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学堂推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视角》慕课课程,旨在向全球学习者介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实践和经验。以下是对该课程的一些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视角》
2. 课程类型:慕课(MOOC)
3. 开设单位:清华大学学堂
4. 课程目标:通过介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实践和经验,帮助学习者了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
5. 课程内容:
- 中国的气候政策与战略
- 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与影响
- 中国的减排行动与成果
- 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与挑战
- 气候适应与绿色低碳发展
6. 课程特色:
- 以中国视角出发,深入剖析气候变化问题
- 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实践与成果
- 强调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提升学习者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
- 采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该课程面向全球学习者开放,适合对气候变化、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感兴趣的人员。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可以:
- 了解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 掌握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措施
- 提升自身在气候变化领域的专业素养
- 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清华大学学堂作为中国顶尖高等学府,致力于培养具有
相关内容:
新华网北京频道11月16日电(记者张漫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即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将在11月底于巴黎举行。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和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的立场与诉求引人注目。为宣介中国在国际气候制度中的立场,推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新协议的达成,学堂在线将于23日推出MOOC课程——《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视角》。
此门慕课从中国学者的视角实现了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全覆盖”,内容涵盖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与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挑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成效与战略等。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罗勇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认识当前全世界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加深对于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科学知识的了解,培养人们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珍惜资源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本门课程的教师团队包括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罗勇,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滕飞,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张希良,热能工程系主任李政教授和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
据了解,《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视角》MOOC课程将在学堂在线和美国edX两大慕课平台同时推出中英文双语版。目前课程已开放注册,全球学习者均可选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