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机关提醒使用智能手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以保护个人隐私和国家信息安全:
1. "安装正规应用":只从官方应用商店下载应用,避免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
2. "权限管理":仔细查看应用请求的权限,合理拒绝不必要的权限请求。
3. "更新系统和应用":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以修复安全漏洞。
4. "设置复杂密码":为手机设置复杂的解锁密码或指纹、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解锁方式。
5. "开启屏幕锁定":在不使用手机时,确保屏幕锁定功能开启。
6. "谨慎连接网络":避免连接未知或公共Wi-Fi,使用VPN等安全工具加密网络连接。
7. "不随意点击链接":不随意点击短信、邮件中的不明链接,尤其是涉及个人信息和财务信息的链接。
8. "保护隐私设置":在社交媒体和其他应用中,合理设置隐私权限,避免公开过多个人信息。
9. "定期备份数据":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数据丢失或被恶意篡改。
10. "警惕诈骗信息":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不随意转账汇款。
通过遵守这些安全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智能手机可能带来的泄密风险。
相关内容:
![]()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在数字化时代,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通信工具,也是存储个人信息、处理工作事务、进行金融交易的重要平台。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可能造成信息泄露,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信息泄露风险。手机中存储着大量的个人信息,包括通讯录、短信、邮件、照片、位置信息等,这些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可能会被用来进行诈骗、敲诈等犯罪活动。对涉密人员来说,甚至可能泄露国家秘密。——网络攻击威胁。智能手机作为网络终端设备,如不加妥善防范,可能受到病毒、木马、钓鱼网站等网络攻击的威胁,不仅会窃取个人隐私,甚至还可能通过关联入侵其他信息设备,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间谍软件隐患。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智能手机软件中的漏洞,悄无声息地植入窃密软件,监控手机用户的通话、短信、位置等信息,若这些信息中包含涉密敏感内容,将对国家安全产生风险隐患。国家安全机关提示国家安全无小事,保密没有“局外人”,广大人民群众应自觉树立安全保密意识,自觉遵守保密纪律,牢记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时刻绷紧保密弦,把好手机“保密关”。——加强软件和系统安全。使用智能手机时,应尽量从官方应用商店下载应用,避免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以防止个别软件暗含恶意代码导致手机信息被窃取;及时更新手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提高手机的安全性;定期对手机进行病毒扫描和清理,及时发现并清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养成良好手机使用习惯。使用智能手机时,应尽量设置复杂的解锁密码,并定期更换,防止被轻易破解;谨慎使用公共Wi-Fi,在使用公共Wi-Fi时尽量避免进行涉及个人信息、财产交易等操作,严禁在公开网络环境中处理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事项,以防信息被窃取;定期备份手机中的重要数据,以防数据丢失或被恶意加密。——提高反间防谍安全意识。广大人民群众应自觉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或社交媒体信息,警惕不明附件和链接,特别是那些要求提供个人信息的请求;应及时检查并合理设置应用程序权限,如遇不合理的权限要求,应当及时停止安装。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