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戴耳机确实可能会造成听力损伤,这是因为耳机产生的声音直接作用于耳膜,如果音量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会对内耳的毛细胞造成损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听力杀手”:
1. "高音量":长时间使用高音量的耳机,尤其是入耳式耳机,会对听力造成损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长时间听音乐时,音量应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以下。
2. "长时间使用":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MP3等设备,长时间戴着耳机听音乐,都会增加听力受损的风险。
3. "噪音暴露":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如工厂、音乐会现场等,也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4. "药物和毒素":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及重金属等毒素,也可能导致听力下降。
5. "遗传因素":家族中如果有听力受损的病史,那么个体发生听力问题的风险也会增加。
为了保护听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 控制耳机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
- 限制耳机使用时间,每隔一段时间让耳朵休息。
- 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中。
- 注意药物使用,避免使用可能损害听力的药物。
-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听力问题。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听力受损的风险。
相关内容:
你知道,你的耳朵一天要面对多少挑战吗?
很多人很容易出现听力问题,但能发现自己听力减退受损的,却很少。
2021年《世界听力报告》显示,全球超15亿人听力受损。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可能达到25亿。(来源:央视新闻)
我们的耳朵,怎么就不好了呢?3月3日“全国爱耳日”当晚19点30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任「赵宇教授」做客《诊途·好医生在线》直播间,针对有“听力”困扰的网友的各种问题,通过直播热线,为其提供了一对一的VIP专家级帮助。
对咱们现代人来说,个人时间不断被压缩,私人空间被不断“侵占”的情况下,“一个人静静”成为了一种宝贵的资源。
怎么静静?比如戴上耳机,为自己划出一道舒适圈。
地铁上戴着耳机,健身时戴着耳机,处理令人乏味的工作时戴着耳机听点让自己振奋的,在提高效率方面比读鸡汤文章更管用。

赵宇教授提醒到:有数据表明,全球有超10亿的年轻人,因长时间戴耳机,造成听力永久性损伤。
通过观察也不难发现,年轻人平时大多都喜欢戴耳机听音乐,但在外界环境比较嘈杂的时候(比如乘坐地铁时),大家会不由自主提高音量,耳朵超过承受的极限,就会造成听力的损害。
另外,长时间戴耳机也会使耳道内的细菌滋生,导致外耳道炎症甚至中耳炎症,耳朵瘙痒难耐,甚至影响听力。
赵宇教授提醒:平时戴耳机时要注意时长和音量,连续佩戴不超过60分钟,音量不超过60分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耳朵可以说是24小时不间断工作,身边有些被忽略的“小细节”,也可能是“听力杀手”↓
长时间打电话,且习惯单侧接听
频繁接听或长时间接听电话,是损失听力的一个有害途径,还可能会引起神经性耳聋。
当电话响起,大多数人的习惯动作是使用最熟悉的那一侧耳朵接听电话,长此以往容易对单侧听力造成损害。
如果没有条件开免提,应该有意识地平衡双耳的使用频率,避免长期单侧用耳。

KTV嗨歌唱不停
赵宇教授介绍到,一般来说,暴露在8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就可能造成听力损害。
例如听现场演唱会、唱卡拉OK等,这些环境的噪音可达到115分贝以上……
虽然每个人的耐受和敏感不同,但长时间生活在嘈杂的环境中,耳朵就可能出现问题。
不管不顾掏耳朵
赵宇教授表示,正常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掏耳屎,只要通过日常咀嚼时的活动就能排出。
没事就掏掏耳朵,或是经常喜欢去不正规的场所掏耳朵,容易造成外耳道和鼓膜损伤,甚至引起炎症和感染,导致听力受损。
如果是因为耳屎呈油性,并不容易通过运动排出,造成听力下降或感染的话,才需要掏一掏,但建议大家要去正规医院掏耳朵。

耳朵进水是诱因
赵宇教授解释道,人是直立动物,并且习惯了生活在陆地,耳朵不喜欢水。
很多罹患中耳炎的患者,常常说道自己是因为去河里游泳耳朵进水才得了中耳炎,事实上耳膜正常的情况下,即便进水也不会导致中耳炎。
但是耳膜如果穿孔,再加上进水,就可能导致中耳炎。而炎症也是影响听力的因素之一。

赵宇教授强调到,耳朵进水后如何引出,大家要谨慎操作。
像是大家的经验之谈,如单脚跳边跳边抖动耳朵、利用手掌压迫耳廓后形成的压力抽出水分、将棉签头扯松轻轻放入耳道吸水等方式,都是正确的做法。
但千万不要用坚硬的物品去硬搞。如果耳道内耳屎太多,遇水后发胀,感到耳闷不适等,最好前往正规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赵宇教授讲到,无论什么疾病,都是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尤其是听力损失的相关治疗。如果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如果出现了以下5类情况,应及时就医:
1、总是需要别人重复说过的话
2、总是漏掉部分谈话内容
3、别人总认为你说话声音变高
4、出现耳鸣、头痛
5、习惯加大音量
那么,平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耳朵呢?赵宇教授表示,大家应重视听力筛查、基因筛查、定期检查耳朵。
如新生儿要做听力筛查,有家族病史或者有条件的市民可以做一些基因筛查,此外定期检查耳朵也是预防耳部疾病的方法。
赵宇教授表示,现在很多人并不是特别关注耳朵的健康,体检时也时常略过耳鼻喉的检查。这样并不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也会因此埋下健康的隐患。

赵宇教授是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擅长听力重建、人工耳蜗、人工听觉植入、耳鸣、中耳炎等领域,其专业能力和幽默风趣的性格深受耳科患儿小朋友和家长们的喜爱。
目前,赵宇教授已带领10位专业医生成立「诊途」名医健康科普工作室——耳科健康科普工作室及开展名医义诊活动。
一站式传播更科学、专业、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让患者面对病情不再“东奔西跑”,一站式帮助患者实现精准寻医。
团队介绍



文/编辑 | 豆豆 制图 | 云云监制 | 清清审核 | 蓝岚图片来源 | 创客贴、123rf等
本文为「四川名医」原创,未经授权禁止全文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