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信仰而生!光影主机安装记!
正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而其中,光影主机作为一款集成了高性能处理器、显卡以及丰富扩展功能的设备,无疑成为了许多游戏爱好者和影视发烧友的信仰之选。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次光影主机的安装经历。
一、准备工作
1. 主机硬件:CPU、主板、内存、显卡、硬盘、电源、机箱等。
2. 驱动程序:根据主板和显卡型号,提前下载好相应的驱动程序。
3. 操作系统:Windows 10/11等。
4. 其他工具:螺丝刀、跳线、静电带等。
二、安装步骤
1. 组装硬件
(1)将主板固定在机箱内,安装CPU、内存、显卡等硬件。
(2)连接电源线、数据线等。
(3)安装硬盘、光驱等。
2. 安装操作系统
(1)将操作系统安装光盘放入光驱,重启电脑。
(2)进入BIOS设置,将光驱设置为第一启动设备。
(3)按提示进行安装,直到安装完成。
3. 安装驱动程序
(1)将下载好的驱动程序解压。
(2)根据提示,安装主板、显卡等硬件的驱动程序。
4. 设置BIOS
(1)进入BIOS设置,调整CPU频率、内存
相关内容:
作者:东城伊织
距离在下的第一台台式机装机已经两年有余了,适值乔迁新居,打造一台全新台式机也是情理之中啊!(其实就是想装机)。那次装机也曾发过贴,因此这回也发帖记录一下。
先总结下上次装机。那次是头回装台式机,为的就是能玩遍单机游戏,经验也不是很足,因此走的是性价比路线(虽然最后8千+才彻底落地),根本无法顾及别的方面,造成不少遗憾,而且两年过去了,看过种种装机贴,慢慢心中有了轮廓。强劲的性能自然不在话下,然而能放到台面上的拉风外观这回也必须满足啊!因此这次更加侧重视觉上的效果。
一开始,为了最求时下流行的ITX装手办系列,看上了集成电路论坛大侠-暴走的明日香ITX小钢炮,根据他的方案列出了清单:
后来一是由于定制机箱要等4个月,而是ITX机箱实在太小,散热啥的相比大机箱不是很好,最重要的是看到了乔思伯的UMX4机箱!因而改为ATX机箱了。在下看中的自然是全钢化玻璃侧透版,UMX4两个侧板都为全钢化玻璃,中间纯铝,本事颜值就非常之高,再加上内部光效的话,效果拔群!
最后确定的配置单如下:
CPU:先说说CPU吧,CPU可选择的有E3 V5(散片1450左右),i7 6400T(ES版750左右),i7 6700k(散片2050)。E3这一代只能搭配服务器芯片组,虽然各大厂商纷纷推出相应的主板,但毕竟选择余地少了很多,导致其总体性价比大为下降。其次是6400T这货,这个确实是新出的一匹野马,之所以说它是野马而非黑马,就是因为驾驭难度较高,不像E3插上就玩,这货要看体质玩超频,首先你要会超频,能找到适合长期使用的参数设置,并且ES版的稳定性难保。在下思前想后,CPU现在反正也是挤牙膏,过个5年依旧够用,还是选个长久之计比较好,因此最终上6700k,默频运行。
英特尔(Intel)酷睿四核 i7-6700k 1151接口 盒装CPU处理器...
