而且这个市场是有实实在在的需求(三四线小县城以及农村等地区),至于京东更不要说了,最初就是从3C领域慢慢发展起来的,同样也是一个细分的小领域。即便是现在的规模,也相当于阿里的天猫而已,而不是整个阿里的电商系。

微信支付这个依托于微信的崛起,而其背后的财付通成立时间其实和支付宝没相差多少,但是发展多年一直是不温不火,根本威胁不到支付宝,也可以算是一个失败的产品。只是微信这个国民软件的诞生,才有了微信支付这么个产品,至于微信支付成功的逆袭拿了移动支付领域的市场,只是在于微信的特点,活跃度、用户普及率高,非常有利于支付的使用。

2、阿里:阿里对社交的渗透早前的确可以说是失败的,不管是独立社交APP来往,还是支付宝的社交化都失败了。而之所以失败的核心在于,阿里对移动端的前瞻性不足,对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后知后觉,基本没有重点布局。再遭到微信的正面进攻时,阿里显然是慌了阵脚,不得不强行上社交,而根本不管其自身属性,这种霸王硬上弓的方式自然不得人心。

现在的阿里其实仍旧未放弃社交这块,经过当年的失败后已经成熟很多,在做好自己电商和支付本职工作的同时,再来从细分领域切。比如钉钉这么个产品,在企业办公这个领域发展的非常不错,从企业管理者这个角度切入,也算是拿到了一个细分的社交领域。同时蚂蚁庄园、蚂蚁森林也都带有社交的影子,虽然本质上其是为了提高支付宝的活跃度和打开度,但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用户之间的社交,当然这也是细分领域的社交。

8

这就是战略规划的问题。

腾讯的根基就是社交。起初的QQ,后期的微信。说白了,就是满足几个亿的拥护的社交需求。

几个亿人群的社交平台,这就好比一颗树的根和主干。只要主干不倒,发展任何枝枝蔓蔓都不是问题。根部和主干都可以把营养输送过去。

但是,这里就是一个麻烦的事情,用户的体验感不好,我们用QQ也好,用微信,主要的作用就是社交,是聊天。可是你没事就推荐我一些其他的东西,如果是喜欢的、有兴趣的,那还可以接受,但是,你老是推荐我不喜欢东西,那就很让我讨厌。

当你影响到我社交或是讲聊天的乐趣,不开心了,我就好产生反感。今天一个人发来一个链接帮我砍一刀,明天帮我投一票,后天给你推荐一个产品。这完全失去了聊天的初衷。很让人讨厌,要不是大家都用微信,还没有很好的替代品,我相信很多人都想换掉。

9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腾讯的电商的业务主要是对京东、拼多多的投资,这是通过投资完成的。

虽然大家说阿里的社交做不好,但是你们只是把目光放在支付宝之上,觉得支付宝的社交没有做好。

但是支付宝的社交没有做好,并不代表阿里的社交没有做好。阿里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拥有大量的资本,所以能够进行投资。

钉钉大家知道吧?2017年12月底,钉钉CEO无招首次公布用户数量破亿;2018年第三方数据显示,钉钉在智能移动办公领域市场份额占比最高,活跃用户数排名第一,且超过第二至第十名活跃用户数的总和。

10

阿里巴巴与腾讯,目前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网企业。

阿里巴巴是做电商起家的,现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拥有淘宝、天猫、淘宝特价版等国民级电商APP,拥有海量用户。腾讯是做社交起家的,先做了QQ,后做了微信,这两款社交APP几乎垄断了国内社交用户。

但是,阿里巴巴其实一直想做社交,在PC时代,曾经开发过阿里旺旺的诸多类似QQ的功能,但以失败告终。腾讯的微信大获成功后,阿里又推出了来往APP试图竞争,马云还以风清扬的昵称注册,亲自上阵宣传,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而腾讯,其实也一直想做电商,在很久以前,腾讯做过拍拍网,当时是想与淘宝一夺天下的,腾讯想着拥有QQ那么大的用户群,只要把资源引入到拍拍网必然能成功,但结果同样也是以失败告终。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