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大厂英特尔公布了其晶圆代工业务部门的详细资讯,做为其拆分晶圆代工部门的重要关键。接下来,该部门做为一个独立单位,并单独进行各相关部门的统计与核算。
英特尔执行长 Patrick Gelsinger 表示,2024 年英特尔的晶片製造将利用人工智慧等先进技术,优化最新製程以提高利润和晶片品质。而其晶圆代工业务将改善晶片製造的关键步骤,例如晶片交付速度和测试时间,以提高利润,并赢回以前依赖第三方代工晶片製造的订单。
Patrick Gelsinger 指出,这一改变还促使英特尔将晶片製造拆分成一个名为"英特尔晶圆代工"的新独立单位,未来将独立送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的财务报表,使投资者能够单独查看"英特尔晶圆代工"的生产成本和整体产品开发成本。此动作也代表英特尔在製程技术落后于台积电后,重新夺回晶片製造业领导地位的决心。
Patrick Gelsinger 指出,目前台积电正在量产 3 奈米製程技术,而 intel 18A 是英特尔针对台积电下一代 2 奈米製程技术的竞争。目前英特尔已经收到了 5 家客户的订单承诺,并为这项特定的製造技术测试了十几颗晶片。他先前曾经表示,他已将公司未来的成功赌注在intel 18A 製程技术上,英特尔 2024 年也将生产第一颗 intel 18A 测试晶片。
Patrick Gelsinger 强调,新的业务模式将在晶圆代工投资和产品部门之间建立联繫管道,为英特尔产品设定一个公平的市场晶圆价格。英特尔晶圆代工的製程技术将藉由快速改朝换代,以重新夺回技术领导地位。尤其,在经历了晶片市场动荡和成本飙升的几年之后,英特尔高层对 2024 年晶圆代工业务的前景抱持乐观态度。相信到 2030 年之际,英特尔晶圆代工将成为全球第二大代工企业,并将受惠新一代极紫外 (EUV) 曝光技术所带来的获利提升。
Patrick Gelsinger 进一步指出,英特尔晶圆代工业务目前签订的合同总价值为 150 亿美元,新的成本架构和 EUV 技术的优势将帮助英特尔在 10 年内将产品部门的营业利益率维持在 40%。Patrick Gelsinger 也展示了英特尔代工未来的技术发展路线图。根据製程技术发展路线图,英特尔目标到 intel18A 製程技术量产之际,重新成为全球第一流的晶圆代工厂,并在 intel 14A 製程技术上确立领先地位。
英特尔指出,在功耗方面,目前已有的 Intel 7 製程技术虽落后于竞争对手,但英特尔计划于近期的 Intel 3 製程技术能与产业领先企业 (台积电) 相当,同时在未来的 intel 18A 製程技术上达到略好于竞争对手的水準,并于 intel 14A 製程技术上确认领先优势。
至于,在电晶体密度方面,目前的 intel 7 製程技术仍存在明显劣势。因此,英特尔希望藉由 intel 3 製程技术缩小差距,并在 intel 18A 製程技术上追上竞争者,而在 intel 14A 製程技术上可获得较小的密度优势。另外,intel 7 製程技术的晶圆成本明显高于业界水準,英特尔希望透过从 Intel 3 到 intel 14A 的演进,逐渐达到较低的晶圆成本。同时,未来数年将见证英特尔製程技术目标市场的扩展,到 intel 14A 製程技术之际,英特尔将可对外代工行动端的产品。
英特尔还强调,将逐步弥补在传统 IDM 模式下对外部 EDA 支持的欠缺,将设计便捷度提升到业界平均水準。此外,英特尔还将进一步扩大在 2.5D / 3D 等先进封装技术上的优势。而做为针对 AI 时代的系统代工厂,英特尔表示将通过多个层面的创新,使得摩尔定律继续前进。
除了晶片本身的製程技术发展之外,英特尔在周边支援的技术方面,也做了相关的规划。在连结介面方面,除了适用于 AI 的网卡和晶片 UCIe 互连之外,英特尔还将着重在硅光子技术,并丰富在 PCIe、SerDes 领域的技术储备。此外,英特尔目前可透过浸没式液冷冷却 1000W TDP 的晶片,目标到 2030 年实现对 2000W 晶片的冷却。
至于,先进记忆体发展上,英特尔目前可通过 EMIB 连接 8 个 HBM 堆叠,未来该能力将提升至 12 个堆叠,乃至更多的技术之外,同时英特尔也在研究更新的记忆体解决方案。最后,针对大家所关先的先进封装技术,在Foveros 3D Direct 先进封装上,英特尔目标到 2027 年左右实现 4 微米的连接间隙。英特尔此次还提出了更详细的玻璃基板应用时间,这项技术的运用有望于 2027 年展开。
(首图来源:in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