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在中国曾经是家喻户晓的速食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达到销量高峰,年销量一度超过数百亿包。然而,近年来方便面的销量确实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 "健康观念提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更加注重饮食健康,对面包含有的高盐、高脂肪和高热量成分有所顾虑,转而选择更加健康、营养的食品。
2. "快餐行业竞争":随着快餐行业的快速发展,如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快餐品牌的进入,以及国内各类快餐品牌的崛起,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方便面市场受到冲击。
3. "外卖服务普及":随着外卖服务的普及,消费者可以更方便地在家门口享受到各种美食,减少了对外卖食品的需求。
4. "零食多样化":市场上零食种类日益丰富,如膨化食品、坚果、水果干等,这些零食在口味和方便性上与方便面有相似之处,吸引了部分消费者。
5. "饮食习惯变化":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更加追求新鲜、个性化的食品,而方便面在口味和包装上相对单一,难以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6. "营销策略失误":部分方便面品牌在营销策略上未能及时调整,未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变化,导致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受损。
7. "成本上升":近年来,方便面原料价格上升,导致
相关内容:
三巨头一年少卖20亿元,方便面怎么卖不动了?
方便面在美国监狱成了“硬通货”,囚犯用它换衣服、买香烟,甚至雇佣杀手。但在它的老家中国,方便面却越来越难卖了。

康师傅、统一、日清三大方便面巨头最近日子不好过。去年它们少卖了20亿元的方便面。今年上半年,康师傅方便面业务下滑1%,统一增长乏力,日清整体营收也在下降。5月份康师傅还试图涨价,袋装面从2.8元涨到3元,桶装面从4.5元涨到5元。结果呢?涨价后反而少卖了1亿元。有经销商无奈地说:“谁先涨价,谁没销量”。仓库里堆满了库存,10月的新货都来了,8月的货还没卖完。

方便面卖不动,第一大原因是外卖太方便了。以前加班、赶时间只能泡面,现在手机点几下,热腾腾的饭菜就送到手边。2017年时,中国网上外卖用户已有2.95亿,现在市场规模更是突破万亿元。外卖每增长1%,方便面就少卖0.05%。连高铁上都能点外卖了,2017年7月起,全国27个高铁站提供送餐服务。乘客不用再啃泡面,也能吃到新鲜饭菜。

第二大原因是大家出行方式变了。过去坐绿皮火车,动辄几十个小时,方便面是旅途必备。如今高铁四通八达,2万公里高铁网覆盖全国。从北京到上海只要4个多小时,谁还愿意在车上吃泡面?云南的代理商龙书海说:“火车站订货越来越少”。农民工返乡也影响了销量。以前他们在城里打工没时间做饭,常吃泡面。现在回乡工作,自己能下厨,一碗真正的红烧牛肉代替了“红烧牛肉面”。

第三是大家嘴变“刁”了。中国贸促研究院的赵萍点出关键:大家现在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方便面长期背着“油炸”“高盐”“添加剂多”的名声。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沈群说,人们收入高了,更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年轻人尤其明显,超过一半人只把方便面当夜宵。有调查显示,70%的人觉得方便面不健康,90%的人更愿意选外卖。

方便面企业也急了。它们推出高端产品:康师傅“御品盛宴”卖29.9元两碗,统一“满汉大餐”四碗74.1元。但消费者不买账。经销商透露,这些10元以上的高端面,每天只能卖个位数。线上销量更惨——康师傅高端面月销仅千件,而3元以下的平价面月销超万件。白象甚至推出“香臭面”系列,包括臭豆腐脏脏面、螺蛳粉风味臭臭面。网友吐槽:“面饼发绿,油腻没香菜味”“又贵又难吃”。

质量问题也让人忧心。今年7月,有消费者在统一老坛酸菜面里吃出疑似鼠头的异物。康师傅在黑猫投诉平台累积超2700条投诉,涉及面饼发霉、吃出异物、包装破损。专家直言:企业光靠涨价搞怪味没用,食品安全才是第一位。

其实方便面也在悄悄改进。60%以上面饼放弃油炸,盐和味精减少了,脱水蔬菜增加了。但要重新赢得人心,单靠调料包升级远远不够。当热饭热菜唾手可得,当健康成为日常追求,那碗曾陪伴我们度过无数旅途与深夜的泡面,终将成为记忆里的味道。
: 中国方便面销量“断崖式”下滑 外媒分析三大原因
: 外媒看中国方便面销量下滑:外卖成竞争对手
: 三巨头一年少卖20亿元,方便面怎么卖不动了?
: 销量下降,惨遭抛弃!为什么吃方便面的人越来越少?
: 中国方便面销量持续下滑 业内:网络订餐服务兴起造成冲击
: 互联网挟快餐呼啸而至 外卖“吃掉”方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