主板:主板这次是相当纠结,本想上玩家国度满足一下信仰,和一点光效加成。但在贴吧逛了许久后了解到,还是讲求一点性价比较好,当然首先肯定要ATX大板,其次要足够承载中高端平台,同样价位下二线品牌往往更具性价比,因此选择了华擎的Z170 极限玩家4,接口丰富,供电充沛,该有的都有了。
华擎(ASRock)Z170 Extreme4主板( Intel Z170/LGA 1151 )
内存:内存对于系统总体性能影响并不大,主观上更是无法察觉,因此即使美亚贼船各种降价也没有入手。依旧选择了一开始就为了追求灯效的AVEXIR宇帷 DDR4 8G 2400两条。
AVEXIR宇帷 DDR4 8G_淘宝搜索
SSD&硬盘:存储系统可以说是当下系统的一大瓶颈,木桶效应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SSD是必不可少的。问题并不是要不要上SSD,而是怎么选择SSD。根据我的使用经验,从三星的64G,到浦科特M5s的120G,再到OCZ ARC的256G,其实当下SATA接口的SSD的性能虽然略有差距,但实际使用当中基本无差别。听说M2的三星850便宜量又足速度快,但在实际使用中,相必也飞不了多块,像我现在用的LR启动后2秒出界面,5秒启动完成,M2的再快对我来说也没多大感觉了。日常使用的话SATA的SSD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寿命方面即便是TLC,你也用不完。因此SSD在我看来选个大品牌再找京东背个3年售后足以。最后选的这款OCZ新出的256G SSD性能喜人啊,价格也实惠。
饥饿鲨(OCZ) Trion 150 游戏系列 240G 固态硬盘
主硬盘么当然要3T的监控盘了。东芝和希捷哪个便宜买哪个。更大的仓储就交给GEN8了
机箱:乔思伯的这款UMX4两侧全部采用透黑钢化玻璃,效果超赞。本身侧透会带来光污染严重的问题,有时候机箱内部灯太亮还会刺眼,但使用了黑色钢化玻璃后完美解决了!光线不再刺眼,而是刚刚好,并且黑色能遮住大部分不发光的主板部件,线材等,使得视觉效果非常棒!强烈推荐黑色版,个人觉得比银色更搭。
乔思伯(JONSBO)UMX4 全铝ATX机箱 黑色 双侧钢化玻璃大侧透...
电源:电源这个部分也是纠结了好久。一开始看中的贼船RM650x,10年保修是主要吸引力,可惜价格太贵京东没活动,转而变成XFX的650。然后经过贴吧的学习,了解到电源的选择主要是整个平台的功率设计和质量,功率上考虑到将来可能要使用次旗舰级单卡,因此600W是比较稳妥的。而关于质量嘛,选择大品牌加上80plus金牌这两个就问题不大了。因此最后选择了国产老牌长城的金牌巨龙。顺带一提,那啥定制线材啊发光接头啊都不用考虑了,UMX4的电源是上挂的,根本看不见电源和模组插口部分,而且由于黑色钢化玻璃的原因,能够自动P掉一切线缆,啥都看不出。
长城(GreatWall)额定600W巨龙GW-6800(90+)电源(80PLUS金牌/模组化)...
散热:散热本来嘛肯定是侧吹省心,水冷就算了,完全没必要。但是!为了达成光影效果!不得不改成下压式了~这样的风扇才会好看。。下压式中追风者这款相对来说价格实惠一点点 。。。目前室温20度下,CPU8线程满载是68度,还行还行
追风者(PHANTEKS)TC12LS简配6x热管电脑CPU散热器(不含风扇/仅支持115...
显示器:之前的老主机显示器换成HKC的2.5k 32寸后再也无法接受小屏幕了,因而选择了AOC的卢瓦尔系列32寸 2.5k。这台的特点是接口全面,屏幕可升降旋转,色彩也可以,一次到手完美屏。至于4K和2.5K的选择么,自然是因为目前4K屏幕的话游戏单卡很难高特效下跑得流畅,2.5K已经足够清晰。
AOC 卢瓦尔系列 LV专业级 LV323HQPX 32英寸2.5K超高分辨率VA广视角屏...
