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公社上线轻友互助社,生了病也可以加入”这个说法,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1. "抗癌公社的核心业务":抗癌公社(Yakang Gongshu)本身就是一个专注于癌症患者及家属服务的平台,提供信息、资源、情感支持等。它的核心用户群体本身就与“生病”(特别是癌症)有关。
2. "轻友互助社的性质":“互助社”通常指的是一个社群或团体,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分享经验、提供情感支持等。这种模式在互联网上很常见。
3. "“生了病也可以加入”的解读":
"字面意思":如果严格按照字面意思理解,那么生了任何病的人理论上都可以加入。这本身并不奇怪,因为互助社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支持,无论病情轻重。
"更可能的含义":更可能的情况是,这个“轻友互助社”是抗癌公社为了扩展其服务范围,或者更精准地服务于其用户群体而设立的一个"特定子项目或社群"。它的名称中的“轻友”可能暗示了它关注的群体可能包括:
"轻症癌症患者":相对于晚期癌症,早期或康复期的患者有时被称为“轻友”。
"亚健康人群或有癌症风险的人群":他们可能还没生病,但希望获得预防、筛查或心理支持。
"
相关内容:
细心的社员朋友发现,抗癌公社这两天上线了一个“轻友互助社”,而此前的“糖友互助社”则关闭不见了。这是为什么呢?
小伙伴会问:糖友互助社”为什么要关闭?
原来2015年11月抗癌公社单独新推出两个病友互助社——糖友(糖尿病病友)互助社和癌友互助社,计划在任何一个互助社人数达到10000人时推出具体的互助方案,然而糖友互助社人数一直徘徊不前,截止目前只有4200人,抗癌公社社长张马丁认为,由于人数不足无法开展,公社的模式是分摊,如果仅有4000人,当有人出事要筹5万,相当于每人要出125元,这几乎不可能展开,这是不可持续的。
当然,由于糖友互助社上线之时社员账户的权利页即以明确显示:只有当1万名社员时才会讨论和出台权利与义务。不存在会损害到社员权益情况。
那接下来,为什么又要推出轻友互助社呢?
在关闭糖友互助社时,抗癌公社为尽可能满足社员的需求,又补充上线了轻友互助社,这是为既往病史人群单独设计的互助社。在下线糖友互助社之后,自动将符合条件的原糖友互助社社员转为了轻友互助社社员,入社时间为转入的时间,这不意味着糖友互助社的入社时间可以继承(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社,这样有违公平原则)。
但是根据最新上线的轻友互助社规则:只允许60岁以下人士加入,至60周岁止,等待期为1年,互助范围为癌症,最高筹款目标为10万。细则在满1万人时公布。
为什么要限制年龄?
根据规则,之前加入糖友互助社的超过60岁的社员无法再加入轻友互助社,相当于目前在系统中存在,但没有对应的权利和义务。对于这部分人群,张马丁社长表示,会继续想更多的能帮助到的办法。但是不得不说,这非常困难。公社的模式,是大部分人帮助小部分人,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模式就无法持续。如果不限定年龄,每个人的负担也将不可承受。
哪些人可以加入轻友互助社?
由于长期以来一直有已经发生过病情、但不符合入社健康状况的的病友要求加入抗癌公社,经过研究特上线”轻友互助社“,专为既往病史人群(不包括癌症病人)的抱团抗癌需求设计,目前设计方案已完成,将在满1万人时公布。
“既往病史”主要是指以前曾经患有的比较严重的疾病(感冒、发烧、急性肺炎等“一过性”疾病则不在此列)。另外,体内的主要脏器如心、肺、肝、脾、肾以及胃肠道等如果动过比较大的手术的人群、投保因健康原因被保险公司拒保的人群,也在此社覆盖范围。但不包括已经发生癌症的人士。
轻友互助社可保障什么大病?
轻友互助社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线的另外一个互助社,希望以扩大病种的方式使得更多人加入达到最低运营标准。由于疾病的情况非常复杂,各种疾病的诉求不同,所以很难设计统一适用的方案。目前轻友互助社仅针对癌症,且截止到60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