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能代表一部电影的品质吗,你怎么看?

1

豆瓣评分在前些年还是有很高的含金量,之前,我看过里面的一些影评和观后感,自愧不如!

不过,不知从何时开始,豆瓣的影评质量有所下滑,也许是15年,也许是16年吧,当然,现在的豆瓣里面也还有少数高手存在,可是,整体性感觉不大如前了,什么原因我不清楚,文章就在那里摆着。有些人甚至删除了自己的名号。

原因不知道,所以不能乱说,说点我知道的情况吧。

《2001太空漫游》,豆瓣上的一部分人说看不懂,其实即便是导演也并不完全懂他们自己在弄什么,于是,打分的人就会给电影评低分,还把它贬得一钱不值,仿佛自己很厉害的样子,人对于自己搞不懂的事情,有时候就是如此,这种态度反而暴露了自己修养,也显示出自身低得可怜的认知层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感请!

很明确的豆瓣评分并不能代表一部电影的品质。

第一:每一部电影都不是给所有观众拍的

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部电影有一万个观众就有一万个品质,一部电影无论如何优秀都会被吐槽,而吐槽者也是根据自己的三观、经历、认知来评价电影。一部优秀的校园爱情片,同样是观众,那些在学校经历过爱情的人会有认同感,没经历的最多会憧憬或者后悔而已。就像被无数影迷称为神作的《活埋》和《教父》系列,可是我一点都看不懂也看不进去,如何让我去违心的给高分呢?就连前不久大火的《流浪地球》也被给1分吐槽,而吐槽的原因毫无节制的煽情,演一堆家庭琐事,台词空洞有违刘大宏伟的主题,难道给1分的影迷有错吗?只是和其他影迷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第二:评分成本太低,恶意刷分利润大

《1》评分应该在观看完电影后凭心而评,而豆瓣评分即使没有观看,只要注册就可以评分,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体制,如果网购不够买东西都能打分评论该多可怕。这种只注册就可以评分很容易被片方和竞争对手利用。

《2》片方为了争取拍片量也会恶意的刷想看指数,甚至故意抹黑对手。听说现在豆瓣刷不了分了,需要直接商业买断才可以,买断后他们会给推荐量, 帮你刷分,甚至前期还有保底分,但是豆瓣最贵,基本上都去猫眼和淘票票买断。还记得去年《后来的我们》吗?91万人想看,预售票房轻松过亿,结果上映当天就跳水了,除了刷分我想不到其他原因。

3

虽说一人一眼光,但综合评分基本能代表一部片子的优劣,5分的片肯定不如8分的。

4

一部电影作品就是创作者的孩子。

对电影的评分,其实和应试教育一样。

以一个分数来衡量一部影片好与坏,和以一个考试分数就判定你的孩子是优秀的人还是垃圾是一个性质的。

国内电影评分豆瓣一家独大,甚至滋生出了一些粉丝众多的“专家专业影评人”,仰仗自己的学历,收入,独特的品味就可以随意批判一个人对电影的喜爱。

本来嘛,一部作品就允许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但是由于这个评分的介入,高分就是好的。不觉得是霸王条款吗。

5

我们常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就足以说明文艺观赏的个人主观性。一部电影若是在豆瓣上有足够多的人打分,并且打分的用户种群是分散的、多元的,等同于抽样调查原理,这分数就会越公正。但是,我们不能排除几个情况:一是仍有刷分者存在,二是大部分观众不是大片量影迷,因此单纯靠评分来鉴定影片品质,多少是片面的。观影这件事儿,套用一句俗话:你开心就好。

6

答案一定是不可以,喜好本身存在一定个人偏见,没有任何其他人的评价可以代表。但是如果加个前提:一定要选一家网站评分做代表的话,答案就是豆瓣。

7

豆瓣评分只是一个划分受众的工具而已,高分代表着和你有着相近喜好的人,对这部电影的喜爱,低分就代表那些人并不是这个电影的受众。(制作精良的条件下,粗制滥造除外)

以评分打压电影,用评分打压票房。这只不过是他们的商业游戏罢了。

8

豆瓣的评分大部分是客观性存在的,但也有好电影被评分埋没,而且每个人喜欢的类型不一样,所以只供参考。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