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必须数字化转型才能应对挑战。而且这种转型要彻底转,抛开历史包袱的转型,否则没有别的出路!
目前大部分银行都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不过,脱胎于银行自身的IT部门。怎样从一个部门变成独立公司,企业文化、组织架构、研发效能、交付体系建设如何转变,都将是银行系科技金融公司面临的挑战。
最主要还不在技术层面,而在思想观念。本质上说,新金融与传统金融不是一个东西。在转型中,传统银行自觉不自觉就会用传统金融思维来设计定位新金融,结果弄个四不像。如果传统金融机构没有平地起高楼,另打鼓另开枪,重起炉灶的破釜沉舟决心,那么,转型很难成功。r
怎么办?传统银行必须破釜沉舟,打开大门,开放银行,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寻求合作,这样的数字化转型才能走向成功[银行进入最新的“开放银行”阶段,我们希望可以提出“共建”的概念。银行其实很难靠自己的力量去深入了解每一个行业,需要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进一步来说,金融科技已经从单点的合作,走向了从IT架构到互联网产品,再到开放平台的多层次的合作。
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的融合,通过构建“以用户为中心、以账户为中心、以交易为中心”的智能金融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并借助数据智能,形成生态网络协同效应。
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加强与第三方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的合作,借助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获客优势,双方在客户资源、科技开发与应用、风险防控、客户服务等各个领域进行共享。通过优势互补、相互赋能,互为流量、互为平台,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优化原有的获客模式和服务模式,共同推进金融科技的应用与用户体验提升。
以账户为中心。账户体系是金融的核心和基石,通过构建以多层级的账户体系,连接全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为产业链上的平台和企业赋能。如通过将银行Ⅰ、Ⅱ、Ⅲ类账户与互联网用户账户的绑定或融合,有利于商业银行在获客、活客、资金运营、交易金融、价值创造等方面发力,并助推商业银行互联网化、场景化和平台化经营。
以交易为中心。通过建立实时、动态地互联互通,实现全链条上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商流的聚合,产生了包括交易数据和交易行为等相关数据在内的平台全链条的“交易大数据”,并基于“交易大数据”提供金融服务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基于交易和数据在金融服务模式、风控手段和定价机制上的创新,提供了商业银行公司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严格意义上来说,金融科技做得好不好,与信息化做得好不好没有必然的相关性。所以把这两个强行凑一起,没有太大的意义。
信息化做得好,只能证明银行在传统信息管理范畴,比如流程管理、数据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得好,执行效率高,但这和金融科技扯不上啥关系——金融科技并不是金融企业的信息科技——尽管曾经有银行这么理解。
金融科技并不是狭隘的系统建设,系统或者平台是金融科技的载体而已。金融科技给银行带来的是获客模式、经营模式的变化。举简单的例子吧,说起来容易明白些:
1、传统银行怎么让你变成它的客户?比如你想有个银行卡,银行网点离你家近,相对方便,于是你就成了这家银行的客户。或者是你的工资卡、公积金卡、社保卡之类的,开在哪家银行,你就变成了哪家银行的客户。传统信息化管理的就是你怎么开户、怎么存钱、转账,至于你怎么成为银行客户,管不着也无所谓。
2、看看金融科技怎么让你变成银行的客户。去饭店吃饭,准备用微信付款,没有优惠。突然发现,旁边有个小广告,扫码下载XX银行app支付,可以打95折,于是你试着下载App支付,果然打了95折,于是你变成了该银行的app用户。金融科技介入获客过程,且过了变成了线上化流程,非线下流程。
做风控,和保险公司合作!
互联网金融风险太大,银行系统不可能和他们一样激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