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夏天,GPU 大厂辉达 执行长黄仁勋(Jensen Huang)再度成为全球科技圈与财经界关注的焦点,不仅因为公司市值突破 4 兆美元,成为史上第一家达到此一门槛的企业,更因他公开分享自己每天「从起床到入睡都在工作」的生活哲学,引发全球关于 「工作与生活平衡」 的热烈讨论。
根据财富杂誌《Fortune》的专文报导,出生于台湾台南的黄仁勋,9 岁时移民至美国,年少时曾在 Denny’s 餐厅打工当洗碗工。1993 年,他与两位共同创办人创立 NVIDIA,如今他已是全球科技产业中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之一。NVIDIA 从绘图卡製造商跃升为 AI 加速计算的核心平台供应者,其 GPU 被应用于资料中心、车用晶片、机器学习、量子模拟与生成式人工智慧等关键领域。
黄仁勋曾经表示,我从醒来的那一刻,到上床睡觉的那一刻都在工作。我一週工作七天。当我不在工作时,我其实还是在思考工作。我会去看电影,但通常电影情节我都不记得,因为我脑袋里想的还是工作。黄仁勋的这段话震撼了不少人,也迅速在 LinkedIn、X 与财经媒体掀起热烈讨论。有人讚叹他的敬业与成就,也有人质疑是否过度神化过劳式成功的企业文化。
黄仁勋的领导风格可谓高压与高报酬并行,因为根据《Business Insider》与 NVIDIA 员工爆料,他每天工作约 14 小时,对细节的掌控极其严格,常常藉由一对一会议、亲自监督简报细节与工程排程。虽然他要求严格,但公司内部员工流动率极低,部分原因是因为公司股价暴涨下,员工持股报酬丰厚。所以,NVIDIA 员工普遍对黄仁勋抱持敬畏,认为他是少数能够将极高工作标準转化为具体成果的领导者。而在黄仁勋的带领下,公司市值在过去五年暴涨超过 1600%,光是在 2024 年底至 2025 年中,市值便从约 3 兆美元一举冲破 4 兆美元大关。
根据黄仁勋传记的作者透露,支撑他日以继夜工作的并不是贪婪或单纯的权力慾,而是对失败的 「恐惧」。这位出身平凡、靠奖学金完成教育的移民子弟,对一无所有的记忆与担忧从未远离。他深信唯有不断向前、不容鬆懈,才能在残酷的科技战场生存。而这种 「用恐惧驱动成就」 的心态,也解释了他在关键决策上的胆大与审慎并行。他愿意押注 AI、大模型训练与 CUDA 平台多年,即使初期几无回报,如今却为公司奠定 AI 独霸基础。
然而,随着这段访谈的曝光,全球也再次掀起对成功是否值得用人生去换的讨论。部分创业者与职场工作者留言表示,黄仁勋的生活状态「太极端」、「难以複製」,甚至有人认为这可能助长过劳文化。而另一派人则认为这正体现出顶尖领袖与一般人的差异,因为他们愿意做常人不愿意做的事,并持续做数十年。但儘管如此,黄仁勋仍然展现极强掌控力与能量,近期亲自主持多场新晶片发表会,包括 Blackwell 与 Rubin 架构的未来路线图,也积极部署企业级 AI 生态系扩张计画。
黄仁勋的人生与管理风格,无疑是这个 AI 世代最具争议却最具象徵意义的领袖之一。他让世人见识到,从一名在餐厅洗碗的亚裔移民,到全球市值最高企业的掌舵人,不只是机会与聪明才智,更仰赖异于常人的自律、坚持与恐惧管理。这位每天只睡几小时、电影都无法专心看的执行长,也许不是所有人想成为的模範,却是科技与资本交会下最真实的典型,那就是一个无法停止前进的人,站在了 AI 世界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