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优秀的将领,一开始不被看好,后来却一鸣惊人?

1

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时候,对原建制进行了充实和压缩,基本上是红军“军长”当“旅长”、师长当“团长”,所以历任红78师副师长、师长的韩先楚,改任徐海东第344旅688团副团长,这是稍微偏低的职务。八路军当时有三师六旅12个番号团,加上总部特务团、各师的教导团(独立团)共计16个主力团。



也就是说,韩先楚在1937年甚至都未进入16个团长名单,按照55年授衔的普遍标准,这批最早的八路军团长才是中将或者上将军衔,比如陈锡联、宋时轮、李天佑等等,而副团长后来居上成为开国上将的,只有韩先楚和杨勇二人,充分说明了他的大器晚成,主要是在解放战争和保家卫国战争中的出色表现,确实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徐海东的红25军是最早进行长征的队伍,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时约有3000余人,部队有三个团的建制,韩先楚只是一名营长,应该说起点不高。在红25军最激烈最危急的“独树镇战斗”中,营长韩先楚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可算是一战成名,但是毕竟职务很低,只是在红25军内部成为首长比较重视的“战将”,在整个红军队伍中,跟红一、红四方面军的众多名将比较起来,仍然是不显山不露水。



2

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最喜欢找学生谈话,从而在学生中发现了不少人才,但是就是没有发现徐向前元帅。

一天蒋介石找徐向前谈话。

蒋介石问:“你叫什么名字”,徐向前答:“徐象谦(向前是徐帅1930年在大别山改的)”。

又问:“什么地方人”?答:山西五台县

再问:“在家做过什么”?答:当过教员。

3


《特赦1959》中的女护士梁冬芳让人感觉很突兀,很没必要,但是却引出了杜聿明的一段经历。杜聿明在得知梁冬芳的身世后,之后私下对人说,正是他在围剿鄂豫皖苏区时从红军的侧翼穿插迂回,击败了红军,没想到造成了很多梁冬芳这样的孤儿,但他却用这些人的鲜血换来了他自己发迹的开端,从此后收到徐庭瑶的重用,开始飞黄腾达。

作为黄埔一期生,杜聿明在学校期间并不起眼,和同期的胡宗南,黄维等人相比,他并不受重视,就更不用说像陈赓这种风云人物了。所以,陈赓到功德林看望他们的时候,杜聿明坦陈他和陈赓虽然是同期的黄埔同学,但是并不熟悉。

到抗战开始的时候,杜聿明级别在黄埔一期的同学中并不算很高。当时胡宗南已经是坐镇西北的西北王了,黄维也已经是十八军军长,成为土木系大将,就连陈赓在红军中,改编后也是旅长,王耀武是师长,宋希濂是师长,孙元良是师长,桂永清已经是教导总队总队长,实际上相当于军长,而杜聿明还只是装甲兵团团长。


到率军入缅作战时,原定的远征军总指挥为宋希濂,同样是杜聿明的黄埔一期同学。然而后来临时变化,改为罗卓英担任总指挥,杜聿明只是副总指挥兼第五军军长。不过,这之后杜聿明的晋升就比较快了,到抗战结束时,杜聿明和宋希濂的职务级别已经相当了,虽然和王耀武这种三期学弟相比有差距,但是也已经是中将了,也能够独当方面了。

但是杜聿明的资历仍然在国军中显得太浅了,所以他在东北的时候,只担任保安司令长官,而在他头上另外放了一个熊式辉当婆婆。而且,在他生病期间,因为他抗命,国军统帅部一度有过换将的意图,而这个接替的人就是后来在锦州被俘的范汉杰。杜聿明另外举荐郑洞国代替他指挥,范汉杰才没去东北。

4

优秀的将领,在解放军中就像裤袋里的锥子,只要你有能力,很快就能露出来。典型例子是粟裕、韩先楚、丁伟等将领,因为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在军中有很好任用,发挥了最大潜能,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提前几年实现了。

那么,我们在国民党军队中,能不能找到一个优秀却不被重用的将领呢?

还真能!这个人,就是黄百韬。

现在的人,一说起黄百韬,就能说他是淮海战役中第一个被围歼的国军兵团司令,却很少人知道,黄百韬在国军中从备受歧视排挤,到平步青云众星拱月。

抛开党派成见,黄百韬真的最好的军人,没有之一。

5

我想起了不被蒋介石看好的徐向前元帅。

说起黄埔军校,很多人知道它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军事人才,极大影响了中国近现代革命进程,他们之中的有些人还在校学习期间就已经声名鹊起,引人瞩目,比如有“黄埔三杰”之称的蒋先云、陈赓、贺衷寒。

蒋先云、陈赓都是极为耀眼的人物,在黄埔一期生中是最优秀的学生,在校期间便深得蒋介石的青睐器重,一直想要收为己有。

但还有一些优秀的军事人才,他们并非一开始就璀璨夺目,而是低调内敛,毫无引人注目,甚至被人看低,后来却一鸣惊人。这一类将领的典型代表,就是徐向前元帅。

徐向前元帅于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因为他太低调太内敛,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位十大元帅竟是黄埔一期毕业生。

