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利用大数据杀熟现象最近在被人们被热议,其实,大数据杀熟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不管是买机票、订酒店、而现在据说滴滴打车都出现了大数据杀熟的现象。
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的意思就是,根据人们对平台的依赖度和对消费价格的敏感度“智能”定价。简单来说,用户越频繁使用某平台服务,就越信任该平台,便会“懒得”去比价,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而这部分用户,便成为平台“创收”的重要来源。
机票领域最严重
大数据杀熟其实最早出现在机票领域,而在机票领域这种现象也是最普遍和严重的,而在其它相关领域这种现象也在普及,在经济学上面大数据杀熟其实叫做“个性定价”,这也是经济学的一种理论手段,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上出发,这种现象严重的触犯了消费者的权益,但是这种现象可能需要人为的去规避价格机制,机票领域是以会员制度,进行个性定价,利用会员卡可以享受更加优惠的现象不一致,在线上消费这个新的场景下,会员反而比非会员所花费的钱更多。
碰到过这种情况。感觉要理性看待。我个人长期从事人力资源服务,虽然不是做大数据和计算机开发,但道理都是相通的,一点浅见供参考。
智能算法的客观限制。说我们将要进入所谓的人工智能时代,实际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大数据的基础是算法,算法是人做出来的,算法的科学和理性最初是由人决定的,在经过计算机的运算不断演化。最终的智能程度是由初始算法的基因和数据质量所决定的。这就是问题所在。所以就会存在你不停的刷,它就不停的变换价格和涨价。机器认为你点击的越多,就越倾向于需要这种服务,但是这未必就是你真正的需求。
商业机构的主观故意。运用智能算法来从事商业服务,赚钱是这些公司的根本或基本的要求。他们算法设计的初衷肯定是客观公平公正的,但当这种算法存在为这些公司增值利润的情况时,他们的修改修正意愿就会被削弱。随着这种状况的越来越恶劣,一些公司肯定会逐渐被消费者所淘汰。从而出现一些拥有更强大算法的公司来替代他,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其实不仅在买机票、订酒店,其他的很多领域都存在这种情况。只是有些是收费服务,有些没有涉及到收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