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电商深耕香港 跨境网购成消费新常态

近年来,随着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的加深和两地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内地电商企业纷纷深耕香港市场,跨境网购已成为香港消费者的一种新常态。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发展趋势和原因:
1. "电商平台的拓展":许多内地知名的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京东、拼多多等,都在香港设立了官方旗舰店或合作平台,为香港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商品选择。
2. "政策支持":内地政府为促进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融合,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简化跨境电商流程、降低关税等,这些政策为内地电商在香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 "消费升级":随着香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品质生活,愿意为高品质、多样化的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4. "物流便利":随着跨境物流的不断完善,香港消费者在内地网购的商品可以更快、更便捷地送达,物流成本的降低也使得跨境网购更加经济实惠。
5. "支付便捷":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工具在香港的普及,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方式,进一步推动了跨境网购的发展。
6. "商品种类丰富":内地电商平台上的商品种类繁多,包括食品、化妆品、服装、电子产品等,满足了香港消费者多样化的购物需求。
7. "价格优势":由于税收、关税等因素,内地商品在香港往往具有价格优势,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选择跨境网购。
8. "文化认同":随着“一国

相关内容:

视频加载中...

新华社香港6月18日电 题:内地电商深耕香港 跨境网购成消费新常态

郭辛

“叮咚”,香港学生吴洲瑜的手机弹出一条物流信息,提示她两天前在拼多多上买的内地“网红”零食已抵达学校快递柜。这已经是她今年“618”期间收到的第12个包裹。“现在买东西就像点外卖一样方便,价格比本地便宜,还包邮。”

6月16日,工作人员在香港一快递包裹自提点忙碌。新华社发(郭辛摄)

近年来,随着内地电商平台加速拓展海外市场,越来越多香港市民开启了跨境网购新时代。这种新的消费方式,不仅让香港市民享受更丰富的商品和更实惠的价格,也进一步深化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往来,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融合、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

从“运费比货贵”到“万物皆可淘”

傍晚时分,香港红磡商场菜鸟驿站自提点前排起长龙。

捧着刚拿到的一箱纸巾,香港居民王女士兴奋地向记者说:“拼多多买的,20多元人民币,比香港便宜三分之二。”她特别提到,相较于以前的“运费比货贵”,如今免运费政策让她每周都要下单两三次。

“618”期间,内地电商平台在香港举办线下市集,展示热销商品,提供“线下试用、线上下单”服务,吸引大批市民参与(6月16日摄)。新华社发(郭辛摄)

像王女士这样通过内地电商平台采购日用品,已成为香港很多家庭的消费新常态。自去年10月淘宝推出“满99元人民币包邮到港”活动后,拼多多“全场商品无门槛包邮”、京东“自营家电一件包邮”相继跟进,改变了一些港人的购物方式。

“京东‘618’买的苹果手机,比香港官网便宜了约1700港元。”香港市民赵先生坦言,这样的价差极具吸引力。

据快递点工作人员反映,每逢内地电商平台大促,香港包裹量就激增,各区自提点频频爆满,自提柜更是“一柜难求”。这股热潮甚至带动不少从未网购的港人开始网购“尝鲜”。

随着内地电商平台吸引力与日俱增,港人网购品类从服装、小商品升级到大件家电家具。

“淘宝买的椭圆机,‘618’活动叠加满减,比香港便宜一半。”陈女士正费力搬运着一个半人高的纸箱,她擦着汗笑道,“以前真不敢想连这么大件的健身器材也能网购。”

从“只求低价”到“看重服务”

“曾经,运费贵是跨境网购的最大阻碍。”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张欣宇指出,香港日用品价格普遍高于内地,而包邮政策直接将跨境购物成本拉平至内地水平,使得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迅速转向内地电商平台。

为增强消费者信任,内地电商平台纷纷在香港布局线下体验店,不仅展示热销商品,还提供“线下试用、线上下单”服务,吸引大批香港市民参与。

“先体验再购买的消费模式,更符合香港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淘宝家具实体店首席营运总监梁司范表示,这不仅为线上平台导流,也弥补了跨境网购无法实地体验的短板,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消费闭环。

与此同时,内地电商平台凭借自建物流网络,在香港推出“30天包退、180天有坏换新”服务,进一步增强港人消费信心,并成功进入高端家电市场。

“没想到网购大家电这么省心。”沙田居民李女士连连称赞。她在京东购买的洗烘一体机仅用三天便送达,还提供免费安装服务。“高效、便捷,体验完全不输实体店。”

“本地退货”服务也成为新亮点,大幅降低了跨境售后门槛。香港金融分析师韩骏东称,内地电商平台正从初期的“包邮+低价”竞争,转向“物流+售后+体验”的全方位服务,进一步消除香港消费者对跨境网购的顾虑,推动跨境网购不断发展。

从“消费驱动”到“民心相通”

近年来,内地生活服务平台加快拓展香港市场。2023年,美团旗下外卖平台Keeta在香港上线后迅速打开市场,一年内斩获44%的市场份额。高德、滴滴等出行平台也相继进驻,为香港市民提供更多元、更实惠的出行选择。

“香港年轻人用淘宝购物、刷抖音娱乐、叫美团外卖,消费习惯越来越接近内地。”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指出,内地电商和生活服务平台在香港普及,正无形中拉近香港与内地民众的心理距离。

“618”期间,内地电商平台在香港举办线下市集,展示热销商品,提供“线下试用、线上下单”服务,吸引大批市民参与(6月16日摄)。新华社发(郭辛摄)

面对新形势,香港本土企业也积极行动。本地电商平台HKTVmall优化服务,引入数百家内地商户;香港邮政则不断完善物流网络,扩展自提点,其与中邮香港联合运营的抖音账号更成为推广香港产品的新渠道。

“香港应充分发挥国际化和专业服务优势,打造内地品牌出海的超级枢纽。”香港中国金融协会副主席蒋国荣表示,香港完全有条件成为内地品牌出海的“超级联系人”。

如今,在香港消费版图的重构过程中,香港正经历从传统“购物天堂”向“跨境枢纽”的转型。“随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日益深化,一个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的区域消费新格局,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蒋国荣说。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