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的。对于红楼梦这本书是否有原稿的问题?我想从下面几点来分析。
一)、脂砚斋己经十分明确的告诉我们: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红楼梦的第一作者是空空道人。这空空道人是谁呢?当然是虚构的人物。空空道人神话般的把一块大石头上的故事传了下来。空空道人说的故事是说这块石头是女娲补天所剩下的一块没用的石头,后来,这块石头又变化成精投胎到富贵人家的传奇故事。
二)作者是根据自己的家史回忆写成的真实故事。
但是,为什么作者又说,“假语存,真事隐”呢?因为当时的封建制度统治者是不会让这种书流行现世的,所以必须进行大修改,所以作者把大量的人物名字使用了谐音字,这样通过作者曹雪芹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那样大刀阔斧的修改之后才能流传下来。
《红楼梦》应该有原稿基础,但原稿不是现成的《红楼梦》。
《红楼梦》开篇作者自述里,以“石兄”“空空道人”“孔梅溪”和《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等阐释书作来历。我认为,无论石兄还是空空道人孔梅溪,都是作者假借的人物无据可靠。而《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未必不是曹雪芹在以前富贵生活,温柔乡里所写的诗词集或小说集。
那时家境卓越,养尊处优,自然诗文小说立意不同。至后来家境日衰,生活窘迫,感触渐深。于是,在这些诗词小说基础上开始着手《红楼梦》的创作。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从其创作幅度之大可以肯定,《红楼梦》是曹雪芹在一些旧文集的原稿基础上,提炼汇总,增加删改,并逐步加工完善的再创作。
红楼梦的的确确是曹雪芹的作品,是他亲笔创作,亲笔编撰,而后发行出去的!至于曹雪芹为什么借用了一个神话故事否认掉自己是作者的事实!
是因为他明白红楼梦是一本极危险的书,其真相记录了南明王朝败亡的血泪历史!痛斥了朝堂的腐败黑暗!这些东西如果被统治阶层看到。其危险可想而知!所以他才耍了个花枪甩开自己是作者的嫌疑,就是为了一个原因:一旦出了什么问题,可以籍此保命!!
红楼梦,中断于80回。多数的可能也是作者故意的,因为后40回的内容更加的露骨,更加的危险!曹雪芹真的想一辈子也不发出。但是不能,所以一直藏着,直到他“死了”之后!百二十回的红楼梦终于问世了!至于他是真死了还是假死,已经不为世人所知!
谢请:
《红楼梦》肯定是有“原稿”的。但有关这“原稿”的作者是谁却是很有争议的,历来是“红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据书中说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有红学家据次认为,好像雪芹是在有“红楼梦原稿”(非曹雪芹所著)上,加以阅读,改编的,这未免有主观臆断之嫌,披阅多少载,增删若干次,为什么就不能理解为曾经生活中“收集”的素材或者生活圈内亲朋好友亲历亲为的事情,以至于雪芹先生“荒唐”的“编造”“演绎”的“假语村言”所形成的自己的原稿呢?
我觉得:由于曹雪芹本人以及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和背景。我认为只能是他自己的原稿,披阅十载,主要是为了反复推敲他所亲历的家族以及他本人的“纨绔”“奢靡”的生活经历该如何巧妙而不露痕迹的表达出来,又不触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也最好不牵连(涉)相关王官贵族。因此雪芹必须慎重来“披阅”,要如此巧妙的安排进自己亲历并熟悉的生活进一部作品,除了多次披阅,当然还必须熟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对作品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取舍(也就是增加或删除),这取舍:取,不能完全凭空揑造,但可以捕风捉影;舍亦不可随心所欲,须得合情合理。如果不是作者自己的“原稿”如何能做得到呢?!
