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研究,如果把她当成是一门重要的国学研究,抱着一种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研究,当然意义重大,正如西方国家研究莎士比亚,包括研究文艺复兴时期那些重要作家一样意义深远。问题是中国人研究文学,则从来没有从文学的角度去研究文学,甚至连许多表面冠冕堂皇的专家教授,也根本不懂得文学,这个历史比较深远,从解释《诗经》的时代开始就形成了,如毛诗序对诗的内容解释,大多歪曲了诗的本意,这里就不必说了。
就红学而论,胡适考证前的“索隐”派,种种臆猜,荒唐不经,自不必说,而胡适自己也不懂文学,他只是作为考据学而存在,因此,他的“新红学”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注定不会有什么文学研究成果,而到了周汝昌等辈的手中,因为他们连文学研究基本常识也没有,所以也只能编造种种奇端异说来吸引人的眼球了。所以我称他们这类人是骗子,是在糟蹋歪曲红学,更引发中国大众对红学研究的失望。可以说这些人,连他们自己就不具备文学常识,读不懂《红楼梦》,因而所阐释出来的种种奇端异说,只能属是骗子的谎言,是为了欺世盗名。比如说书中说的“白首双星”典故出在哪里,雪芹对此的答案又在哪'里?什么是“铁围山”,雪芹用此“铁围山”意欲说什么?他们因为自己的无法理解,而只能强拉硬派到政治斗争上去了。还如秦可卿这个形象的典故出在哪里?雪芹为什么将她写成半神半人?这些谜底都无人能解,竟荒唐的猜测到废太子女儿身上去了。真是越说越奇,荒唐不经,怎不教大众失望?而正统的红学研究者,对此也无法解释,而只能认为是作品自身的矛盾。其实,这个谜底本人在多年前即已知晓,只是不想单篇发诸于世,让大家多猜些谜吧。
十二年前,本人因有部红学专著欲让团结出版社出版,他们看了样稿,承认确有价值,可以为我出版,但却不愿支付稿费。被我拒绝。此书非其人,决不轻易拿出。
讲了不少,回到正题,那就是《红楼梦》的文学地位,不要说是在中国,即便是在世界文学史中也是寥寥无几能与之相比的,因此,对她的研究意义重大,毫无置疑。问题是这个研究,要把握正确的方向,要实事求是,不搞猜谜索隐那些无聊之谈,用依据说话,正确引导中国公众对《红楼梦》的认识,揭示她的真正天才价值所在,而这也才是红学研究的价值精神之所在,同样也是一个有良知的研究者的终身使命。
个人非专业人事,自认没有资格评论“红学”。
一直以为“红学”应该是高高在上的“专业学术研究”,跟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关系不大,即使偶尔看到一些“红学”普及出版物也只是好玩儿罢了。
但最近突然感觉“红学”在民间仿佛已经成为了“战场”,现在你要阅读欣赏《红楼梦》小说的前提是各种站队。
写作年代站队、作者是谁站队等等,是“明未清初派”还是“清初中派”、是“汉人作者派”还是“满文化派”等等。关于这种问题个人直接选择忽略,反正与文本阅读无关,对于普通读者《红楼梦》就是本小说呀!
结局站队,“脂批原意”还是“通行本”。这个也不纠结,即使《红楼梦》就是曹雪芹本人一个人写成的,对于这个天才作者来说他就是一个人造出“脂批原意”和“通行本”两个开放式结局来也不稀奇呀!多个结局的文艺作品也是有的呀!个人愿意喜欢那个结局都没有关系的。
《红楼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文学巨著,有资格研究者当然甚少,然而,随兴而谈者却众多。老朽闲来无事,常游晃在公园。一次,却也听过一众人在谈论。观点大致分为两类: 提倡恋爱自由;阶级斗争产物。 一、认为《红》主要意识是提倡恋爱自由。依据是一一 曹雪芹为黑牡丹(林)愤写《红楼梦》(石头记)。宣扬玉石前盟,悼念曹雪芹知交一一红颜薄命的青楼女子林姑娘!!!愤恨世态炎凉!!!为年轻人恋爱自由呼号!!! 二、认为《红》主题思想是阶级斗争。依据是,什么“假宝玉”、“真事隐”、“假语存”、什么“原应叹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王熙凤弄权术,刘佬佬三进大观园曹府的兴衰等等,都充斥着阴谋和斗争!!!呵呵!!!究竟作者真意何在,当等高士指点而已!!!
红学研究者已经比作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了。作者看不到的,研究者都看到了。作者都感觉不到的,研究者都感觉到了。作者没有表达的思想意图,研究者都表达出来了。高!确实是高!我只能说:有那个闲功夫,有那么好的创意,您自个写一本不行吗?
红学如今起到的作用是让《红楼梦》保存下去,如果说研究那就算了,人不可能去认知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东西,此书没有作者,只存在抄录者、删减者、编撰者,即此书是自为自主,其有“独立人格”和“自我生命”,能与此书做到交流的前提是读者达到某种人格的自主要求,寥寥数人而已。这与个体人的智识、学历无关,只与民族精神的整体发展水平有关,估计还要百年时间,那时人人都会直白的认识《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