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百年回顾:哪吒是如何“出海”的

中国动画的百年历史中,哪吒这个角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出海”走向世界。以下是一些关于哪吒如何“出海”的关键点:
1. "历史渊源":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最早见于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哪吒以其勇敢、忠诚和智慧的形象深入人心。
2. "动画改编":哪吒的形象在动画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最早的动画改编之一是1979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哪吒闹海》。这部动画电影以其精美的水墨画风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
3. "国际电影节":《哪吒闹海》在1979年参加了法国戛纳电影节,这是中国动画首次在国际电影节上亮相,引起了国际观众的广泛关注。
4. "文化交流":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的加深,哪吒的形象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海外。例如,中国动画作品在海外电影节的参展、动画展览的举办以及文化交流活动的推广等。
5. "海外发行":中国动画作品通过海外发行渠道,如DVD、蓝光等,以及网络平台,如YouTube、Netflix等,让更多的国际观众接触到哪吒的故事。
6. "衍生产品":哪吒的形象也被用于各种衍生产品,如玩具、服装、文具等,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有销售,进一步扩大了哪吒的影响力。
7. "现代改编":随着中国动画

相关内容:

2025年,没有哪部电影比贺岁档《哪吒之魔童闹海》更亮眼。1月29日上映,第9天即以超60亿登顶中国影视票房榜。截至3月25日,这部动画电影已全球累计票房超153.47亿(海外票房突破3亿),拿下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全球电影票房第5名。海内外票房的双丰收印证了导演饺子一开始设定的目标:“一定要做观众没看过的东西。”

上海美术制片厂IP宇宙

随着北美、澳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热映,《哪吒》俨然已经成为国产电影乃至文化出海的一面新标杆。这背后倚仗着中国动画浮浮沉沉的百年历史——1922年,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标志着中国动画的诞生。1942年,《铁扇公主》不仅是中国首部动画长片,更是亚洲首部。1962年,《大闹天宫》获称“中国动画学派”,在国内外获奖无数。佳片不断的中国动画至此却有了高开低走的味道。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动画人才流失、电影市场重建、美日竞品冲击之下,直到1999年中国首部商业化动画电影《宝莲灯》得以问世。经历民族性、艺术风格、传统与现代等艰难摸索,而今《哪吒》终于迈出“动画出海”令人振奋的一步。


往日荣光:万氏兄弟的“西游梦”

说到中国动画,总是绕不开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兄弟四人1900~1907年出生于晚清,成长于民国,一心一意陶醉于艺术之美,共同投身动画片的实验创作。1938年,迪士尼全彩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全球热映,在美国本地就获得了高达1400万美金的收入。身在上海的万氏兄弟目睹了这股狂潮,立即开始探索这门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的艺术。1941年,取材《西游记》中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万氏兄弟组织团队制作完成了黑白有声动画《铁扇公主》,时长80分钟,不仅是亚洲首部动画长片,也是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白雪公主》《小人国》《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长片为了对标美国的“白雪公主”,这部动画特地舍弃“火焰山”等故事梗概作为片名,而是采用“铁扇公主”

万氏兄弟

彼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铁扇公主》不仅在国内上映赢得好评,更是被日本作为战利品带回国内。如今如日中天的日本动漫,当时仍处于刚刚萌芽阶段。被誉为“日本动画之父”的手冢治虫在一次采访中这样回忆道自己的职业生涯与这部中国动画之间的不解之缘:

大概是1942年,万籁鸣导演的亚洲第一部长篇动画片《铁扇公主》在日本首次上映。当时我还在读初中,也有幸观看了这部动画电影,影片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这就是我们的动画片啊!影片上映时盛况空前,连影院的走廊都挤满了观众,场场爆满。影片被配上了声音,都是由当时最著名的明星担任配音角色的,这样观众就能更容易地理解到影片的内容,这种情况连当时的迪士尼都没有过,包括大人、小孩、外行的、内行的都入迷地观看电影,这就是我想做动画片的原因。”

《铁扇公主》剧照

为了躲避战火,万氏兄弟离开上海前往香港,直到1954年,万籁鸣受邀加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随后召回了弟弟万古蟾、万超尘。坐标万航渡路618号的上海美影厂,后来诞生了许许多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天书奇谭》《哪吒闹海》《葫芦兄弟》……始终惦记着想把孙大闹天宫情节搬上银屏的万籁鸣,在这里有了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来导演自己的“西游梦”。

