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湾区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孕育大湾区发展新动能

以下是一篇关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孕育大湾区发展新动能的文章:
"聚焦大湾区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孕育大湾区发展新动能"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创新发展的高地,近年来吸引了无数目光。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正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深港合作的创新模式,成为推动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引擎,孕育着无限可能。
"一、河套的独特优势:深港合作的前沿阵地"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深圳河畔,毗邻香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既是深圳的“第六区”,也是香港的“第39区”,更是深港双方共同打造的第一个重大合作平台。这种“一区两制”的合作模式,为科技创新资源的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了便利条件。
"1. 政策优势:双区联动,政策创新"
河套合作区享有深港双方的政策支持,能够灵活运用深港两地不同的优势资源。例如,深圳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化方面具有优势,而香港则在金融、法律、国际人才等方面具有优势。这种政策优势为合作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 资源优势:人才、资金、技术汇聚"
河套合作区吸引了大量深港两地的高水平人才,形成了人才集聚效应。同时,合作区也获得了来自深港两地政府的资金支持,为科技创新项目提供了

相关内容:

这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无人机全景照片,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新华社深圳8月8日电(记者 赵瑞希)汇聚200余个高端科研项目、447家科技企业、1.5万余名科研人才……如今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在一系列创新制度的落地和实践中发展欣欣向荣。

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两年来,河套作为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始终着力加强深港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及规则衔接,吸引科研要素聚集,科技创新动能在这里涌动。

河套地处香港特别行政区北部和深圳市中南部跨境接壤地带,面积约3.89平方公里,包括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园区和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园区。

两年来,河套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国际化”新形态,重点推动构建面向科研要素跨境流动的系统性制度设计,包括国际创新人才流动、便利化科研物资通关、科研数据跨境流动、科研资金跨境使用、知识产权跨境保护与运用等关键政策,积累了一批成果案例,推动内地与香港及国际先进科研规则“软联通”。

在这里,得益于国际广泛使用的项目经理制,鲲云科技“基于可重构数据流的高性能AI芯片项目”的项目经理拥有包括决定具体研究内容、团队组建、执行方案等自主权,全面负责项目的申报、团队组建、实施推进、资金管理及定期汇报等关键环节。

这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项目经理制充分赋予科研团队项目经理自主权,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有了项目经理制,我们可以根据项目进展和实际状况,灵活调整项目计划和执行策略,提升了项目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鲲云科技创始人兼CEO牛昕宇说。

鲲云科技的项目因此进展迅猛:团队仅用3年时间便推出可重构数据流AI芯片CAISA,目前迭代后的芯片已服务上千个客户,覆盖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助力公司入选2024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在制度创新的支撑下,河套的各项重点任务亮点纷呈:实施人员、车辆“白名单”通行通关模式,便利科研人员进出,通勤效率大幅提升;5家港资科研机构通过“科汇通”实现科研资金跨境汇入,破解非企业科研机构境外汇入科研资金无法可依难题;截至今年7月,深圳数据交易所累计完成跨境数据交易110笔、金额3.34亿元,交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这是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内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一项项创新制度落地实施,带动河套科研吸引力大幅提升。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协作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等香港5所世界百强高校超10个科研平台,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等8个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香港科学园内地首个分园纷纷入驻河套。

截至目前,河套已培育出晶泰科技、君圣泰等上市企业,未来机器人、元戎启行等3家独角兽企业,鲲云科技、牛芯半导体等101家专精特新企业。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署长钟海表示,河套要成为世界级科研枢纽,关键在于构建面向科研要素跨境流动的系统性制度设计。“这是以‘全球人才’为核心,面向‘创新全过程’和倡导‘多元文化’的全方位对外开放。”他说。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