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国家高度重视。
今年,我涉足一万多公里,走遍安徽省70多个县市,涉及门店沟通1500多家,在直接沟通交流中,这些大大小小的实体店面店主普遍反应生意已经非常难做,日不敷出,店里人员一再精减,但还是面临保本或亏损的境地,街上基本没什么人,店里很少有人光顾。产品如果买来需要安装检修的,就偶尔有人来问问;有的产品买来消费者直接可以用的,基本上都从网店下单了,直接造成实体店成交量大幅度下滑。记得有个店主跟我说:象前几年每到5,6月份开始,店里插座卖得都缺货,现在插座挂在架子上一个月,灰尘都布满了,也卖不掉几个,因为消费者都从网店走单了,还包邮到家,他们都考虑如果店铺一直这样亏下去,可能都会关门不干了,不如出去找工作上班。
现在实体店确实已经被整得支离破碎,希望国家执掌人士,本着促进经济繁荣,保障社会稳定的出发点,必须出台政策加以约束。
生意难做,钱难赚。个体工商户房租水电成本高,入不敷出,该何去何从?
近几年,个体工商户普遍感到生意难做,尤其自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不少商户关门大吉。该怎么办呢?
这两年对于个体来说什么火了?网上生鲜,新零售等等销售额日益增长。
原来是做生意的逻辑思想变了。这两年的直播带货如火如荼,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租一间店铺,坐等客人进店了,需要我们切合网络,跟上时代。不然个体商户真的会干一家,死一家。要学会利用短视频,做直播维护自己的粉丝,销售我们的宝贝。
做网店的我,一度按以前的思路按部就班,前两年差点做成死店,究其原因,还是只是发发图片,做些文字描述,后来发现流量越来越少,成交更少。原来短视频,直播火了之后,图文已显得苍白无力,不能及时转变思路,只能被动挨打。
现在,全球范围各行各业的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发生了改变,只有转型升级,才能良性发展。
怎么转型升级?这就是难点和重点!。
其实,生意不是越来越难做,是做生意的底层逻辑和方式方法早就做了变化。
很多个体户经营者,还停留在以前的经营方式上面,生意不难做才怪!。
在广州干了18年的酒店宾馆生意,越干越心慌,每月房租5万加人工水电各种开支差不多10开支,每天不到2千营业额,真的愁死了,已过五十了,特迷茫,不知以后人生怎么过,想关门停业,实在心有不甘,辛苦多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越难做越要做,给自己也是机会,做出自己的特色,顾客照样上门,我做实体店的,现在流水、利润,不降反升,做出特色,坚持到底。
很好办停业,因为这是解决少亏损的唯一办法,为什么?因为电商面对的是全国市场,能起量,所以利润低可以靠量,但实体店不行,面对的就是门店附近的群体,这部分群体有很多去网上购物,所以开店的没有利润没法生存,没有量,成本无法与电商比,关门是最好的办法。
我就是这个“大多”从业人员的其中一员,对你所提的内容,有很深的体验,与感受。下面,就和各位同仁,一起学习探讨一下。
当前,各行各业,表现出来的状态,不只是难做异常,我觉得,平日里,无论,我们有多么卖力,付出多少代价,通常情况下,很难如愿以偿的获得理所应得的回报率(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这种巨大的经济投资行为,对应所产生出来的,不是真切的效益,而是一种茫然,看不到希望的压力,与身心疲惫。尤其,伴随着日新月异,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新生态,无形之中,提升了“亏损”的概率。对这样的营商环境,大家各抒己见,有人认为是因市场“恶性竞争”引起的,有人说:高房价因素,也有人认为:互联网电商造成的这种恶果……。
不管怎么说,对这种徒劳无功,“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游戏,眼下,大家真的已是身心疲惫,咬牙切齿的痛恨+崩溃,大家都表现出极其无奈的“病”态。生意经营没有实际效果的状态下,每天又面对着入不敷出的支付压力,又该怎么办呢?
所以,寻求常态化经商生态环境,已经是全体商业经营者的心声,与期盼。
不管是互联网经济,还是房地产经济……,现如今,我们都面对一个既定事实,即:逐年递增的庞大的从业大军(这也是强劲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生意越来越难做,是的 一点不假。将来会更难做,你相信吗?
为什么个体户生意越来越难做,我说几点看法:
1.时代的变迁,当今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高速发展,从之前的市场空白到市场饱和,再到人工智能。广州的服装厂家今年已经开始用机器人操作省掉工人而且大大增加产量。中国现在的羽绒服库存量足够中国人穿十年。
2.个体户群体,大部分都是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之前在家种地后来开了个体户。生活方面如果能比他们父母上一代好,就知足了。平常闲时聚聚餐聊聊天打打牌,很少有学习的意识缺少做强做大的战略和思维。
3.大家都难,今天的难,不止是个体户难而是大家都难。当今的社会正处于3000年大变局时代,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我们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量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应对。
现在的房租居高不下,各大电商、社团已见缝插针似的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淘宝、京东还有各大超市线上购买直接送货到家,而且价格相当的便宜,个体批发再赚差价的机会就不多了,不线上线下一块进行是不行的,而且利润也不能要求高了,大家都会货比三家,实在不行转型呗!或连菜鸟和社团一块做,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
这两年,政府对月营业额2万元以下的个体户实行免税的优惠政策,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优惠、真真正正的扶持。但是,光靠税收优惠政策是不能帮助个体工商户或者小型经济体走出困境的,我们且不谈电商冲击、经济转型、疫情防控等宏观因素,就说说他们需要每天面对的问题吧。现在诸如工商、城管、治安、卫生等执法部门和人员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所以就越管越多、越管越严。必须在这些诸多的领域给小经济体松绑,给他们活下去的空间。一句话:不要总是想着要去“管”他们,你们的“无为”也许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扶持。
人家调整经营结构,在卖文具的基础上再卖点教学辅导材料,第二天就被你发现,要求办理出版物许可证;人家在门口增加了一台冰棍机,可能冰棍都没装进去,你就说他占道经营;人家小客栈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客人,你说没登记违反了条例要罚款。凡此种种,这就造成了小经济体的一种经营生态,一种老是感到憋屈的一种生态。如果不是种种的无奈,谁还愿意这般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