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到互联网,首先要让互联网驻进去,我国很多农业从事者对互联网的认知还较少,在加到互联网以前给农民普及互联网、让农民懂互联网,是基础的一步。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国农民在中老年年龄阶段的大多数文化程度都比较低,这给互联网的普及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纵观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基本上呈现一个老龄化的趋势,青少年要么读书走了出去,要么成为农民工奔波在工厂或者工地,而这一批人是普及互联网的关键角色,要让这一批人回到农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却是关键的事情,尤其是数量庞大的青年农民工群体。
让农业加到互联网必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先有一个完整的开发实施方案,农业的互联网+更多的是对农产品市场的开辟,开辟什么样的、怎样开辟、每个阶段开辟到怎样的成果都应该有一套方案,其实这不仅是一个方案也是给开辟者希望,给农业从事者吃一颗定心丸。
当下而言,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发展早有了互联网的组成,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或者土特产,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式,但范围和限制性条件以及信誉度却是不可观的,因此要让农业加到互联网还需要管理的作用。
改善农业加互联网的各方面条件,开辟一条畅通的道路,打开更大的市场,同时加强对农业加互联网的规范化管理,保证其发展的高质量,让人们信赖这一种模式,形成一个良好的效益,已有的农业互联网加才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有待开辟的地区也能更好更快的让农业更轻松的加到互联网,融入时代潮流,推动经济发展。
“互联网+”的出现将有助于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社会化的保障体系。
农业的弱质性和农业生产规模的外在不经济,决定了农业经营主体对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强烈的内在和外在的双重需求动机。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除土地、资金等基本的生产要素需求外,出于对生产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驱使下,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会更多、更具多样性和个性化。为了满足其抵御不可知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保障其经济利益的需求,还需要整个产业链条的全程服务。在政府对农村电商的大力推进下,各大农业企业纷纷进入电子商务平台,农村电商蓬勃发展,一方面优化了传统购物渠道、提高了行业效率,也降低了中间流通环节的费用,缩短了农资供应渠道,提升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而利用互联网实现的信息共享机制,又为解决传统农产品流通、农资流通中“老大难”的信息失衡、物流落后、金融资源匮乏、服务效率低,提供了破解之道。
另一方面,“互联网+”对于行业巨头更提供了转型的机遇和手段。
以在上海乳业市场占有率超过90%、糖销量占有率超过70%、肉类占有率40%以上、大米、食用油占有率达65%的光明集团为例,也在筹谋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流程系统化、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推动集团数字化转型。利用这些互联网技术手段,光明有望将实现“重构绿色农产品体系,打造全球食品集成平台和分销中心,打造高蛋白食品供应链体系,构建城市厨房,提供综合食品解决方案”的目标。
目前我所看到的只是“互联网+”农业浅显的一面,诸如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但在农村看来,除了极个别的特色产品利用农村淘宝大放异彩的情况下,大部分农村淘宝显得并不景气,农业要结合互联网,无非是改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我认为实现“互联网+”农业,所要改变的有如下几点
改变农产品的生产方式
农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了解消费者所需要的消费产品,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农产品才会销售的出去。其次,仅仅只靠单个农户完成农产品的生产不再可能是农业结合互联网的长期发展的趋势,只有成立农场企业或者是农村合作社才能实现农产品高质量高产量的持续输出。最后,通过互联网引进技术的支持,包括农产品的养殖,种植,收获,病虫防害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支持,可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规模化经营。
改变农产品的销售方式
农产品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两种方式的结合,利用线上销售,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这样会有更多的消费者,但是这样需要完备的物流设施和道路交通设施,这是发展互联网农业的首要条件。其次,农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的高度覆盖,可以通过建设各种网页、微信公众号、媒体宣传等各种方式来提高知名度从而来保证农产品的销量。最后,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消费者的各种有效的反馈信息,来对农产品进行相应的改良,从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形成农产品的完备的产业链
产业链包括供应链和需求链,供应链应当建立健全农产品的原材料的供应制度、严格的养殖种植体系、农业化学用品的供应制度、金融扶持制度等一整套的体系。其次,保证生产经营的分工精细,这样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就需要像工业那样高度化的社会分工,需要农民意识的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使农业和互联网相互结合,实现高品质高产量的销售和经营。
此次去到的重庆市涪陵区增福乡,其特色农产品增福土鸡采用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有严格的鸡苗供应标准,并且有严格的疾病防害标准和养殖体系,但是没能成功的实现互联网的销售,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现在比较流行的是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服务业,当然也有互联网+农业。
对于农业怎么实现互联网+,这里要提出一个新名词,叫做物联网。由于物联网最近几年才逐渐发展,所以很多人对此并不是很了解。如果简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物体连接着网络,当然农业也可以与网络相连接。目前为止,对于物联网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比较认可的一个定义是:一般来说,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可以这么说,互联网的时代即将过去,物联网的时代即将来临。现在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物联网也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慢慢发展而来。物联网的三个特征即为:智能、先进、互联。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对于现在的新时代而言,几乎很少人愿意向以往的劳动分子一样,亲自下地干活。正是基于如此,农业需要一个新出路,需要一个新的方式来发展,在迫切的需要之中,有人提出了能不能把农业与互联网+联系起来?使得人们可以干更少的活,获得更大的产量收益。由此,也就有了农业物联网的提出。
现在农业物联网也变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它的定义是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的物联网。可以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这个话题是值得深究的课题,如今农业互联网也跟着大趋势走到了互联网的行业来,“互联网+农业”还是“农业+互联网”,从形式的转变到趋势的发展,都让各界绞尽脑汁,但效果并没有大的起色,是的没错,在模式上和销售输出上确实利用了互联网模式,但是在农业的本质上并没有新的改变?
其实农业在销售上并不用多深讨,在如今这么成熟的电商模式中,销售什么都不成问题,重要的是农业的生产与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因为大部分人在技术手段上还是采用老一辈的方法,从采集中和维护中也只有发展比较好的农村,在大部分的农村中耕中还未引进科技和智能化,这肯定阻碍了农业发展,这只是一方面。
同时种植中,维护保养,肥料等等的关联产业链,并没有达到很好的结合,这也将是后期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简单来说,互联网加的本质是“走出去”和“引进来”。可以用网络、数字、人才几个关键词来解读:
1.网络,无论是无线网络从2G发展到4G5G,还是有线网络发展到今天的光线技术都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以及传播面,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农村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外界资讯,也基本上实现了真正的即时通讯,另外农村生活、农产品也能第一时间通过信息甚至直播的方式传播到外界。另外网络发展带来的影响还包括农村交通、物流、生产工具等升级
2.数字,数字带来的是效率的改变。“引进来”的是智能电器,政务、医疗服务的升级,大大加快了农民的生产经营、政务医疗等办事效率;“走出去”的是数字化带来的农产品品牌升级,收益提高。
3.人才,过去农村培养的人才基本上只有走出去,引进来的少之又少,人才是农村发展的根本,互联网发展到当下,在网络和数字化条件下,人才的引进来给农村经济带来新的变化,形成了重构农村经济形态的可能。同时农村人也通过更多外界带来的学习机会提升自己,再回来以新的思路去建设我们的新农村。
互联网新农村革命,才刚刚开始。(因为人才和资本才刚刚开始“走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