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晶片持续微缩至物理极限,AI 带来高运算需求,半导体产业迎来"整合为王"的时代,各间晶圆代工厂纷纷聚焦在"先进封装"技术上,但提到先进封装总冒出好多名词,相信很多人都雾煞煞,因此本文将以最浅显易懂的方式,让读者更了解先进封装各名词意思。
目前先进封装主要分为两类趋势,即异质整合(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和小晶片(Chiplet),这两种趋势是半导体技术长期发展下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概念。
事实上,"异质整合"这个概念发展多年,非先进封装独有,不只用在异质小晶片间组合,也可以把其他非晶片的主/被动元件(异质)都整合在单一封装体内,即传统封测厂所使用的技术。
异质整合=大积木?先进封装=小积木?以最简单的概念解释,晶片如同"叠乐高积木",有些厂商(如传统封装厂)擅长叠大积木,如将逻辑电路、射频电路、MEMS(微机电)或感测器(Sensor)等积木叠到底板上,这些不同的大积木堆叠,就是异质整合的概念;有些小积木尺寸过小,很难堆叠,就需要先进封装(即晶圆代工厂)帮忙。
▲ 异质整合将不同晶片堆叠起来,再透过封装变成一个系统。(Source:日月光)
先进封装又涵盖 2.5D 封装与 3D 封装,以积木来比喻的话,前者为小积木在底板上水平堆叠,后者是小积木在底板上进行垂直堆叠,且后者进行垂直堆叠时必须透过硅穿孔(TSV)的超微小积木互连。
需要强调的是,叠积木是做为"概念",大积木和小积木也是相对状况,上述比喻的是传统封装上的异质整合,先进封装的异质整合也是类似概念,只是使用更微小的积木。
SoC、SiP 是什么?有这个概念后,来谈谈先进封装的异质整合应用:
由于封装种类非常多样,SoC(System On Chip,系统单晶片)是将处理器、记忆体等不同功能的晶片,经过重新设计并採用"同样製程",整合于单一晶片上,最后成品只有一片晶片。
至于 SiP(System in Package,系统单封装),是将数个"不同製程"的晶片,透过"异质整合"技术对其进行连接,整合于同一个封装模组内,因此最后的产品会是一个系统,上头有许多晶片,即刚刚提到大小不同的叠积木。
也因此,异质整合是指将不同且单独製造的组件(异质),整合到更高层次的组装。这个组件包括大小积木,例如 MEMS 器件、被动元件、逻辑晶片等。
有趣的是,半导体製程往往朝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方向发展,透过封装组成同个 SoC 晶片,或透过 SiP 组成同个系统。不过为了製程发展,研究人员发现适时地分开可能更容易微缩,因此 Chiplet 因而诞生。
Chiplet 是异质整合 + 先进製程?由于市场对 IC 要求越来越多,使得 SoC 晶片面积不断增大,要在一定面积的底板上塞太多积木其实相当困难,不只製程难度增加,良率也难维持,因此有人提出用 Chiplet(小晶片)的方式,将 SoC 晶片部分功能独立出来,如数据存储、运算、讯号处理、数据流管理等功能做成小晶片,再透过封装形成"小晶片"的晶片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Chiplet 本质还是晶片,SiP 则是封装型态。Chiplet 使个别晶片面积缩小,电路设计也更简单,克服製作难度和良率问题,设计上也更有弹性。
▲ 由此图可知 SiP 与 Chiplet 封装差异,以及 TSV(浅粉色线)位置。(Source:TrendForce)
其中,小晶片模式又有两种整合方式,一种是"同质整合"(Homogenious Integration),另种是异质整合(Hetrogenious Integration),在许多情况下,两种整合其实是同时并存的。同质整合是将先设计两颗至多颗晶片,再用高阶晶片整合技术接合成一整个晶片;小晶片异质整合则因不同类型晶片不能在相同晶圆製程进行製造,而透过高阶封装技术将不同类型的逻辑晶片、记忆体晶片等晶片进行整合。
