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教授创新研发牛肉面拉面机,筋道面条享誉海外,畅销国际市场

兰州教授创新研发牛肉面拉面机,筋道面条享誉海外,畅销国际市场"/

近日,兰州一位教授研发的牛肉面拉面机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款拉面机能够制作出筋道美味的面条,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还远销海外。
据了解,这款牛肉面拉面机由兰州大学教授王先生研发。他经过多年的研究,成功地将传统手工拉面的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研发出了这款具有独特优势的拉面机。
这款拉面机具有以下特点:
1. 面条筋道:通过科学配比和独特工艺,制作出的面条口感筋道,有嚼劲,深受消费者喜爱。
2. 操作简便:拉面机操作简单,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掌握,大大降低了制作牛肉面的门槛。
3. 节约人力:传统手工拉面需要多人协作,而这款拉面机一人即可操作,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4. 适合规模化生产:这款拉面机可满足不同规模的生产需求,适用于各类餐饮企业、面馆、食堂等。
5. 品质保证: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每批面条的品质稳定,满足消费者对美食的追求。
目前,这款牛肉面拉面机已经在国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并成功远销海外。许多海外华人餐饮企业纷纷采购这款设备,以满足海外消费者的需求。
王教授表示,将继续优化拉面机性能,研发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美食体验。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相关内容:

图为李万祥和机器的合影。 艾庆龙 摄

经过6年的概念开发和产品规划、详细设计、小规模生产等阶段,李万祥设计的第四代拉面机于2016年正式投产销售。

“机器可以输出细面、二细、炒面、韭叶、宽面(柳叶)、烩面和刀削面等12种面条。”拥有40件国家授权专利的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李万祥指着拉面机说,此机器摆脱了兰州牛肉面对人工技术的依赖,使常人也可成为大厨,做出一碗口感筋道的兰州牛肉面。

兰州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是一道常见的面食,它具有“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的特征,并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而做出一碗爽口的牛肉面则需要拉面师掌握超高的技术。

图为机器正在生产宽面面条。 艾庆龙 摄

拉面机可“拉出”12种面条。

“传统手工制作过程中,因劳动强度较大。”在面馆吃饭的时候,李万祥注意到拉面师在后堂高温环境下满头大汗,工作费力费时,便萌发制作一台拉面机的想法。

在随后的3个多月中,李万祥沉迷于设计中,他按照擀面杖的原理,设计出第一代拉面机,由一个挡板把面送到一个大的滚筒下反复擀,再挤压成粗细不同的面条。“理论可行,但实际实践中,问题过多,只能‘回炉重造’”。

此后,李万祥一有空闲时间便“扎进”牛肉面馆的后堂,学习、钻研拉面师的动作。“机器拉面怎样才能筋道、好吃?”成为了他的日夜思考的问题。

图为李万祥和同事、学生在设计拉面机时所获的发明专利书。 艾庆龙 摄

“不仅是技术难以攻克,而且运行资金也遇到了困难。”李万祥告诉记者,机器的零件需定制而成,而厂家又不愿意生产数量少的零件,“只能加价生产,原本价值50多元的零件生产成本则高达300多元”。

为解决资金和零件生产的问题,抵押房产、银行贷款、借钱……李万祥想尽办法筹集500多万元,建成工厂,并与学校同事和学生一同钻研技术。李万祥坦言,人员的增加,使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项处理,“期间共获得8件国家专利”。

谈及设计过程,李万祥说,拉面机从2010年设计到2016年投产销售,资金始终“只出不进”,而专利技术仅是一纸空文,无法实现量产,致使原本支持研发的家人也开始反对。他在安抚家人的同时,一人又身兼设计、生产、财务等岗位,“每天疲于奔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6年的概念开发和产品规划、详细设计、小规模生产等阶段,2016年第四代拉面机正式投产销售。

“兰州当地6名‘拉面名师’组成的团队前来挑战,比拼中,机器一分钟可输出6至8碗拉面,面条口感与手工拉面不分伯仲。”李万祥介绍,拉面机器平均每年销售100多台,主要销往国内的东北、华北地区以及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

如今,在工厂内,李万祥俯身在案桌上,不时写写画画。“如今的产品主要针对商铺和食堂。”他透露,正在设计一款家庭式自动拉面机,使食客借助机器,在家便可实现制作和品尝地道兰州牛肉面。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