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大数据杀熟,有什么高招?主要就是货比三家,或者多弄一个APP来了解。
大数据杀熟不是个别现象了。应该说是老用户被欺负,这方面的例子并不少。就比如题主所说的某旅行服务网站订房间;还有通信,很多的优惠根本就没有老用户的份,比如流量很多是针对新用户优惠的,而老用户基本没份。而一旦新用户变为老用户以后,优惠有没有了。所以有时到优惠结束期,很多人去把手机号去注销,没有优惠了我注销还不行吗。
遇到这种杀熟的情况,个人主要采取:
1、多比较。如果要出行或者住宿,并不会只在一个网站上比较,会比较几个网站,有什么优惠价格是多少。
现代人已经不可避免的被大数据套路,其实数据杀熟也是可以避免的
第一:经常变换自己的关注点,也就是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扩充广一些,让大数据抽样的时候,没有办法聚焦
第二:可以将自己经常关注的内容,不要点击关注,每次看的时间可以缩短,搜索其他的内容时,再到达要真正寻找的内容,这样后台大数据分析有点混乱。
我认为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避免。
卸载重装APP,或者长时间不登录那个APP。
亲测案例:某打车app。卸载后再重装,车费相比卸载前(2分钟前)便宜了5到6元。
背后原理:伪装流失用户或新用户。
因为各大互联网平台为了拉新,对于新用户通常会给较大的优惠力度;对于已流失或即将流失的用户,平台通常会给予特殊的福利以召回和挽留。
普通人很难应对,大数据的算法逻辑是基于人性的多个纬度都做了准备,更重要是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得应用算法还会自我学习进化,所以普通人根本无法抵抗!就像我们去了淘宝京东,原本就是就是看看结果买了一堆东西,原本就是买个卫生纸结果买了湿巾、洗发液、牙膏、水果!
数据智能化的发展,目前抵抗大数据杀熟只有尽量少的远离平台,回归简单清淡生活。再难点的是熟悉大数据的常见算法特别是围绕人性贪婪、占便宜等不理性心态构建自己的理性气味,最后区块链的出现会逐步解决这类问题,最后的解决过程估计还很漫长!
区块链第一解决数据所有权问题,我们在平台的消费数据所有权归我们,这样平台就不能随意用了!另外随着区块链发展,去中心化的平台会越来越多,利益不再集中,数据智能会良性的服务人类,大数据杀熟的可能性越来越少!
关注我@中传媒聂潜 每天都有AI区块链最新知识分享,欢迎私信咨询深度问题
在这个毫无隐私的时代,我认为是不太可能避免的。
大数据的出现真的方便了我们与商家,“杀熟”可以说是一种衍生出来的负产品。
大数据时代只是一个过渡期,有了数据才能分析,做出更好的分析,才能让服务最接近智能化。这也是用户所需要的。
我们的世界正在向全面人工智能迈进,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乃至物联网都只是铺垫,是桥梁,是为真正的人工智能做服务的。
所以,逃是逃不过的,只能最大程度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
普通用户完全逃过大数据杀熟,基本不可能
生活中谁也不会买每样商品或服务时都比价,这样做生活成本太高,活的也太累了。
只能期望拥有大数据的商家和平台不要用大数据作恶。既然是大数据,它在你下单前一定分析出了给你涨多少钱你会接受并买单。
如果商家掌握了你过去的消费数据,就像知道了你的底牌,看似公平的交易,其实每个步骤你都没有主动权,它可以给你推送符合你消费层级的商品,也可以为你制定价格。
消费者在掌握大数据的公司面前完全没有反击能力,很多时候你多付了钱却不已知。你都不知道自己被杀熟了,你怎么维护利益。
想防止大数据杀熟这个现象的产生,一定要从法律的层面规范,让那些违规者付出代价,就像卖假货的假一赔十一样,有了法律法规的规范,大的互联网公司和数据公司会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可以让社会的监督者有个依据。
我现在的消费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网上完成的,而且都是那些掌握大数据的平台级网购公司。说实话,我有没有遇到过大数据杀熟,我也不知道,因为我只能在页面上看到自己的价格,而且这个价格也是不断变化着的。
如果掌握数据的商家想杀我的熟,一定能成功,我有足够多的数据在网上,买东西时,比上次价格涨点也不会换一家平台比比价格,这样对我来说太麻烦。我还是希望尽量在一两个平台上解决购物这个问题。我想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怕麻烦,不会每次都价比三家,特别是那些我们已经购买过的商品。
我到现在还没发现自己被杀熟了,就觉得有些东西买者买者就涨价。你遇到过或怀疑自己被杀熟吗?
