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Leica CL评测报告: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一、前言
徕卡,作为摄影界的传奇品牌,一直以来都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卓越的成像质量著称。而徕卡CL作为徕卡品牌旗下的新成员,不仅继承了徕卡一贯的优良传统,更在创新上做出了突破。本文将为您详细评测徕卡CL,看看这款相机在传统与创新上的融合如何?
二、外观设计
徕卡CL采用了经典的徕卡设计风格,外观简约大气。机身采用全金属材质,质感十足。机身尺寸为127.5×59.6×38.5mm,重量约为205g,便携性良好。
1. 镜头:徕卡CL配备了徕卡SUMMILUX 18mm f/1.4 ASPH.镜头,具有出色的成像性能。
2. 按钮布局:徕卡CL的按钮布局合理,操作便捷。顶部设有模式转盘、快门按钮、ISO按钮、曝光补偿按钮等,方便用户快速调整设置。
3. 显示屏:徕卡CL配备了3英寸1040万像素触摸屏,支持触摸对焦和触摸操作,方便用户在拍摄过程中进行操作。
三、性能表现
1. 成像质量:徕卡CL的成像质量堪称一流。徕卡SUMMILUX 18mm f/1.4
相关内容:
在2014年以前徕卡用户可能压根都没想过Leica会推出自家第一款支援自动对焦的可换镜相机Leica TL,而且还打造全新的TL系列镜头群,徕卡更在今年第三季发表了Leica TL2,不过规格上与前代的差异并不大,只能说是小改款而已。
不过本篇要介绍的Leica CL可就完全不同了,它在11月底左右正式曝光,其延续APS-C的家族特色,机身比全片幅的Leica SL要轻巧许多,但却加入比Leica TL还要丰富的按键与转盘,同时也内建电子观景窗、触控萤幕与机顶资讯视窗,机身等级要比Leica TL高上一阶,重点是外型与自家的Leica M系列更接近些,自然也更为讨喜。
小编约莫在12月初的时候就借到了Leica CL,但当时手上还有不少待测品正在进行,所以也只能跟着工作进度慢慢消化,这次比较可惜的是无缘借到Elmarit-TL 18mm f/2.8 ASPH.这颗新发表的饼干镜头,测试及实拍皆是搭配VARIO-ELMAR-TL 18–56 mm f/3.5–5.6 ASPH.与APO-Macro-Elmarit-TL 60 mm f/2.8 ASPH.,在画质上还是相当够水准
Leica CL重点规格:
搭载与TL2同样的 2424万画素 ASP-C 感光元件
与TL系列采用相同的TL-mount 接环
内建236万点的电子观景窗,放大倍率0.76x
搭载三吋104万点触控萤幕
机械快门最高达1/8000秒(电子快门可达1/25000秒)
连拍速度最高10fps(机械/电子快门)
采用对比式对焦系统
可录制4K(3840 x 2160) 30fps高画质影片
采用SDXC记忆卡储存,支援UHS-II
感光度ISO 100~ISO 50000
内建Wi-Fi功能
尺寸:131 x 78 x 45(mm)
重量:净重约353(公克)
Leica CL 外观及特色介绍
徕卡产品的包装都维持一贯风格,采用银黑配色而且有抽屉的设计,Leica CL的操作逻辑跟自家的Leica SL有点类似,机顶的「转盘+按键」在操作上担任要角,可用来它切换曝光模式、或是调整曝光参数。操作的流畅度及触控反应在这边都有不错的表现。
因为造型跟Leica M系列有几分神似,不同于Leica TL的时尚风格,Leica CL想必会受到更多徕卡用户的关注,不过它的售价也比Leica TL系列要高出不少。但你们知道Leica CL这个产品名称早在1973年就曾出现过吗?当年的 Leica CL是全片幅版本,由Leica设计Minolta负责生产,而且是一款连动测距相机,我想徕卡应该是为了延续当年Compact Leica的精神因此用CL来命名的吧!
Leica CL采用与TL2相同的APS-C CMOS感光元件,搭载Mastro II影像处理器,影像有效画素来到2400万,可记录RAW+JPG档以及3840 x 2160 30fps的4K高画质影片,感光度范围从ISO 100 ~ ISO 50000。
经典的可乐标依旧有再战百年的实力!因为徕卡并没有被数位浪潮给击败,虽然在日系DSLR大鸣大放的初期来不及参与,不过时间会证明一切,徕卡不仅固守本质且勇于创新,像是2010年的首款全片幅RF「Leica M9」就是绝佳的例子,2014年Leica TL正式进军MILC市场,2015年的不可换镜Leica Q更是小编最想入手的随身机,接着Leica SL与本篇的Leica CL的相继而生,更证明了徕卡这间公司确实不容小觑,当欧美相机品牌、镜头厂...倒的倒、易主的易主之际,徕卡还能屹立不摇,不就代表它们有真本事吗?毕竟它们的客群都属金字塔顶端,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
当初以为Leica CL会采用全新接环,原来是我误会了,它同样沿用Leica TL相机的「TL-Mount」,目前TL系列镜头共有四颗定焦镜与三颗变焦镜,镜头群虽然称不上丰富但还算够用,毕竟你要把这七颗镜头全收齐的话,费用可是很可观的,可不低于日系的全片幅镜头唷!
