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在管理流量和内容方面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
1. "流量分类管理":
- "按流量类型分类":运营商会对流量进行分类,如视频流量、音乐流量、游戏流量等,根据不同类型的流量特点进行管理。
- "按用户行为分类":根据用户的上网行为,如高峰时段、夜间低峰时段等,进行流量管理。
2. "带宽分配":
- "动态调整":运营商通过动态带宽分配技术,根据网络流量情况自动调整带宽分配,确保网络的高效运行。
- "优先级设置":对于关键业务,如视频通话、紧急信息等,可以设置更高的带宽优先级。
3. "内容过滤与监控":
- "内容过滤":通过技术手段对互联网内容进行过滤,屏蔽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赌博等。
- "实时监控":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流量或违规内容,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 "政策法规遵守":
- "合规审查":确保所有流量和内容管理措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 "信息安全":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5. "用户协议":
- "明确告知":在用户协议中明确流量使用规则和内容管理政策,让用户知情并同意。
- "合理限制":根据用户协议,对
相关内容: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孙永杰
自12月1日起,部分中国移动用户在查询手机话费账单时,惊现一项名为“白上网”的业务,即移动话费短信称“白上网业务专属流量统付:总计5GB”,并引发了业内对于此服务真实性及幕后的猜测。山西移动在第一时间给予的回复是:这是我们与一家知名流量压缩与服务合作伙伴联合开展的业务,提供多种优惠灵活的流量组合,以及流量优化服务,业务将在12月底上线。
今年年初,FDD牌照终于发放,意味着我们将正式跨入4G时代。从国际经验来看,当4G用户渗透率超过5%以后就达到了市场引爆点,超过引爆点3年之后,年均渗透率会提升12%~20%,初级视频、音乐等大流量应用占比超70%以上,后流量时代,与医疗、教育、智能交通及车联网等产业开展广泛合作。流量像水、电一样无处不在,用户与互联网和实体的服务随时地通过4G流量这个高速公路连着。无论是用户需求,互联网公司产品服务的拉动,还是传统产业的互联网 ,都会带来很多商业机会。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机会和移动运营商并没有太多关系,目前运营商还是处于流量管道的位置。
面对互联网公司多元化流量和网络服务的崛起,中国移动去年就曾联合互联网巨头推出过单一App的免流量活动,而今年10月初又推出套餐内剩余流量当月不清零,可以看到中国移动在流量消费上的调整步伐正在逐渐加快。
相比之下,中国联通早前也推出了自己的流量产品—“流量银行”,用户可以从中购买流量,赠送流量,储存流量,通过参加一些活动获得优惠;同时和腾讯视频、网易云音乐推出包月的定向流量。同样的中国电信也推出了流量A、流量B和流量C计划。
不可否认,目前运营商的流量套餐模式,初衷是为了让用户在现有大政策环境下以较少的投入享受更丰富的流量服务,但是本质上,这些流量服务并没有能够真正地将运营商从流量管道的角色中提升,形成他们一再强调的“流量内容一体化”。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