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建立在客观数据的基础之上。
然而,由于条件所限,长期以来心理学研究的样本规模都十分有限,一般多采用抽样的方式,再把局部样本的研究结果推广到总体上,这就使研究结论的有效性不可避免地受到样本代表性的影响。且传统方法大多依赖于用户自陈,数据收集过程也比较缓慢。
大数据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数据采集的广度和深度,使研究人员有可能针对极大规模用户开展研究,进行全时全程的跟踪记录,并实现数据颗粒度的灵活变化,从而使心理学研究的数据基础更全面、坚实。利用大数据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个体和群体外部表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弥补传统研究方法时效性不足的缺点。
比如:
1、利用机器学习建立基于行为数据的人格预测模型
人格(personality)是心理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涵盖了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内部心理过程,能够解释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稳定的个性化差异,并且能够与个体、人际、社会等多个研究层面上的结果变量同时保持着稳定的预测关系。
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和社会媒体的兴起,有研究开始尝试利用用户的网络留痕预测其人格,并已经获得了理想的预测效果。2013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米夏尔·科辛斯基(Michal Kosinski)、戴维·史迪威(David Stillwell)和微软研究院的托雷·格雷佩尔(Thore Graepel)利用脸书(Facebook)的“like”(类似于关注、点赞)这一属性,抽取用户行为特征矩阵,实现了对用户大五人格指标的自动识别。
2、心理计算模型应用于家庭暴力的跨时空研究
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家庭之中,全世界大约三分之一的妇女在一生中曾经遭受亲密伴侣的身体和/或性暴力或者非伴侣的性暴力。
由于网络可以记录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与文本数据,我们得以追踪家庭暴力受害者首次遭遇家庭暴力之前的心理状态,并以此为基线进行家庭暴力前后的心理状态对比。利用计算模型可以跨时计算微博用户任意时刻的心理特征,并且可以快速对其在相关时间内的心理特征进行计算,快速进行追踪研究。
网络产生的海量用户行为数据,虽然是隐私泄露的重大隐患,但也是科学研究的资源宝库。合理分析利用这些数据,能够获得大量关于人类行为与心理的新知,不仅能有力地促进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更能为解决诸如社交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学习效率问题、自杀问题等实际挑战带来新的曙光。
加米谷大数据培训机构,大数据开发、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双11预报名中
相关:
大数据应用:大数据解析90后的人生观
https://www.toutiao.com/i659057378569748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