举例来说,苹果与台积电合作的自订封装技术 UltraFusion,连接两个 M2 Max 晶片推出 M2 Ultra,属于小晶片同质模式;整合 CPU、AI 加速器与记忆体的 AI 晶片,则属于异质模式,如 AMD 于 2020 年推出 CCD(Core Chiplet Die)小晶片产品,增加设计弹性。
晶圆代工厂先进封装技术目前先进封装中按照主流可分为晶圆级封装(WLP)、2.5D 封装、3D 封装三种类型。传统封装是将晶圆切割成晶片再进行封装,从晶圆级封装开始的先进封装是先将硅晶圆封装再进行切割,加上后续堆叠需要晶圆厂製程,因此技术主要掌握在晶圆厂手中。
▲ 晶圆级封装先将硅晶圆封装,再进行切割,与传统封装不同。(Source:Cadence)
因此,本文探讨的先进封装,将以三大晶圆代工厂的先进封装技术来介绍,而先进封装又可分为 2.5D 及 3D 封装。
▲ 本文所提的先进製程为蓝框处。(Source:科技新报製图)
2.5DIC / 3DIC 封装如果再以积木介绍, 2.5D 与 3DIC 封装技术差别在"堆叠方式"。
2.5D 封装是将处理器、记忆体或其他晶片以覆晶方式(Flip Chip,想像成积木正面朝下),经由微凸块(Micro Bump)以水平堆叠在硅中介层(Interposer)上,连结不同晶片的电子讯号;再透过中介层中的硅穿孔(TSV)连结下方的金属凸块(Solder Bump),再封装到载板上,使晶片与基板更紧密互连。
从侧面图看,晶片虽然是堆叠起来,但本质还是水平封装,只是晶片间的距离更接近,晶片尺寸也可以更小。此外,这也是种"异质混合"的技术。
▲ 2.5D 以水平方式堆叠,3D 封装为垂直堆叠。(Source:Tektronix)
3D 封装则将多个电晶体晶片(面朝下)堆叠在一起,堆叠时直接使用硅穿孔直接向上下堆叠,连结上下不同晶片的电子讯号,实现真正的垂直封装。目前越来越多 CPU、GPU 和记忆体开始採用 3D 封装技术。
▲ 3D 封装有助晶片尺寸缩小,其中 3DHI 指 3D 异质整合(3D 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Source:Tektronix)
混合键合 Hybrid Bonding混合键合是晶片先进封装製程中的黏晶技术(Die Bonding)之一,目前已经进入商业化的技术之一是"铜-铜混合键合"(Cu-Cu hybrid bonding)。
由于晶圆键合时牵涉到铜及介电质两种材料介面,而"铜-铜混合键合"将金属接点镶嵌在介电材料(Dielectric Material)之间,同时利用热处理接合两种材料,利用铜金属在固态时的原子扩散来达到接合,解决过去覆晶接合所遇到的问题。
相较于覆晶接合(Flip-chip),混合键合的优势在于可达超高 I/O 数目和布线长度;由介电材料接合取代底部填充剂,可省去填充成本;混合键合时相较覆晶接合几乎没有厚度,未来发展 3D 封装需要堆叠多层晶片,因此利用混合键合可大幅减少总体厚度。
▲ 各种封装技术在 1x1cm2 晶片内能达到的接点数量。(Source:Matek)
先进封装朝向"异质整合"时代随着半导体产业进入"后摩尔时代",先进封装发展主轴逐渐从 2D 平面走向 3D 堆叠、单晶片走向多晶片设计,因此"异质整合"将在未来先进封装扮演关键动力。
目前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知名大厂也都加强相关研发投资力道与产能布建,并推出自家开发创新封装技术方案。随着技术持续发展和创新,先进封装和异质整合将在推动半导体产业迈向更高峰、满足未来电子设备更为複杂和多样化需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5D vs. 3D PackagingAdvanced chip packaging: How manufacturers can play to win(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