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行情软件,在九十年代初沪深股市诞生的阶段由台湾、香港传入大陆。最初并不是人人有电脑,有了电脑也未必就装行情软件,因为价格还比较贵。有一款软件叫钱鼠,但移植到内地时大家嫌它名字难听,就改名钱龙,还风靡一时。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股市的发展,到九十年代末很多人都拥有行情软件了。那时软件和数据服务都要收费,但网速不够快,上网费用要算流量因而特别昂贵,行情数据常常要通过电视台传送(称为图文信号),由电视天线接入台式电脑中的通视卡,收看实时行情并下传历史数据就是这样进行的。
后来,宽带包年收费且网络数据传输逐步趋于便利,免费软件纷纷出现,三档行情开始普及,进而普遍都能看到五档买卖数据了。
但还是有一些软件公司开发各种收费软件,有的主打数据的优越,如传输速度或揭秘主力数据,有的拥有据说很神奇的抓牛股指标。但那些对主力仓位揭秘的软件,因受到各方的反对而很快关闭这种功能,改为用算法模拟了。
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一款或数款软件流行一时,像分析家、同花顺、大智慧等等很多股民还记忆犹新。在行情好的阶段,大家也愿意为软件和数据服务买单,软件公司也就乘着牛市狠赚一笔,这可能还比炒股更来钱。过几年后,又是新一代软件的天下了。
事实上,收费软件并不比免费软件强多少。股市行情是各路资金的博弈结果,再新式的技术分析指标也只不过是行情数据的数学模型而已。至于敏感的内部数据,当然不可能随便泄露。因而那些价格很昂贵的软件,与华而不实的保健品性质是差不多的。
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貌似非常时尚,如果以此为卖点做广告卖软件是可能的。但它们究竟好不好用,取决于核心的数据来源。目前股市玩的就是信息不对称,此类软件的实用性估计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