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全球对大气治理,碳排放的相关政策与措施不断推出,为未来全球共同对大气污染治理指明了方向,国内一些城市逐步在取消民用,公用燃煤供暖,燃煤发电项目在年年降低,原来的能源结构比例中火电将发生较好的变化与调整。
清洁能源如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能,潮汐发电,光热发电,氢能,燃料电池,锂电,核电等将逐渐占领全球能源舞台,矿物质能如煤碳,石油将逐年降低或减弱。
光伏发电,风电在国家远景规划中,其占比将达到30%以上,长远看,其市场前景广阔,是国家层面力推的产业,无论是大范围的建造推广实施,还是在小范围内因地制宜地实施,都有其施工简便,造价较低,不会造成地质,水文,环境等方面的破坏优越性。比如北方煤矿坍塌区,荒地,山头等都是光伏发电较理想的场地。农业生态与光伏互补,以及渔业养殖与光伏互补等,都是目前在国内不错的综合运用的案例。
晶硅和薄膜是电池板的主要类型,各有其利弊,其太阳能转化效率相差较大,如何提高转化效率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各国都在尝试钻研,开发用更新更先进的新材料来达到新的突破,以提高在光伏电池转化率的竞争力与话语权。
光伏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这是毋庸置质疑的。
至于户用和商用,我认为各有利弊,这是光伏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
对于光伏行业,要辩证的来看待。作为新能源产业,光伏行业可以极大的缓解人类对化石资源的需求,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传统能源。光伏行业的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提升,相信随着光伏技术的进步,光伏行业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这是光伏行业的优势所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光伏行业也存在着广电转换成本较大、技术要求高等问题。
以我们赣榆为例。赣榆光伏行业的兴起,大约是在2009年左右。一是光伏相关生产企业。无锡客商刘总在赣榆兴办了第一家光伏切割液回收利用企业,这个是跟光伏有关的第一家企业在赣榆落户,以后的几年里陆续有十几家企业在赣榆建成投产。二是地面光伏电站。2012年,总装机容量16兆瓦的二龙山地面光伏电站在赣榆山区建成,这是赣榆第一个地面光伏电站的。随后罗阳、宋庄两个渔光互补和农业大棚地面光伏电站相继建成,加上其他电站,总装机容量到近百兆瓦。三是分布式光伏发电。2012年第一家分布式光伏发电公司日晶光电在赣榆注册运营。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大约50多家分布式光伏发电安装运营企业,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城区和农村得到了极大的普及,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光伏行业的崛起,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风险之一,光伏行业的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很多企业重生产、轻环保,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即随意排放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危害。
——以下数据分析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自20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石油危机以来,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引起了高度重视,光伏行业在全球迅速发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从2013年的135.76GW,逐步增长到2017年的386.11GW,再飞跃到2018年的480.36GW,短短5年时间,实现了3.5倍的增长。亚洲市场以274.6GW光伏装机量独占鳌头。未来,全球光伏产业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并进入行业整合期。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三位科学家研制成功单晶硅电池以来,光伏电池技术经过不断改进与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整而成熟的技术。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该技术得到了许多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而自20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石油危机以来,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引起了高度重视,光伏行业在全球迅速发展。
全球光伏装机量增长速度惊人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最新数据,2018年全球新增并网光伏装机量94.3GW,2018年全球所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171GW,太阳能新增装机量占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一半以上,累计光伏装机容量占全球可再生能源的1/3左右。光伏发电从2013年的135.76GW,逐步增长到2017年的386.11GW,再飞跃到2018年的480.36GW,短短5年时间,实现了3.5倍的增长。增长速度惊人。
总的观点:光伏产业迎来稳定的增长预期,上游价格上涨但扩张势头不明显,中游的组件能找到机会。
“到2020年,智能光伏工厂建设成效显著,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实现突破,支撑光伏智能制造的软件和装备等竞争力显著提升;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并形成品牌效应;智能光伏系统建设与运维水平提升并在多领域大规模应用。”—— 《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展目标。
对于光伏产业而言,智能化的创新不仅指研发能力提升、成本降低等制造端的创新,未来更多的创新挖掘点应该是在应用端上,关注应用端的智能化发展。
要提升我国光伏制造水平,加速从“光伏大国”向“光伏强国”迈进,仍需掌握核心技术。促进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通过金融扶持等渠道加大对光伏产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同时通过光伏领跑者计划等,推动先进技术的示范应用。
传统的光伏运维主要依靠人员值守和电站巡检的传统运维方式,无法实现精确运维、故障预警、运行分析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