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码,商业银行如何提高信用贷款比例?

我国商业银行的授信文化里,根本就没有“信用贷款”的基因。

原因有三点:第一,银行存在性质歧视。对于民营性质企业,不管你做得怎么好,银行还是不放心,所以不肯给信用贷款;而对于国有企业,不管他做得怎么差,银行总觉得他不会骗人。第二,银行存在抵押信仰。所有的授信审批时,有房产抵押的肯定是最有可能获得审批的,而信用贷款则是最不可能审批的。这一点,你可以从银行设置的权限看得出来:只要是房产抵押,县级基层行就有权审批;只要是信用贷款,则权限上收到省行(国有银行)或者总行(股份制银行)。第三,银行存在对创新的恐惧。信用贷款不是说真的什么都不做,直接放笔无担保贷款就完了,还需要银行创新各种风控手段。但是银行由于现在日子好过,根本不愿意考虑如何对信用贷款进行风控。所以,在银行的授信活动中,对于各种担保创新不断,但对信用贷款的创新几乎没有。

在我看来,商业银行要提高信用贷款比例,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个风控手段和技术的提高。

首先,是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银行内部流动着那么多数据,大多数都在睡觉。阿里巴巴可以利用客户在速卖通的上销售数据准确核定企业授信额度,银行其实也可以。一家企业在银行的销售回笼数据完全可以分析出来,为什么还要让客户经理漫无目的的去扫街?

其次,是驻厂信贷员制度。老一点的信贷人都知道,在计划经济时代,有“驻厂信贷员”之说,就是银行派出人员在企业盯着财务状况,看生产和出货情况,审批每笔贷款支出。我曾接触到某企业在外资银行贷款,人家给的就是信用贷款,也是派人常驻公司负责审批资金的使用。而我们的银行一边说着企业不可靠,另一边又不想办法,放着那么好的办法不用,完全是不作为的态度。

最后,是改掉唯出生论的毛病。银行一直以来偏好国有企业,不是以经营好坏来确定是否放信用贷款,而是以是否国有企业来判断。对于国有企业,信用贷款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而对民营企业放信用贷款似乎就是有说不清楚的嫌疑。这种心态在银行信审条线更加突出。这个信仰不改,有再多的风控手段也无济于事。

我是空谷财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