这次跟原厂借来的VARIO-ELMAR-TL 18–56 mm f/3.5–5.6 ASPH.与APO-Macro-Elmarit-TL 60 mm f/2.8 ASPH. ,原本是想借SUPER-VARIO-ELMAR-TL 11–23 mm f/3.5–4.5 ASPH.和Elmarit-TL 18mm f/2.8 ASPH.,可惜刚好都没货...不过这次借到的这颗60 mm f/2.8微距镜的表现还真不错,也是TL-mount中唯一的一颗微距镜头。
▶VARIO-ELMAR-TL 18–56 mm f/3.5–5.6 ASPH.
▶APO-Macro-Elmarit-TL 60 mm f/2.8 ASPH.
以上是这两颗镜头搭配Leica CL的外观照,而这两颗镜头在拍摄时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安全快门」,因为测试Leica CL的这段期间几乎都是阴雨天,就算在户外也常常遇到光线不足的窘境,尤其是搭配60mm f/2.8微距镜作业的时候,因为双镜皆没有光学防手震的辅助,所以在安全快门与手持的稳定度上需格外谨慎。
Leica CL的背带孔也是维持一贯的传统,采用小孔的设计,原厂随机会附赠一条黑色的皮革背带。
机顶一览
双转盘结构
热靴座
再来我们看看机顶的部分,机顶右半部可以看到电源开关与双转盘的结构,再来机顶中央则是热靴座,用来外接闪光灯或触发器,小编这次用Leica CL 拍摄人像时,一样有接上Profoto 通用型的Air Remote 来控制外拍灯。机顶的快门键并没有提供传统快门线的插恐,这是我觉得比较可惜的部分,因为Leica CL 机身上上下下皆无外接埠设计,因此当然也无法外接电子快门线啰!有T快门需求的话建议透过APP 来操作;快门键后方的两具转盘兼功能键,是Leica CL 别具特色的设计,转盘手感扎实且接触面积又大,操作起来完全没负担,就连机顶的按键也是如此,常按约三秒便可快速切换转盘功能,对用户来说是个既贴心又实用的设计。
机顶资讯视窗(熄灯)
机顶资讯视窗(点灯)
机顶的资讯指示窗(128 x 58画素)提供拍摄者更快速的掌握曝光参数,不需直视萤幕或观警窗,透过机顶萤幕一眼就能快速得到想要的资讯;而这具资讯指示窗可以自订背光开启的时机,或是选择完全恒亮,如此一来更适合在微光的环境下使用。
机背采用固定式萤幕设计,规格为三吋104万点,采用电容式触控萤幕且支援多点触控,不过触控萤幕并非全环境下都支援,只有在拍摄时对焦/释放快门,还有浏览照片时才能派上用场,在选单模式下是无法进行触控的。
内建电子观景窗是Leica CL的重点规格之一,因为过去TL或TL2的电子观景窗都必须外接,单价高且携带上又不方便,并没有受用户的青睐;Leica CL内建的电子观景窗解析度高达236万点,放大倍率为0.74倍,一旁还有屈光度调节器,将调节器拔出便可进行调整。市面上有不少日系品牌的机种,在用EVF取景时,同步可以触控机背萤幕的方式来改变对焦点,可惜这功能在Lecia CL身上并未见到,不然多少可弥补它没有「对焦摇杆」的遗憾。
电子观景窗
方向键
徕卡相机数位化以来,选单及按键秉持的就是简单扼要,因此机背左列也只看得到三颗实体键,这跟Leica TL系列的设计理念大大不同,Leica CL回归到原始的操作方式,也比较符合传统徕卡用户的期待,机械般的操作手感我想才是他们要的。方向键主要就是用来操作选单,因为对焦点可透过触控来决定位置,如果可以我会想建议原厂在下一代产品上可以加入对焦摇杆,就如同Leica SL那样。
机身左侧
机身右侧
上图分别是Leica CL机身的左右外观,第一时间我拿到Leica CL时就全身寻过一遍,居然没有USB传输孔、没有HDMI输出埠、当然更没有电子快门线与麦克风的插孔,因此Leica CL在某些需求上是被受限制的,入手前可得留意。
从机底可以看到Leica CL是德国制造,也是血统纯正的徕卡相机,脚架孔的位置也对齐在光轴上,上脚架拍摄时会方便许多。
电池盖打开后可以看到记忆卡的插槽,支援到SDXC UHS-II的容量与传输标准且向下相容,充饱电约可拍220张静态照片,这对不能机身充电的Leica CL来说似乎太保守了些,有小旅行需求的话建议还是多买一颗电池吧
