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融合|擘划建造业未来:2025年如何成为行业变革的转捩点

随着气候变迁、快速城市化及颠覆性科技等全球挑战加剧,2025年的亚洲建造业正加速转型与增长。我们正处于气候行动的关键十年,各地政府积极扩大投资,推动可持续发展,而建造业亦与时俱进,调整步伐以应对瞬息万变的需求,实现深远变革。

可持续发展  引领亚洲建造业

建成环境是碳排放其中的主要来源,未来数年迎来可持续转型。全球钢铁、水泥及化工产业碳排放最高的国家不少也位于亚洲,而亚洲正逐渐加快迈向碳中和目标。随着区内对净零排放的关注日益增加,城市规划、交通、建筑发展及能源系统等领域将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不同国家及区域性倡议,包括东盟绿色金融机构(ASEAN Catalytic Green Finance Facility),为能源、水利、交通及城市基建等环保及社会共融发展项目,提供资金及技术支援,从而降低风险。

可持续设计将成为常态,亦会成为城市发展的基础,透过创新解决方案提升能源效率、整合可再生能源及保护资源。绿色建材低影响开发将成为行业标準,达致经济增长同时平衡环境责任。在国际层面,由英国材料加工研究院(Materials Processing Institute)主导的「The Cement 2 Zero」水泥净零排放示範工程,将协助剑桥电气水泥(Cambridge Electric Cement)实现全球首个零排放水泥生产,预计生产20吨水泥。该示範工程由剑桥大学携手AtkinsRéalis及其他供应链中的主要企业共同推动。

在亚洲,各地政府正积极推动使用绿色建材,为未来建筑及基建减碳奠定基础。例如,新加坡政府公布第三份《绿色建筑大纲》,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使绿色建筑比例达到所有建物的80%;中国内地亦已推出《绿色建筑评价标準》,以评估建筑的可持续建设表现。

数码技术融合

随着科技进步,各种数码解决方案应运而生,为更智能和更互联的城市铺路。许多建造及工程公司早于去年便已积极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营运,并在建筑、空间及基建领域发挥潜力。

今年,建造业将进一步加强整合性的端对端解决方案,涵盖整个项目周期。亚洲有望引领建造设备联网(construction equipment telematics)的发展,透过整合式系统提升营运效率、实时监控及资产管理。同时,数码分身和先进的数据分析,将在重塑及维护项目规划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让基础设施的管理更高效、更具预测性。此外,全新开源工具将有助判断建筑及基建项目的减碳策略。

然而,建造业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是人才短缺。香港的建造业预计将面临劳动力短缺。 而日本,根据当地政府数据显示,建造业劳动力在过去十年缩减20%。随着先进技术转型步伐加快及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推进,企业或需考虑从科技业或ESG等其他领域引入人才,以填补人手缺口,助推动数码方案融合。

城市化下建成环境的长远韧性

亚洲的城市化进程前所未有,目前有逾20亿人居住在城市,预计到2050年增至33亿。随着城市急速发展,建成环境及工程手段亦持续演变,越发重视长远的韧性发展及及宜居城市空间。

为应对人口增长,组装合成建筑逐渐成为业界标準,以提升建造效率及成本效益,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单在亚太地区,截至2023年,组装合成建筑市场的市值为387.2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达至580.7亿美元,複合年增长率达6.83%。此外,城市规划亦逐步转向混合用途发展,融合住宅、商业及休闲设施,以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人口结构并提供弹性需求。这种改变已逐见成效,例如新加坡混合用途发展区的物业价格中位数升幅已超越纯住宅发展项目。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订立目标,期望到2030年,建筑物能源消耗中有18%来自可再生能源。为实现此目标,气候友善设计正成为变革的核心。建造公司正积极探索创新方案,包括绿色基建及可再生能源整合,确保城市发展既能满足未来需求,亦符合可持续标準。

崭新科技与市场需求正重塑基建及建造业的内部运作,未来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效率、适应性及环境责任之间取得平衡。这些趋势相互关联,突显跨领域和营运合作的重要性,让业界能够更高效地应对瞬息万变的需求,并填补策略差距。

2025年是气候行动关键十年的转捩点,而建成环境在塑造更具韧性与可持续未来方面,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建造业需要积极转型,确保发展模式能够兼顾经济增长与环境责任,迈向更可持续的未来。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