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话题,虽然有很多人发表了看法,我也有自己的看法,不喜勿喷。
作为一个生活在小镇青年来说,我对现在的数字社会充满了疑惑和憧憬,数字文化的发展,绑定了真实底层社会人员的奋斗力,没有人愿意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发展,只想一步登天,不为承认和实现自我真正价值,只想着生活在自己的想象的世界当中。
数字财富,没有真是货币的流通,那就是一串数字,但是货币是市场认可的,数字是无线大的,目前我相信大家能做好货币管理,对于数字管理目前还是做不到真正管理的。
2018年初,麦肯锡发布了长达176页的《数字中国调研报告》,该报告显示,电子商务和数字化支付方面:
十年前中国的电商交易额还不到全球总额的1%,如今占比已超过40%,据估算已超过英、美、日、法、德五国的总和;移动支付在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中的渗透率也在迅速增长,从2013年的25%提升到2016年的68%,与个人消费相关的移动支付交易额高达79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1倍,已经领先全球。独角兽公司数量占全球1/3,独角兽价值约占全球43%,2014至2016年间风投金额达770亿美元(占全球19%),如下图1。
该报告显示,在数字化用户池方面,中国规模优势明显,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超过90%的家庭联网,与纽约基本持平,略高于旧金山),网民们对数字化的热情(2016年7.31亿网民,83%使用过O2O服务)以及移动端的便利(2016年6.95亿移动网民,移动电商占总体电商销售额的70%,北京打车APP出行的次数是纽约居民的8倍),不仅吸引了众多投资者(2016年流入北京的风投高达209亿美元,伦敦仅34亿美元,洛杉矶仅30亿美元)和企业家,更为企业试水数字化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
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下一轮技术浪潮汹涌来袭,新时代翩然而至,企业必须应新而变。看当下的世界,已然万物数字化。企业构建了数字业务模式和流程优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数字化影响无处不在,购物、工作、学习、沟通、支付、交通、决策等各个领域。
企业现在又处于转折的关键节点,数字化已然是企业开展业务的基本条件。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需求的日益旺盛,全球竞争态势愈演愈烈,手握数字化“入场券”的企业,如何确保自己拥有新的竞争优势,从而成功在下一轮颠覆中突围?
如今的数字市场是蒸蒸日上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寻找商机的,应用市场逐渐广阔。
数字经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时代的进展,需快捷更便利的生活方式匹配,而数字经济让某些生活节拍方面,更方便快捷。从而有了数字经济的方展远景。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的生活相互融合、沁透。数据经济席卷全球,是时代的象征和标志,我们要做好迎合它,而非一味抗拒和排斥。前提是,要做好数据传输和获取的合法性和个人隐私的保护,让人的存在和生存空间更安全。
数字经济将助力定盘中国经济前行新方位,将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消费需求加速释放,将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业态培育壮大,推动构筑中国经济竞争新优势。
数字经济就是现在社会发展的,之前都流通货币。现在都转成虚拟货币,因此简称数字经济!!
当今的经济环境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突出表现,引导着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是各国经济复苏及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数字经济已经成了各国应对国际经济环境低迷、抢占新的战略制高点的关键。
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词,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不断发展中迸发出引领时代的巨大能量,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更凸显了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提升到36.2%,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将突破40万亿元大关。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研究表明,我国数字产业化稳步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从规模上看,2019年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达7.1万亿元,同比增长11.1%。从结构上看,数字产业结构持续软化,软件业和互联网行业占比持续提升。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由单点应用向连续协同演进,数据集成、平台赋能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关键。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约为28.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0%。其中,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37.8%、19.5%和8.2%。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政府治理从低效到高效、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准、从程序化反馈到快速灵活反应转变,新型智慧城市已经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发展阶段。
很多人在热捧数字经济,但个人认为数字经济普及后,人们将会在一个数字枷锁下生活。你不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