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阿里,腾讯这样的顶级互联网巨头,不去研发卡脖子的软件?

1

答案是这根本不是互联网企业的责任,而且互联网企业也做不了。

拿三大工业软件举例:

windchill:由美国国防部投资的ptc公司开发,依赖美国庞大的军工产业实现从0到1的突破,目前还负责波音飞机的设计。

enovia:由法国工业部投资的达索公司开发,依赖欧洲空客飞机项目起家,目前达索还负责法国军工的设计软件开发。

siemens plm:由德国工业部投资的西门子公司开发,依赖西门子的家用电器起家,目前已经占领欧洲汽车设计70%的份额。

2

作为软件开发人员,讲讲很多人的里没有提到的。研发卡脖子的软件,并不是有软件开发人员,有钱就行了。还得有专业的专家指导,还得有实践场景。互联网巨头有钱有软件技术人才,但没有行业知识,是没有办法做出行业应用软件的,而且还要经过很多年的应用打磨才能成熟。

3

阿里云在国家 35项卡脖子的技术中,数据库技术已经世界领先。原来的数据库技术被甲骨文、IBM掌握,但是阿里云组织的团队,开始研发,成功攻克技术难点,在大数据平台技术,热冷服务器集群技术,奇点编码器技术,单帧三D点与语义分割技术都获得了全球第一的美誉。世界级突破的立项数目不胜枚举。

4

这些公司背后的资本不会让他们做的,利润拿去研发技术,有可能见不到成果,利润还没有了。资本只会让他们赚取见得到的、好赚的比如社区卖菜等。

5

阿里好歹做出了自己的云平台,数据库也做出来了,这些都是卡脖子的软件。同时BAT都在做专用芯片,凡事都要一步步来啊。

6

一,他们是企业,要有赚钱前景,他们才会去做。

二,外国人利用卡脖子软件,监控国内,收集信息,发布广告,是外国人不让你研发,因为外国人想控制市场。

三,若去研发,只有投入,没有市场 ,因为市场都已被占。

7

研发、攻关的费用是相当昂贵的,只能是国家出力解决,也只有国家才有能力解决。

民营企业是有股权的,各股权的资本是逐利的,其中有些境外资本是不会同意的。

8

1.研发新的技术,特别是芯片制造,工业软件等这些卡脖子技术,是需要持续的大量的资金投入的,十年八年能否研发成功还不好说,弄不好资金投入了,没有任何产出。作为一个企业,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追求企业利润的,如果有很简单,速度很快的路径就能够取得大量的利润,那么就不会有人费劲费时间去追求一个长时间费力费钱都可能无法实现的目标。

2.腾讯,阿里这些企业都是上市公司,为了股价,上市公司就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财报展现给股民,只能选择一些利润率高,短平快的项目给予投资,这样资金的回报也就会快一点。

3.不同的公司有着不同的做事风格,投资渠道,不能要求每个公司都去研发什么,不去研发什么,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权利和自主权。另外,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也不相同。

9

作为软件行业从业人员,我可以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阿里和腾讯确实是互联网巨头,但是他们的主要业务是面向普通用户的。而且是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而崛起的,享受着人口发展的红利。所以,就算没有他们,也会有阿猫阿狗的出现并成为巨头,这是历史的必然。

其次,卡脖子的软件,都是基础软件或者企业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等,这类软件主要面向企业用户,也就是B2B,而腾讯这类都是B2C。这是有本质的区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来钱快,一个来钱慢。就像一个做快消品的,比如牙膏洗发水之类的,每天每个人都要用,所以量大也容易快速回笼资金。而工程机械行业,这种产品一年都卖不了多少台。今年这些巨头拼命往社区团购发展,为啥?来钱快啊!好在国家出手制止了这种苗头。

回过头来,卡脖子软件的用户都是小众群体。而且需要长期沉淀,不是一朝一夕能研发出来的。比如恒大造车,几年投了几百个亿进去,一辆车都还没卖!软件只有比这个更耗资耗时的。所以这些企业也不是傻子,都不愿意投钱去静心做这种研发。

有人可能会觉得阿里已经研发出性能卓越的数据库软件了。这个确实是值得一提的好事,但也是基于自身需求的考虑,毕竟有双十一这样中国独有的性能高峰。

10

他们都是赚快钱的,赚女人钱,赚小孩钱。他们才不关心国家的事,即使关心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