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碟普及至今,产品单价一跌再跌,使得 2.5 吋、SATA 机种微利化,厂商无不极尽可能维持获利。日渐成熟的 TLC 颗粒,成为厂商眼中最佳解决方案,而且转眼之间已经充斥市场,今年新推出的产品甚少採用 MLC。即便你执着认为 TLC 就是不勘,仍然得试着改变心态接受它。
就个人用市场的需求而言,固态硬碟主流产品形式仍为 2.5 吋、SATA 6Gb/s 机种,反观性能令人激昂的 PCIe NVMe/AHCI 产品,其实现阶段销售佔比仍然非常低。因为对普罗大众来说,2.5 吋、SATA 6Gb/s 机种所提供性能已经足敷使用,而且产品价格相对来说物美价廉,故现阶段仅少数高阶玩家会考量购买 PCIe NVMe/AHCI 固态硬碟。
如果要将两造差距数字化,那么每 10 款销售出去的产品里,2.5 吋、SATA 6Gb/s 佔比会是超过 9 台,PCIe NVMe/AHCI 只佔冰山一角而已。其实从网路论坛讨论量也可以看出来,採购挑选议题仍然以 2.5 吋、SATA 6Gb/s 最为普遍,PCIe NVMe/AHCI 出现机率只佔了极少数,反观对于 TLC 的纠结讨论还更为热门、常见。
▲ 试举通路报价为例,图例包含 8 款产品,于今年新推出的有 3 款,而且全为 TLC 应用产品。其中部分 MLC 产品,已经推出好一段时间,正陆续进入清仓阶段。
环顾今年新推出的 2.5 吋、SATA 6Gb/s 机种,一时间还真有点令人难以回想起,究竟有几款产品仍然採用 MLC 颗粒,看来看去几乎清一色是 TLC。如同市场调查研究机构前些年的报告,指出 TLC 将会取代 MLC 成为中低价位产品应用主流,这点如实成为不可逆的事实,甚至是连 PCIe NVMe 产品有 Intel 当领头羊导入 TLC 颗粒应用。
2.5 吋、SATA 6Gb/s 机种的转变就现实结果来说,国际一线大厂都已经弃守 MLC 颗粒,现行少数销售中的产品停产之后,以后普遍能见到的只有台湾控制器搭 TLC 颗粒组合。即便少数厂商仍然愿意推出採用 MLC 的产品,其设定也必然为高阶机种,只恐怕每 GB 储存成本会令人却步,这是大家横竖都得接受的一个现实问题。
▲ 晶圆厂正逐渐大开 TLC 产能,更甚者已进入 3D Nand 製程世代,由于 TLC、MLC 产品供应量佔比改变,使得 MLC 合约价连涨数个月。(Source:DRAMeXchange)
TLC 的种种是个有趣议题,过去可以拿它与 MLC 机种之间价差那么少来说嘴,我们也不否认这点。毕竟先前 TLC 量产规模不大,报价自然无法和 MLC 相比,但近来随着晶圆厂将产能转投 TLC,MLC 价格已上涨并逐渐拉开差距。另外别忘了前面才刚提到,固态硬碟厂商已经不再推行 MLC 机种,这个比较基準点会随着时间拉长,渐渐地消失不复存在。
至于要谈 TLC 有多么不勘、不耐用,我们认为可以更理性点来看待,厂商为产品所提供保固服务期,便是对于设计耐用度的信心。MLC 机种保固以 3 年居多,少数厂商提供较长的 5 年,然而 TLC 产品保固条件几乎都相同,并未因故删减变短。售后服务可是个成本无底洞,厂商得经过推算、实测验证、评估后才制定,若自知不可能那么耐用,理应当不会挖坑给自己跳。
▲ 国际一线大厂通常会标示 TBW 相关资讯,图例 Crucial 主力产品标示值,是以 3 年有限保固、耐用 5 年为基準。反观其他品牌,所标示 TBW 通常是和保固相对应,得留意其中差异。
得留意,设计耐用度别过度纠结在部分点上,例如只看颗粒的平均理论抹写次数(Program/Erase Cycle),而忽略厂商的使用条件设定。固态硬碟和硬碟一样有工作负载限制,通常以 TBW(Total Byte Written,总写入位元组)当标的,连动参考值为 DWPD(Device Write Per Day,装置每日写入量),工作负载和颗粒写入损耗息息相关。
TBW 和 DWPD 如同在反应,超过设计规格的不当使用行为,只会加速颗粒写入损耗而已,这超出什么颗粒比较耐用的正规讨论範畴。当然了,并非每家厂商都会标示 TBW 相关资讯,因此採购前不妨自己多做点功课,针对应用型态来挑选合宜的产品。像是当系统开机碟,挑 TBW 高一点的机种较为合适,至于当外接资料碟大可放宽要求,反向多权衡价位因素。
▲ 顺应潮流趋势,除了新推出的 SATA 6Gb/s 控制器普遍支援 TLC 颗例,已或即将推出的个人用 PCIe NVMe 控制器,也将 TLC 列入支援,图例为 SMI 新品。
总而言之,厂商并非公益单位,推出产品销售自然需要获得一定利润回报。然而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玩家所偏好 MLC 设计方案成本,已经逼近压到难以再压的临界点。这时间点恰好 TLC 成熟度已经提升不少,上场救援成为新宠儿,是时势所趋的必然结果。如果你很执着就是要 MLC,建议要嘛赶快去抢末代 MLC 产品,再不然就是等着转进中高价位 PCIe NVMe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