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索病毒是一种恶意软件,它通过加密用户的数据,要求用户支付赎金以获取解密密钥。以下是一些勒索病毒可能带来的危害:
1. "经济损失":勒索病毒攻击通常要求支付赎金,赎金金额可能从几百到几万美元不等。此外,企业可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恢复系统和数据。
2. "数据丢失":如果用户无法支付赎金或解密密钥不可用,他们的数据可能会永久丢失,这可能导致严重的业务中断。
3. "业务中断":勒索病毒攻击可能导致企业关键业务系统瘫痪,影响正常运营。
4. "声誉受损":一旦发生勒索病毒攻击,企业可能会失去客户信任,损害品牌声誉。
5. "法律风险":在某些情况下,支付赎金可能被视为资助犯罪活动,从而带来法律风险。
6. "网络安全风险":勒索病毒攻击可能暴露企业网络安全漏洞,使企业面临更严重的网络攻击。
7. "个人信息泄露":勒索病毒攻击可能涉及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如银行账户信息、身份证号码等,进而导致隐私泄露。
8. "供应链中断":如果勒索病毒攻击影响到供应链中的关键企业,可能导致整个行业受到影响。
为了应对勒索病毒,企业和个人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确保在遭受攻击时能够快速恢复。
2. 使用可靠的防病毒软件,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
相关内容: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 (全球热点)勒索病毒又来袭 危害有多大
新华社记者
27日全球遭受新一轮勒索病毒攻击,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设施辐射监测系统、俄罗斯最大石油公司以及欧美多国企业纷纷中招。
此轮网络病毒攻击危害到底有多大?应该如何防护?
【新闻事实】
本轮勒索病毒攻击范围广泛,乌克兰和俄罗斯首当其冲。乌克兰政府机构、中央银行、能源及通信系统、基辅国际机场等均遭攻击。切尔诺贝利核设施辐射监测系统被迫转成人工操作模式。
俄罗斯石油公司服务器遭到病毒攻击,不得不启用备用生产管理系统,官网一度瘫痪。俄中央银行发布警告说,未知的勒索病毒正攻击俄金融机构信贷系统,一些银行服务器已被侵入。
此外,全球海运巨头丹麦马士基航运集团、全球最大传播服务企业英国WPP集团、美国医药巨头默克公司均在受害者之列……
多家网络安全服务公司表示,此次的勒索病毒是已知病毒Petya的一个变种,会加密电脑文件,要求受害者以比特币形式支付相当于300美元的赎金,以解锁遭加密文件。
据最新消息,勒索病毒相关收款邮箱已被封,有关部门建议受害者不要支付赎金。
【深度分析】
勒索病毒再次来袭证明一些不法黑客已经受到“想哭”病毒攻击的启发,将更多新技术手段与勒索软件相结合。比如多家网络安全服务公司表示,此次病毒不仅和“想哭”病毒一样利用了黑客工具“永恒之蓝”,还能够利用“管理员共享”功能在内网自动渗透。
这意味着可能会发生更多与勒索病毒有关的网络安全事件。究其原因,除了一些黑客的不法行为外,美国有关政府机构也难辞其咎。因为新病毒和“想哭”都用到的黑客工具“永恒之蓝”,是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网络武器库中泄漏的。
美国国安局下属的黑客在找到微软“视窗”操作系统中的相关漏洞后,不是通知微软,而是据此开发黑客工具,但没想到却被另一些黑客盗取。美国微软公司曾就此表示:美国情报部门私藏漏洞信息并开发黑客工具,这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对全球网络安全造成巨大破坏。
【第一评论】
今年5月“想哭”勒索病毒肆虐全球,引发网络安全大讨论,但一些企业、机构仍存侥幸心理,未及时安装系统更新,却没想到这次的病毒与“想哭”攻击了同样的“视窗”操作系统漏洞。
勒索病毒实际上不难防范,微软公司也早已针对被利用的系统漏洞发布补丁程序。受害者固然可以指责黑客恶意勒索、警方打击网络犯罪不利、美国国家安全局囤积安全漏洞并制造黑客工具,但更应认识到及时安装系统更新的重要性,将网络安全防护牢记心上。
【背景链接】
今年4月,黑客组织“影子经纪人”将从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武器库中盗取的黑客工具公布在网络上,其中包括“永恒之蓝”。
5月12日,全球上百个国家遭受“想哭”勒索病毒的攻击。“想哭”病毒利用了黑客工具“永恒之蓝”。
5月14日,美国微软公司谴责美国政府囤积网络武器,警告一旦发生泄漏,便可能在全球范围造成严重威胁。
6月27日,全球遭受新一轮勒索病毒攻击,多家网络安全服务公司表示此次勒索病毒是已知病毒Petya的一个变种,同样利用了“永恒之蓝”。(参与记者:郭洋、杨天沐、林晶;编辑:魏建华)(相关图文视频融合报道请关注“新华国际”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