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最新的专车方案要求想要加入滴滴专车服务的私家车必须转为营运车辆,这通常意味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 "车辆性质变更":私家车需要从非营运车辆变为营运车辆,这通常需要车主到车辆管理部门进行变更手续。
2. "保险要求":营运车辆可能需要购买专门的营运车辆保险,以覆盖更高的风险。
3. "运营资质":车主可能需要申请并获得相应的营运资质,比如网约车驾驶员证等。
4. "车辆标准":营运车辆可能需要满足更高的车辆标准,比如车龄、车况等方面的要求。
5. "运营成本":转为营运车辆后,车主可能需要承担更高的运营成本,包括保险、税费、维护等。
6. "运营规范":营运车辆需要遵守更为严格的运营规范,包括服务标准、乘客安全等。
这样的政策调整可能出于以下几个考虑:
- "保障乘客安全":营运车辆通常需要通过更严格的审核,有助于提高乘客的出行安全。
- "规范市场秩序":通过要求车辆转为营运车辆,可以规范网约车市场,减少非法营运行为。
- "增加行业门槛":提高车辆和驾驶员的门槛,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
对于想要加入滴滴专车服务的车主来说,这样的政策调整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但也可能带来更高的收入和职业发展机会。在考虑是否转为营运车辆之前,车主应该详细了解相关政策,
相关内容:
这两天,在各大媒体上,出现了两条针对互联网打车并且相矛盾的消息。一是《网络预约出租车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很有可能会停止一段时间,至少近期交通部是不会出台相关方案。但是,另一则最快下个月初就会出台私家车做专车方案的消息也在不少媒体上出现。
来自《中国经营报》等媒体的进一步调查,自2015年10月份以来,交通部就已经对“网约车方案”进行修改和上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私家车想做滴滴等智能出行平台的专车,必须改为营运车辆,否则就按照黑车处理。
2010年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应用普及,加上人们对于出行需求的日益提高,网约车这一新的出行方式顺势诞生。对于我国当前的智能出行市场,滴滴快的占到了70%的市场份额,Uber在10%左右,余下是神州专车、易到用车等平台。
网约车一方面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比如逻辑思维的罗振宇就表示自己把私家车给卖了,上下班只用滴滴打车。另一方面,在滴滴优步等各大平台的烧钱大战,包括对司机和乘客的双向补贴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微信、支付宝、打车软件等来享受网约车的便利和实惠。
但是,就像快速发展的电商平台,也在淘宝、京东上出现了假货和刷单问题一样。网约车的迅速普及,自然也会在新旧利益的冲突下伴发矛盾。例如前段时间的滴滴司机辱骂、强奸女乘客事件,就暴露出滴滴等平台没有严格审核专车司机身份等信息的问题。因此,在一项针对“你是否支持网约车的网络调查”中,只有23.2%的明确支持网约车。
如今,对于众多希望通过加入滴滴优步等平台做专车司机的私家车车主,交通部等监管部门表明私家车入行专车必须改为营运资质的政策,也为之后各个网约车的管理指出了方向。换而言之,不管是滴滴ceo程维强调的共享经济,还是近期推出的“滴滴创业伙伴计划”,保证专车服务的质量和规范性才是发展的根本之计。
文/YY胡 个人微信号:hujianjun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