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平台‘强行’收费寒了捐款人的心” 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点出了一个在公益捐赠领域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平台在处理捐款时产生的费用,确实可能对捐款人的意愿和体验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在一些被认为是“强行”或“不必要”的情况下。具体来说,以下几点需要警惕:
1. "过高的手续费:" 一些平台,特别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可能会收取较高比例的手续费。当捐款人希望将大部分资金捐给公益组织时,平台的高额抽成会直接减少到达组织手中的善款,这会让捐款人感到心寒,觉得自己“捐得少”。
2. "隐藏费用或不透明:" 捐款流程中费用构成不清晰,或者用户在捐款时并未被告知实际需要扣除多少费用,会让人觉得平台不够诚信,甚至有“欺诈”之嫌。
3. "强制使用特定支付方式:" 平台只支持某些支付方式,而这些方式可能手续费较高或对捐款人不便,强迫使用则会引起反感。
4. "重复收费或流程繁琐导致额外费用:" 复杂的捐款流程或系统问题可能导致用户在支付环节遇到困难,甚至产生额外的支付费用,这会严重打击捐款积极性。
5. "商业化过度:" 将公益捐赠平台过度商业化,例如在捐赠页面植入大量广告、进行不必要的增值服务推销等,也会让纯粹
相关内容:
□维扬书生
近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网友抱怨:自己在××筹平台上捐款,“无缘无故”被多收了3元。仔细一看,这3元原来是平台收取的绿医服务费用。(1月26日 澎湃新闻)
调查发现,多家众筹平台存在收取3元费用的情况。这些平台以提供健康服务、帮助平台运营、提高打款效率等理由让用户选择勾选并同意“支付3元”费用。该选项虽然可以取消勾选,但不少网友称不仔细看根本不会注意,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多收了3元。
从××筹平台上说明、操作流程以及可选项等形式来看,平台并未强制用户支付3元绿医服务费用,用户可以通过不勾选的方式拒绝支付该项费用,因此从表明上看,并不实质构成欺诈或强制消费。
但为什么额外收取的区区3元却引发一众爱心人士的不满呢?
问题就出在捐款人勾选的“我已阅读并同意”《绿医服务说明/健康告知》。以为同意勾选的是捐款的告知事项,绿医服务是赠送的,而实际上,多收的3元是购买筹款平台绿医服务的住院管家、手术安排、远程会诊等7项健康服务。捐款人其实没有注意到筹款页面上的告知内容,看到生病的孩子需要筹款就点击筹款链接捐款。这才发现××筹平台多扣3元 ,有网友吐槽:“这3元钱不是我心甘情愿出的”。“每次碰到朋友圈转发需要捐款的,都会捐5元,但是每次都要我多捐3元,这3元是给平台的,搞得我都不想捐了”。
更为恶劣的是,一些众筹平台,明明宣称是用户的自愿选择,却在实际操作上打如不自愿同意就无法捐款的擦边球,致使想要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的捐款人被迫自愿向平台方支付额外费用。就算捐款人坚持不认可支付3元服务费,也需先支付相关费用后,再通过平台复杂的投诉过程才能追回。
毋庸讳言,要保证平台稳定、健康、持续地运行,以覆盖平台部分运营成本,通过收费促进公开募捐平台改进服务质量,使善款能遵照捐款人意愿合理使用,适当收取费用是可以的,但底线应该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更不能“强行”收费。众筹平台运营固然需要成本,但也应该提前并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告知捐款人,告知捐款抽成的具体比例和金额,让捐款人明明白白“消费”。
期待平台管理方及时出手,出台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众筹平台的收费行为,不能任由平台“强行”收费寒了捐款人的心,以便让更多的患者通过众筹平台得到及时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