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应对一下
1、你下载到手机中的APP,都在你不知道的时间搜集你的信息,也在不知不觉中给他们提供了你的基础数据。所以看看自己手机中的APP,关闭不常用的对于本机的访问权限,只打开比如地图、打车软件这类确实需要你所在位置的才打开地址位置访问权限。
2、在购物的时候可以同时在多个电商浏览,利用比价软件比价,然后从低价格的地方购买,这样一个可以享受到最优惠的价格,另一方面你的购买行为会被电商抓取到对价格敏感的一个标签,那么给提价的概率就会低一些。
3、等区块链技术能真正应用落地,这样的杀熟就没有基础了。所以我们期待科技技术的进步来捍卫我们自己的权利。
可以说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你的消费记录信息基本藏不住,一些平台可能对比你的自身数据和条件来赚取跟多的“外快”。当然,这里恶心的事情也是有解决办法的,详情如下:
1、杀熟的前提是非常了解你,了解你的程度和你泄露的信息基本相关,所以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信息。几乎所有公司都在收集你的个人信息,手机、地址、通讯录、性别、年龄、喜欢逛什么买什么、喜欢看什么新闻、常用哪些APP。手机上在设置里面关闭各APP访问短信、通信录、地理位置等访问权限,只打开必要的,比如只有地图、打车软件这类确实需要你所在位置的才打开地址位置访问权限。当然这样会给你带来一些不便。但是说到底,除非你信得过,要不然还是麻烦些吧。
2)平时购物时在多个电商购物,要多比价,从价格低的地方买。这样一方面不容易被坑,另一方面会被电商设置为价格敏感型客户,反而会给你低价的概率更低。
3)如果购物时收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或有瑕疵,不要怕麻烦,一定要退货。电商为了降低退货率,给你发货时会比较小心,至少明知道商品有瑕疵就不会发给你。若是你一次不反抗,他们就会把你拉进一个表达,等你下次购物的时候说不定又是次货。
4)平时可以多加一些东西到购物车,特别是同类商品可以加多个款,但不要下单,等哪个款降价了就下单。比如你想买牙膏,可以加入很多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牙膏,过几天等哪个降价了就买那个。这样的话后台算法一定会认为你特别在乎价格。
首先我们要知道哪一类人最容易被杀熟,答案是——习惯在某一平台消费,但是对价格又不敏感的人!
对于他们,商家薅羊毛的时候就要考虑,多薅上一把吧,反正这傻子也发现不了,能多赚一点算一点,苍蝇再小也是肉啊,俗称,欺负老实人…
那如何避免被这些大数据的杀熟呢?做到以下即可。
1、尽量在浏览中不留痕迹
用户偏好的数据积累来自你的浏览记录,购买过的东西、点击过的广告、收藏过的商品都构成互联网公司分析你的基础。
比如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浏览记录就会被搜集记录,如果登录了搜索网站的账号体系,手机号又被当成注册的账号,这就是一次实名搜索。之后搜索公司可以将你的数据卖给广告营销公司,推送适合的广告,也可能向手机发送短信。
上网后清除上网记录,微信号注册尽量不用手机号,如用QQ号,使用App尽量不用手机号,微信号登,用闲着QQ号登。有条件用闲着手机号注册支付宝,银行卡,信用卡。身份证信息少泄露。如减少或不去注册什么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