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分别讨论一下这两个问题:
"1. 「你听我说」199元做工咋样?"
关于「你听我说」这款199元(或接近这个价位)的耳机,评价通常是:
"优点:"
"价格实惠:" 这是最大的优势,对于预算有限的用户来说很有吸引力。
"基础功能:" 通常能提供基本的音频播放、通话功能。
"便携性:" 设计上可能比较轻便,方便携带。
"缺点 (普遍存在的问题):"
"做工材质:" 在这个价位,"做工和材质往往比较普通"。外壳可能主要是塑料材质,质感一般,接缝可能不够紧密,整体感觉比较廉价。
"音质表现:" 音质通常只能达到入门级水平,可能存在底噪、解析力不足、声场不宽、人声偏薄等问题,对于对音质有一定要求的用户来说可能不太满意。
"续航能力:" 电池续航可能一般。
"功能简单:" 可能缺乏一些更高级的功能,如主动降噪、环境音模式、多点连接等。
"稳定性:" 蓝牙连接的稳定性、延迟等也可能存在一些不足。
"总结:" 199元的「你听我说」耳机,主要是"满足最基本的听音和通话需求"。如果你对耳机的音质、做工、耐用性没有太高
相关内容:
素材来自新浪微博:神教护法小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乙迷对此不持任何立场
近日烧友聚会中笔者拿出自己的1more圈铁耳机给大家试听,“霍利希特!”“动铁在哪里?”“我选择狗带!”,
总之众人对于笔者能耐着性子给这玩意儿褒机并听下去写评测敬佩之至。所有人都好奇怎样的耳机能发出这般不健康而廉价的声音,
于是我们决定拆开这玩意儿解剖一番。
首先我们尝试徒手把塑料前腔拔下来。
然而耳机纹丝未动,很明显前腔是用胶水固定在金属外壳上的,估计用胶还不少。于是我们决定用热风枪将胶水吹溶再用刀片撬开。
成功了
那一大坨胶水真是感人,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胶水调音”?由图可以看到动圈单元是固定在塑料前腔上的,
而动铁单元应该安置在动圈单元的前面。打算进行进一步拆解的时候我们发现动圈单元也被死死地粘在了前腔上,于是再一次请热风枪出马。
由图可以看到动圈单元和安置在导管中的动铁单元。
将动铁单元从前腔中顶出来以后,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了——动圈单元和动铁单元竟然是串联起来的!这在圈铁耳机中怕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简直眼界大开。
我们将单元拿掉然后把耳机线向外拽,众人再次为1more的智慧所深深折服。
传统的固定耳机线使耳机线不至于被轻易牵拉出腔体导致损坏的方法是打一个结,1more机智地用铁片掐住了耳机线,这种方式对耳机线寿命的影响不言而喻。
在1more圈铁耳机的内部我们没有发现任何分频器件,也就是说这条多单元圈铁耳机是没有分频的——是没有分频,不是物理分频!一定会有人说K3003内部也没有分频器,但K3003是真正的物理分频,动圈单元和动铁单元各自的声音分别从彼此独立的声音通道输出互不干扰。
而1more圈铁耳机是简单地把动铁单元塞在动圈单元前方,不仅没有分频而且还会破坏腔体内的声学结构妨碍动圈单元的正常发挥,换句话说,1more圈铁耳机完全是为了圈铁而“圈铁”,如此的“圈铁”耳机发出衔接极差又诡异廉价的声音便也就不足为奇。如果去掉动铁单元把这条耳机做成一条纯动圈耳机,那么至少获得健康的声音是比较容易的。圈铁串联、无分频,这与典型圈铁耳机格格不入而简单廉价易加工的设计在个人看来已经不能称之为圈铁耳机,暂且称为“铁圈耳机”比较合适。
然后我们看1more铁圈耳机的单元。
感觉天桥逼测的感觉
至于这颗动铁单元,我们在它上面没有找到任何型号或厂商标识,也没有普通动铁单元的圆柱形出音口,只留了一个长方形的小缺口。暴力拆解后如图。
1more这颗动铁单元上我们找不到任何的型号或厂商标识。很显然这不可能是来自娄氏或者声扬这两个动铁大厂的单元,这两个厂子的单元随便一对低端的价格几乎都有1more铁圈耳机售价的一半,而且这两家也没有任何一个型号的单元与1more的动铁单元有任何相似之处。倒是阿里巴巴上有大批量进货单价可低至个位数国产动铁单元,而即便是廉价的国产动铁单元也是会打上型号的——1more圈铁耳机的动铁单元上没有任何标识,细思恐极。
拆解完毕,我们认为1more铁圈耳机上最值钱的部分可能是这个仿皮质耳机盒。
所以说我个人是欢迎诸如小米这种大资本进入耳机市场的,如果大资本为这些认真做产品的企业提供资金(当然也不能过分干预其运营),这对整个行业发展必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然而小米选择了1more这种毫无心思在认真制造优秀产品的公司,选择了赚快钱而不是既肩负起大企业的责任促进一个行业良性发展又能为自己取得长期利益赢得消费者尊重的盈利方式。
---------------------------------------------------------------
↓↓↓↓↓↓↓↓↓↓↓
微信公众号:“乙迷” 长按复制
玩HiFi 上乙迷
乙迷音乐论坛 HiFi入门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