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有个兼职老师,今年45岁,疫情期间刚跳槽到埃森哲。我有个朋友,今年54,高校教导主任,嫌太累跳槽去了广州一家高校当院长。哪有什么一刀切,有本事,到什么岁数都能有合适工作。总之,到了35岁就应该有这个岁数的储备。我们这很多学生都是30-40之间的,人家老早学完了Linux学华为,学完了华为学ITIL,很多人晚上项目加班到十点十一点,还要看看PMP项目管理的书。学完PMP项目经理,又去考产品经理,太多人努力的生活,与其问后面面30年怎么活?先问问今年准备怎么活,明年准备怎么活吧,从现在努力还来得及。
现在国内的环境对程序员真的不太友好,国外六十岁写程序的也很正常。现在国内大部分程序员的工作由互联网行业提供,互联网行业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要追求速度,所以对于程序员有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的要求;互联网行业的第二个特征是相对年轻化,如果年龄大,可能对于一些观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但是,这些并不是意味着整个IT行业都不需要35岁以上的人,我相信大厂里面35岁以上的人应该也不在少数,只不过低端岗位可能没有罢了!
抛开行业不说,3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即使做不了IT行业也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35岁大好人生生才刚刚开始,奋斗吧,骚年!
我是500强程序媛,确实互联网很少有年龄大的人,但并不是说IT行业35岁一刀切,不然大龄程序员都干不下去了!只是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无法加班,自然而然就去了其他单位,归宿也许还真是国企。
说说我身边三个例子:
1、一个同事在35岁前就考虑公务员,直接去了上海某区的技术岗,他本人是上海人,很满意这样的归宿,35岁前把钱赚了,35岁后安逸生活。
2、还有个朋友从互联网出来,直接创业孵化做自媒体,因为看到这是个风口,他是属于转行的,其实做互联网行业的,相对来说更敏锐,想要转行并不困难。
3、最后一个朋友年龄比较大了,40岁去了外企,自称养老,但我知道他的收入和能力根本不是去养老,只是更好的协调生活。
这三个例子,都是非常典型而真实的选择,当然身边也有超过35的程序员,只要技术强总能找到工作,不存在所谓的一刀切。
IT行业并没有35岁或者40岁一刀切,40岁以上的程序员依然大有人在。30岁以后有很多人,特别是程序员被淘汰倒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这些人要么跟不上技术进步的节奏,要么因为有了家小无法继续高强度的加班,只能被迫转行。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IT行业相对较高的薪资吸引了众多其它专业的人员,这些人IT专业技能相对薄弱,年青时可以通过加班来弥补自身专业能力的不足,或者凭借能吃苦耐劳,实际就是能接受高强度加班来争取到一些低端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当这些优势不复存在之时,被淘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所以与其说被淘汰,倒不如说是回归本源。那些抱怨自己被早早淘汰的人,为什么不反过来感谢IT行业让你赚了十几年的高薪?
这个观点就是扯淡,如果真这样,职场上哪还有35岁以上的人?这些人都是自己能力有问题。it那么多35岁升职加薪的,也有一堆35岁以上仍然在岗位上干的好好的,这些人特殊么?抱怨这些的人基本自己没本事被开了就赖社会不公,,如果他们真的有公司需要的能力还会走么?我也是做it的,我自己部门去年6月到今年5月招了不下5个35-45岁的,都留在了公司,只是有的可能去了别的部门。
鼓吹35岁就被一刀切这种观点人只能说活该,没能力还不提高自己,这种人不值得同情。有时间多提升自己,少抱怨,抱怨越多,自己过得越差。
我就是干IT软件的,80年的,确实压力大,效益不好,随时面临失业风险,走一步看一步,但多半不会再去干这行了
你好,。
首先这个话题有点唬人的感觉。大部分35岁的程序员还在上班。35岁就失业的还是少数。真正到35岁也许才是一个IT工作者真正发挥大力气的时候了。
这里也说下如果35岁真被切了该怎么办。
说35岁一刀切的有点武断,好像IT从业人员的职业寿命只有35岁一样。现在社会上有不少行业都存在随着年龄增加而慢慢被淘汰的可能,只不过IT人员占据这互联网的舆 论风口而备受关注而已。
作为IT从业人员,下面我聊一下35岁以后IT从业人员的去处。
1、一线开发
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才20多年,大量从业者这还没达到35的年龄,而早期进入行业的人,很多都成长行业专家。但也有部分超过35岁依然从事一线开发。一般公司稳定,这部分人员的贡献没问题,公司轻易不会去动他们,一个有经验的开发人员往往是团队稳定的基石。我个人最喜欢和30岁左右的程序员合作,你想不到的漏洞他都会帮你补。
2、内部转岗
科技公司的职位不止程序员那么简单,还有大量的市场、行政以及管理人员。内部转岗是一部分IT人员的选择。
3、市场销售
我以前也迷惑IT人员35之后去哪里了,直到转工业互联网才发现,很多TOB行业的销售、技术顾问都是30岁以上的大牛,他们有经验、做过技术、有客户资源,市场上想挖他们的公司不要太多。
(一)起跑线相同却落后同龄人一大截,原因离不开这几点
1.活在舒适圈内
大家从大学毕业到出来社会工作,起点都是一样的,都是职场小白,很多人进入职场以后,最大的改变就是入职场3年后,从努力向上到开始慢慢陷入舒适圈内,很多人就是在这时候习惯了周围的环境,开始不想去改变现状,而是止步不前.慢慢的差距开始拉开.
2忘记自我提升和复盘
同时在职场中,忘记提升自己,没有对职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复盘,所以导致自己的个人能力下降,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慢慢下降,从而在思维上工作能力上有了差距.比如个人职业能力没有变化,而现有能力无法匹配当下的岗位要求,而能力越来越强的人,自然身处的职场阶段也就不一样了.
猎头朋友告诉我,他们最喜欢的“狩猎对象”,往往在27-30岁,这类人才已经处于企业的中流砥柱位置,拥有成熟的处事观念和工作技能,同时身体尚还健壮,经得起高强度的项目工作。
一旦过了32岁,“狩猎欢迎度”就直接下滑。
不仅仅是私企,即使是公务员,也有35岁以下聘用这条明晃晃的标准线。
同时随着企业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科学的不断发展,职场“中年危机”的时间只会越来越早。现在就已经可以看到许多90后的“资深工程师”“总监”。
除了极少数年轻有为做到管理层的、做生意的、体制内的、家里有矿的,大部分金字塔身的普通人,从20多岁,就应该开始给自己铺路,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