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艺术家制作3D打印模块化濒危动物模型

台湾艺术家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块化濒危动物模型,这一创新举措旨在通过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提高公众对濒危动物保护的关注。以下是一些关于这一项目的详细内容:
1. 项目背景: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地球上的许多物种正面临着濒危甚至灭绝的威胁。为了唤起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台湾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濒危动物模型。
2. 制作过程:艺术家们首先收集濒危动物的图片和资料,然后通过3D扫描或建模软件将这些动物转化为3D模型。接着,他们将这些模型分解成多个模块,以便于后续的3D打印。
3. 3D打印技术:艺术家们采用FDM(熔融沉积建模)或SLA(光固化立体打印)等3D打印技术,将模块化模型打印出来。这些技术可以制作出高精度、高强度的模型,为濒危动物的保护宣传提供有力支持。
4. 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使得濒危动物模型易于组装和拆卸,方便运输和展示。同时,这种设计也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5. 公众参与:艺术家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濒危动物,并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他们计划举办线上线下活动,邀请公众参与3D打印模型的组装,共同感受濒危动物的魅力。
6. 社会效益:这个项目不仅有助于

相关内容:

几乎每天,我们都能在互联网上看到由全世界3D打印爱好者创造的各种3D打印模型。它们有的是鲜活的人物形象,有的是充满金属气息的机械设备,还有的则是可爱的小动物。下面我们将要看到两个模型就属于最后一类,不过它们被创作出来的目的却有些特别。

上面这两个萌萌的小家伙是台湾艺术家Chen Jian的最新作品。也许你已经认出来了,它们代表的形象分别是台湾黑熊和犀牛 — 两个世界濒危物种。这一特殊身份正是Chen Jian将这两个形象创作出来的原因 — 她希望以此让人们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生命。

据中国3D打印第一互动媒体平台南极熊了解,Chen Jian的网名是Amao chan,非常善于以一种独特有趣的“立方体”方式来创造有棱有角的动物形象。除了上面的黑熊和犀牛,她还创造了许多其它的“立方”动物,比如国宝熊猫,非洲的标志性物种 — 大象和狮子等等。

除了提醒人们保护动物,Chen Jian创作这只黑熊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原因。

“我之所以创作这只黑熊是因为发生在台湾的一个真实事件。台北市立动物园里曾有一只母台湾黑熊,因为被捕兽夹夹断了右前腳,只剩下3只脚可以用而得名mini three。这只可怜的家伙后来被租借给了高雄的寿山动物园,不过后来不幸于2013年12月被另一头黑熊当众咬死。这让我非常难受,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模型,算是对它的纪念。”

为了更好更快速地完成创作,Chen Jian这次放弃了她以往使用的手工方式,转而采用了正在高速发展中的3D打印技术。根据Chen Jian的说法,两个模型采用了活动式关节设计的模型使用的材料都是ABS,打印时的支撑脚度为40°,层厚是0.15mm,填充率则是100%。部件虽然不多,不过想要组装好也是需要费些力气的。

想了解更多3D打印内容,请关注90% 专业人士都会关注的微信公众号 南极熊3D打印 dddyin (长按复制)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