《大闹天宫》的制作班底中,“中国现代漫画开山祖”张光宇负责人物造型,中国第一位动画片女导演唐澄担任副导演,越南归侨吴应炬负责作曲……这班“精兵悍将”一起北上京城“求神”,到故宫观摩汉白玉石栏杆,去西山碧云寺观摩观音菩萨坐的如意云,设计出了片中传统特色的“祥云”。各路神仙造型一部分来自京剧的脸谱艺术,一部分来自庙宇里的木雕、石雕和泥塑:孙从不同地域不同样式的猴戏脸谱转化来,最终定下“红鸡心脸上面两撇绿眉毛”形象;七仙女主要参考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玉皇大帝则是和灶王爷有点儿关系。此外,人物打斗姿势大量借鉴京剧元素,昆曲和京剧中的锣鼓点则幻化为背景音乐……打从一开始,《大闹天宫》就决意“走民族风格之路”。

《大闹天宫》蟠桃会

《大闹天宫》七仙女

从1960年到1964年,《大闹天宫》整整制作了4年,原画数量超过7万张,总投资将近100万。由于历史原因,迟至1978年《大闹天宫》的下半集才在全国公映,一举赢得当年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年度杰出电影,并且在44个国家和地区放映,创下我国动画长片在海外发行的纪录。某种程度上而言,《大闹天宫》代表了中国动画片艺术水准和国际声望的顶峰。以《西游记》为代表的中国神话“元宇宙”体系,则至今仍然是中国动画片的创作母题来源。


商业化初探:《宝莲灯》效仿迪士尼

《大闹天宫》的成功路径难以复刻——这是由一群被体制供养的精英艺术家,以不计成本的金钱时间投入所制作出来的电影当时电影的制作发行流程是,片子完成后经国家电影局审查通过,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收购。先期投进去多少,中影公司按照成本价格给予结算,不存在任何商业运作

而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拥抱市场。

当时,画师若为国外项目做动画加工,报酬是本职工作的十倍甚至百倍,导致人才流失严重。正是因此,1984年宫崎骏抱着仰慕的心态访问上美影厂时,影厂领导最关心日本动画的薪酬制度、能否允许计件付酬。宫崎骏大失所望,然而这折射出当时中国的特殊语境

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与严定宪,两人分别是阿童木、齐天大圣的创作者

有业内人士回忆道:“九十年代到2000年初期是中国电影十多年的低迷期,全国有效银幕只有3000块左右,加‘左右’两字是因为很难统计,当时很多影院白天卖羊毛衫,晚上放电影。”

新世纪初,电影终于受到重视,成为一个“产业”。上美影厂再次拿出一份诚意之作:第一部尝试商业化运作、总投资1200万元的动画电影《宝莲灯》

《宝莲灯》以多地流传的“沉香劈山救母”传说为蓝本,将沉香的个人成长和歌颂母爱作为主线:沉香是神仙三圣母与凡人书生结合的孩子,他的舅舅二郎神为了维护天条,将三圣母压在华山下,而沉香一路拜师学艺、披荆斩棘,凭借强大的母爱信念,借助宝莲灯打败舅舅、解救出了母亲。

在传统神话题材的基础上,《宝莲灯》大胆借鉴最先进的动画产业——迪士尼的运作模式。影片不仅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一件商品。以前的动画多以民乐为旋律为配乐,没有传唱度,而《宝莲灯》了李玟、张信哲、刘欢等歌星演唱流行歌曲作为主题曲,还请到陈佩斯、宁静、徐帆、姜文等影视大腕为角色配音。到现在,观众们也许不记得影片的具体情节了,但是总能回忆起李玟的演唱:“在想你的365夜~”而陈佩斯为孙配音时的一句即兴台词,“今天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也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时代记忆。

当实力相差悬殊时,先模仿再超越不失为一个理性选择。虽然当年有人批评《宝莲灯》故事厚度不够、一味吸收迪士尼的画面风格、为模仿美国文化的“政治正确”而安排土著女儿角色,但它作为第一部商业动画电影,称得上动画行业的有益探索。