因此,我个人“顽固”的以为《红楼梦》肯定是有原稿的!而且这“原稿”无论如何都应该是曹雪芹自己的,也只有如此,才能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写出一部宏篇巨著——《红楼梦》!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话要连起来看。有人说,披阅就翻阅,一字不改,这是何意呀?一翻就是十年,这是什么书?一本书读十年,这不是傻子吗?其实,披,有裂开之意,有砍的意思,例如:披荆斩棘,披和斩是同一个意思。阅,有汇聚、总聚之意。披阅,就大刀阔斧地整理材料,完成作品。好像脂砚斋说过作者有刀劈斧削之功。后面还有增删五次,增删是什么意思呀?那就是修改呀?一本书修改了五次,还叫一字不改吗?脂砚斋明明白白告诉读者,《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曹雪芹。可有的人偏偏自作聪明,东拉西扯,浪费文墨。
请看脂砚斋批评石头记吧。
从脂砚斋批《石头记》来看,是可以找出一些作者是曹雪芹的证据来的。《石头记》的第一作者是空空道人,这空空道人是谁?当然是虚构的,相当于今天的“小编”一词,空空道人又是根据什么来传的呢?是一块石头上的文字,这石头又是什么呢?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五彩石,变化成精,被投胎到一个富贵之家的经历。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石头记》其实是作者的一段经历。至于另外两人,纯是托名,只有曹雪芹是脂砚斋肯定了的。【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式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这段批语虽有点绕口,还是好理解的。所谓“画烟云模糊”法,就是故事把水搅混,掩盖曹雪芹是作者的真象。我来理直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曹雪芹不是红楼梦作者,开头的序言又是谁写的?除了你还会是谁?这足可以看出作者的狡猾!”又有人说,书中所谓雪芹并非曹寅之孙的那个“曹雪芹”,我在书中又发现了一个脂批。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写道:宝玉见他着急,只得胡乱睡下,仍睡不着。一时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庚辰双行夹批:按“四下”乃寅正初刻,“寅”此样写法,避讳也。】刚刚补完;又用小牙刷慢慢的剔出绒毛来。注意没有,作者避讳“寅”字,即避曹寅名讳,那曹雪芹为何要避曹寅之讳呢?曹雪芹是曹寅的亲孙子!这不是胡乱猜测。至于曹雪芹是一个什么人,单凭他创作的《红楼梦》来看,他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总代言人,他把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医学、饮食融为一书,称得上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盛世。
一块大石,一块顽石,补天之石,石头,石兄,说的都是女娲炼石所剩下的那一块石头。此石,“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此石,无才补天,自怨自愧,日夜悲哀”,已经有了感情,能说话,也会说话,看来也会写字编述,镌字在“大石”上,谓之《石头记》。
空空道人路过“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忽见到“石书”,也就是大石头上的字,便开始了与“石头”的对话。能言的“石头”,说服了“空空道人”,“空空道人”也因此“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后,把自己“空空道人”的名号也改了,自称“情僧”。不仅改了“名号”,把《石头记》也改名儿了,叫《情僧录》。
通行本,已经没有了“吴玉峰”这个“披书人”或题曰《红楼梦》这个人。东鲁孔梅溪还在,他给的书名,题曰《风月宝鉴》。到底孔梅溪是“题曰”,还是“曰”,一字之差,语义迥异。
书中紧接着又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即此便是《石头记》的缘起。
“缘起"二字,说明最前面的书名,讨论半天,最后还是叫《石头记》。“一绝”是首诗,诗云:
红楼梦书中明说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修改完成,我们有理由认为,必须先有原稿,在此基础上去披阅、去增删。请注意,书中是“披阅”不是“批阅”,“批阅”含有修改的意思,在这里使用“披阅”包含有对原稿作者的尊敬,原稿作者乃一代文豪,所写小说一字不需修改!从这句话我们又窥探到红楼梦不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是先有原稿作者后有曹雪芹的披阅增删,曹雪芹可以算作红楼梦的中期作者。而且书中的曹雪芹不是真名实姓,只是中期作者的笔名!根据笔者的探究,红楼梦的原稿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崇祯进士方以智,红楼梦的中期作者就是明末清初江南四才子的冒辟疆,红楼梦的后期作者就是《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化名脂砚斋)。
个人觉得,《红楼梦》有原稿即初稿,但是否现存于世上,未可知。有一点可以确定此书前80回定是复稿,因写得精妙绝伦,很多情节扑朔迷离,不是读一遍便能领会其中的关窍,甚至章章内容紧凑,读起来似胸口压着个大石头之感,诚惶诚恐,想来曹公定是字字推敲,唯恐情节不够精彩,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这样用心,负责任的作者世间少有,也正因为如此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穿越时空,让我们这样不理解封建贵族家庭生活的人们,很快并乐意去关心关注中国历史和文化。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神话,神话从来不可能是由人之意识想出来的,神话是天授,由人口耳相传,有了文字后才编撰成书。既使某种原因所有的媒介载体都消失,神话都会在特定的条件下自发的重现,这是神话和人意识之创造的本质区别。
神话的另一特质是不能改变,因为其代表神的旨意,【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古时,人们把神的话刻在石头上,以誓立约,这是一个字不能多、一字也不能少的真实含义,不要机械的理解为真的有什么一个都不能多也不能少的存在。
空空道人、曹雪芹、脂砚斋、孔梅溪等等,(如果以大观园等价于红楼梦,山子野起造,惜春绘成则更接近作者原型,成书时间不会超过三年),都是“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是映【十五】月圆,对应于“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有大观、救世之义。
看红楼梦,我们不是去要求一个意识层面的因果解释,整个神话都是在讲一个刻在石头上的约定,那么这个约定仅仅是宝黛二人之间的约定,与我们了无关系么,还是我们的生命里也有同样的约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