100%检视Leica CL 的影像画质
以下都是Leica CL 机身原图直出的JPG 档,小编分别针对清晰的区域进行100%裁切,不论是人像、菊花的花苞、远方观景台的座位,在Leica CL 那2400 万画素影像的诠释之下都有不错的表现;尤其是人像的部分,不仅能清楚观察到肌肤纹理,瞳孔放大片的细节、以及根根分明的睫毛与眉毛。
A原图
A裁切100%
B原图
B裁切100%
C原图
C裁切100%
D原图
D裁切100%
各级感光度的表现(ISO 100 ~ 50000)
徕卡相机的感光度数值都比较特别,从ISO 6400 再上去一级就是ISO 12500 而非ISO 12800,而且Leica CL 的感光度数值只能采1 EV 调整,没有1/3 EV 的选项。ISO 100 ~ 800 之间的话直都相当纯净,从ISO 1600 开始慢慢出现杂点,堪用值最多我觉得在ISO 3200 就差不多了。
100
400
1600
6400
25000
50000
可录制4K 高画质影片(3840 x 2160 30fps)/ 缩时影片
Leica CL 可录制4K 高画质影片(3840 x 2160 30fps),向下还有1920 x 1080 60fps / 30fps 与1280 x 720 30fps 的选择,录影时可触控萤幕随时改变对焦点,也可以改变曝光参数,手动功能算是相当完整,可惜的就是不能外接麦克风,算是小小的遗憾。另外选单内标榜的缩时影片有点瞎,虽然可以选择间隔拍摄时间与拍摄张数,不过最终呈现出来的4K影片并没有加速的缩时感,还是用每秒30格的速度去播放,看起来就跟一般影片没两样,这让小编十分傻眼。
视频加载中...
▲这次Leica CL 测试期间,放晴的日子印象不超过三天,因此连假日都是工作日...
Leica CL 使用心得与结论
测徕卡相机对相机编辑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可以尽情的享受拍照这件事,以Leica CL为例它没有多余的花俏功能,也没有复杂的选单或特效,我最常需要进选单调整的就只有「图像风格」,再来就是自动白平衡,基本上操作也够直觉,仅仅五页的选单没一会儿时间你一定能搞懂它。开机速度快、中上水准的对焦速度、讨喜的发色设定、准确的白平衡、便利的双转盘兼按键设计,这些都是我对Leica CL印象深刻的地方;「图像风格」中的艳丽风格非常适合用来拍摄风景照,其色彩的演绎方式相当特殊,小编不知该如何形容各位多看实拍范例或许能感受得出来,简而言之就是「色彩调性」十分干净,色彩还原度非常好,同时也让照片更为耐看。
小编期待Leica CL2可以加入对焦摇杆,或是以EVF取景时用机背萤幕来改变对焦点的位置,这样可以让机身的性能更强大,2400万画素大小我觉得对APS-C刚刚好,但若是高ISO的表现可以再进步的话,Leica CL更能吸引高阶用户的目光,至少我体验过Leica CL的操作及各项反应是几乎感觉不到延迟的,这是许多日系MILC还在努力的部分。
Leica CL虽然的定位虽然高于Leica TL,不过可惜的就是镜头群还不够多,加上没有镜头支援光学防手震,那么我想未来TL-Mount唯一的出路就是内建机身防手震了,但售价肯定是压不下来,倒不如多给点功能给徕卡用户,反正会买徕卡的消费者本来就不看C/P值的,看的是荷包厚度还有爽度!
值得赞赏的部份:
◎外型犹如Leica M的翻版,十分讨喜
◎双转盘搭配复合键设计,操控上更有效率
◎转盘及按键操作时,几乎感觉不到电子延迟
◎发色有别于其它厂牌,讨喜且耐看
◎对焦速度至少有日系MILC中阶机的水准
◎触控对焦反应灵敏
◎机顶的资讯指示窗相当便利,可以快速掌握机身的曝光参数
可以改进的部份:
◎触控对焦模式下,容易误触而改变对焦点
◎机身未设计传输埠或输出入埠,因此也不支援机身充电
◎机身与镜头皆无光学防手震,需留意安全快门的数值
◎高感光度的堪用值只到ISO 3200
◎缩时摄影功能有等于没有...
Leica CL 拍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