6

一个14岁的小孩,偷偷离家跑来参加红军游击队,却被拒绝,最后好说歹说才勉强加入了队伍。而在数年后,正是这个险些与红军无缘的小孩,在抗日战场上率部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名震华夏。他就是开国上将陈锡联将军。

陈锡联是湖北红安人,父亲早亡,自幼随母亲四处乞讨为生,14岁时趁夜里母亲睡熟,偷偷跑到邻村去参加红军游击队,游击队的领导看他年龄太小,个子又矮,就不想要他,但经不住陈锡联软磨硬泡,这才勉强让他留了下来。

这位游击队的领导当时一定不知道,险些被他拒绝的这个穷小子,后来竟成为我军一名战功赫赫的开国上将。

参加红军后,陈锡联出生入死,身经百战,他作战勇敢,善打硬仗,被人称为“小钢炮”,曾多次身负重伤,与死神几次擦肩而过,并逐渐担任了领导职务,抗战前是红4军10师师长。

抗战爆发后,陈锡联被任命为129师769团团长,在师长刘伯承的带领下,作为先遣团首先奔赴抗日前线。到达东冶后,刘伯承要离开部队去参加会议,临行前,他对23岁的陈锡联叮嘱到“这是我们师首次与日军接触,你独自指挥部队,一定要慎重,首战必须要打好打响”。

7

西汉三杰之一韩信小时候父母双亡 依靠打鱼织线为生。经常受一位靠洗丝棉老妇人的施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

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的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你敢用你的佩剑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单影只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受到了“胯下之辱”。

韩信钻过裤裆,要过饭,心爱的姑娘嫁给了当初让他钻裤裆的人,受尽了天下苦难,一身本领被人瞧不起,郁郁不得志。以至于精于算计,逢战必胜,也养成了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性格。

韩信投奔刘邦后,发挥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主要打了四个胜仗。

一,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下就占领了关中平原,使刘邦有了同项羽争夺天下的根据地,一战成名,名扬天下。

8

红军主力长征转移后,留在南方继续坚持游击战的陈老总曾写过一首词提到:“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天将午,饥肠响如鼓,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叹缺粮,三月肉未尝……夜难行,野营已自无蓬帐,几番梦不成……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梦中念敌情……”。

陈老总当年率领的红军游击队独立活动于赣粤边界,这游击词写于一九三六年夏,从上述节选诗词片段可见当时的南方游击斗争有多艰苦了,能活下来确实不容易,而除了陈老总等人率领的部队之外,南方还有数十支独立作战的红军游击队。

其中,有一支比较特别的游击队伍也是非常艰苦的队伍,就是粟裕等人率领的挺进师,主要活动于老蒋的老巢附近浙南。当年红十军团谭家桥作战失利后,担任军团参谋长粟裕率领的包括伤员在内的五六百人成功突围,利用残部随后组建了红军挺进师,粟裕担任师长。遵义会议后为了有力配合红一长征转移任务,粟裕率领只有五百余人的挺进师一头插进了敌统治腹地浙江南部,开始了长达三年艰苦卓越的独立游击战。

在浙南三年游击战可谓异常艰苦,因为委员长是不可能让他人在他的家门口游来游去,因此曾多次集结重兵给予进剿,但每次都无功而返,粟裕在条件十分困难的环境下以机动灵活的军事指挥艺术多次打破了敌人的进剿。不幸的是,挺进师仅存的一部电台在突围至浙南时就被打坏了,一开始便断了与组织间的联系。

9

林彪职务: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军团长。

所辖部队:红1军团。


战役特点:中国工农红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

10

法国大孔代亲王

1643年之前这哥们在法国基本属于娱乐圈的人,以一段无比狗血的恋情和婚姻著称。这哥们的家族血统是法国波旁王朝的远支,传到他那正好第四代。在丫18岁的时候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当地少女米耶·玛泰·迪·维日昂。

然后就是喜闻乐见的棒打鸳鸯桥段,他老爹十分想抱宰相黎塞留的大腿,硬生生让他娶了黎塞留的侄女克莱拉·克莱芒丝,顺便说一下那时候克莱拉才13岁。大孔代当然是拒绝的,不能你让我用我就用,再说这丫头也没法用,老子又不是恋童癖!

这货又离家出走又寻死觅活的折腾,如果当时法国有今日头条的话,估计那阵子娱乐版得天天被丫屠版。然而胳膊总归拧不过大腿,1640年参军之前把一个小女孩娶进了家门。

咱们说句良心话,克莱拉那个姑娘不错,温柔体贴又顾全大局,一心一意的深爱着他,给他生下三个子女。但大孔代估计是逆反心理,黎塞留死后不停的虐待妻子,声称人家和别的男人鬼混,关自己媳妇的禁闭,搞得本来同情他的人都看不下去了。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指责孔代亲王是个渣男。

不扯太远,还是说回1640年他参军的时候,这哥们顶着娱乐版主的帽子进了军队。黎塞留倒是没在意什么,对他非常青睐,多次破格提拨。但问题在于1642年12月这个超级谋士就离开了人世,大孔代就这么在军中窝下来了。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