另外一台方正的21.5寸显示器,因为是给LP配的,LP表示需要一台白色的显示器来搭配她的白色键盘,因此这款21.5寸全高清白色就顺理成章入手了~价格499还不错,毕竟只是轻量级使用,能正常显示就行。
唯一坑爹的是显示器接口是DVI和VGA,却只带了一根VGA的线缆,只好再单独买了一根DVI。
方正(ifound)FD22H+ 21.5英寸宽视角ADS硬屏LED背光液晶显示器...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要买两台显示器呢?且听后续分解
键盘鼠标:看中的灯厂黑寡妇RGB和贼船的惩戒者都太贵,等特价中,因此随手入个无线键鼠,方便客厅用。再加上之前美亚购入的罗技MX,以及LP珍藏多年的全新Apple键盘。
配置来源:CPU是淘宝买的散片,内存由于京东木有DDR4版,也只能淘宝了,剩下的基本都是购于京东。
下面上图了:
首先是伪全家福~之所以说是伪,因为装机后过了几天又加了台显示器以及一些小部件。
然后CPU~
重点看下这卢瓦尔32寸2.5K显示器:
散热器买的是追风者,光散热器就要179,比起以前的玄冰400贵多了;想必是考虑到买下压式的都是追求特效加成的玩家,自然要多榨点油水啦~
别的硬盘内存就懒得单独晒了,直接上主板
话说装机的时候,由于是第二次装机,也是装了很久啊。背线整了半天。。。然后那几根电源开关、硬盘灯的线又去研究了下才搞懂,这块主板的接口比B85M真得多多了。。。
别的也不罗嗦了,装机都一样,直接上成品图
最后一步就是装上钢化玻璃侧板,于是乎黑化PS特效就出现了:
光线原因导致机箱是亮色的,实际是黑色拉丝,UMX4的整体效果超赞,5mm厚的钢化玻璃加上整个黑色拉丝箱体灰常好看。风道从图片上也可以看出,是上下垂直风道,电源在右上角,电源也融入整体风道。
然后来一发等了几天才到的信仰灯:
性能大概测试:
OCZ这款100的新版低价SSD的性能还是可以的,下图是我双机运行下测试的,刚装机的时候读取都是500+
SSD嘛,反正用着就这样,一旦习惯了也就没有特别的感觉
装机跑分总是不能少了大师级选手:
目前配置里未包括显卡,这两天黄老板的GTX1080终于姗姗来迟,就等铺货上市了。话说这台电脑一开始我就是冲着新显卡去的,所以暂时没有上独显,毕竟之前那台的E3+GTX760大部分单机也能够对付,足够用了。
最后来说说两台显示器的事,这事要从LP说起。组建一台9000+还不包括未来的独显以及VR设备的新台式机,必须要通过立项、审批、备案、执行etc...为了说服LP,在下就说这电脑不是光为自己攒的!而是为了全家!电脑一旦完工,可以两个人一起用,各用各的互不影响!一个上网看电视剧,另一个上上张大妈啊,玩玩游戏啥的。。。于是乎LP拿出了她“珍藏”多年的Apple键盘,还提出白色键盘必须配白色显示器,从而有了那台方正的21.5寸。最后效果图如下:
顺带一提,一机两用是靠毛子的Aster实现的,正版可以试用30天。我用得老版需要设置win7兼容模式,软件才几兆,功能很实在。把所有外设接上电脑后,可以一个个单独分配给某个用户,从而实现一机两用。你要是桌子够大,最多支持一机6人。要注意的是,如果要玩大型游戏,最好是两张显卡,像我等有了GTX1080后就完美了,自己用独显,另一台分配核显HD530即可。
UMX4的机箱对在下而言,唯一的缺点是3.5硬盘位太少了,仅仅只有两个,因此存储的主要任务都交给GEN8了。
再晒下弱电箱,曾经想买个小机柜的,但是弱电箱本身通风就不好,再加个机柜就没啥散热了。只能这么一堆。
交换机用的是24口千兆,因为算了下家里总共网口16个左右,干脆多买点。当然其实平时并不可能同时上线,所以实际上12口的也够了,那时候没想这么多。目前还剩几个房间的跳线没接上,因为之前做跳线手都要废了,所以停工了,一停就是几个月啊
最后的最后,上两个图大家猜猜:
现在人也是越来越懒,晒单都经常懒得晒。。。这回码了这么多字,也该歇歇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