1999年,《宝莲灯》收获了2400万票房,仅次于冯小刚的《不见不散》和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位列当年电影市场票房第三。


“民族风”之外的可能性:《大世界》

当我们谈论“出海”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若以“文化影响力”来论,早期“中国动画学派”经典,如《齐天大圣》《小蝌蚪找妈妈》《猪八戒吃西瓜》等,曾是诸多日本动画大师的灵感来源。若以“商业价值”而言,世纪之交的中国动画在探索“出海”之前,首先着眼于厘清眼下的这片“内海”。而事实上,一部影片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并非等同,两者有时背道而驰。高票房是商业上的成功,而艺术的价值有时掌握在少数的专业人士手中——国际电影节为艺术电影、作者电影、独立电影提供了一个商业票房之外的“差异化”流通机制

2017年,刘健导演动画作品《大世界》入围第67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是宫崎骏《千与千寻》之后第二部获得柏林青睐的亚洲动画片。此外,还获得第54届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首届平遥国际影展最佳导演奖。这是一部字面意义上的“独立电影”,导演刘健是一名中国美术学院教师,他前后花了3年时间,“像上班一样朝九晚五地画画,通常情况每天工作8小时,状态好的时候可以工作10小时”,除了导演,还担任编剧、剪辑、配音,这使得《大世界》充分而彻底地表达作者个人的艺术观。

《大世界》导演刘健

之前的“中国动画学派”努力贯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从题材、画风、人物上表现出传统东方特色,打造差异化和辨识度。然而这种以“众数”为标准来挑选“异数”,通过他人的眼睛来审视自我又何尝不是一种迎合?《大世界》的出现则为中国动画的样貌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有人将刘健称作“动画版昆汀”,他采用多线叙事手法,在破败网吧、烂尾工厂、颓丧街头和迷蒙荒野等无限趋近于现实的城市边缘,以被盗走的100万元金钱来探讨人性话题。先后多组人物为争抢这100万而引发连锁犯罪,“黄雀在后”最终“无人生还”。这些小人物的动机正如现实生活中的男男女女,平凡却也荒诞:工地司机小张想要满足女友去韩国整容的愿望,人狠话不多的杀手瘦皮想要把女儿送去美国读书,一对年轻情侣想要搬去幻想净土“香格里拉”开始重新生活……

《大世界》剧照

法国动画协会会长丹尼斯·瓦尔根威茨对这部作品不吝赞美:“即使他(刘健)只有很少的资金预算用于创作,他也总是能像一个极成熟的导演一样很好完成自己的作品。我会尽我的最大努力使这部电影在法国顺利发行。”

事与愿违,《大世界》最终没能在法国院线上映,而2018年1月在国内上映之后,一周之内的票房仅仅取得220万,成为一部“叫好不叫座”的影片,但是它的实验性与艺术性也确实拓宽了大众对动画电影的认知。


传统与当代的平衡:《哪吒之魔童闹海》

动画电影无需实景拍摄和真人出演,一直被称为是“文化折扣最小的片种”,容易进入国际文化传播语境。在这次《哪吒之魔童闹海》“出圈爆火”之前,已经有若干部国产动画“珠玉在前”,取得了上佳的海内外播出效果: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为内地影史上最卖座的动画电影,远销至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后来的《大鱼海棠》《白蛇:缘起》《雄狮少年》等影片更是展现东方美学风格和底蕴,频频荣获国际动画节奖项。

这些影片的成功在于找到了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国际性之间的平衡。《哪吒之魔童闹海》和此前爆火的游戏《黑神话:》一样,都同时拥有传统的故事内核和先进的特效技术。《哪吒》片尾字幕显示,共有138家国内动画公司、4000多位中国动画人才参与影片制作的各个环节,打造了陈塘关大战、百妖出动、洪流集群等视效惊人的大场面。动画师常常为了一个动作反复揣摩,只为找到最贴合角色的表现方式。比如一个太乙真人角色抬手的动作,在电影中不到1秒的画面,却打磨了两个月时间。这支纯本土团队表明国产动画特效技术已经媲美全球顶尖水平。

《哪吒》东南亚首映礼

除此之外,影片卖座还要讲好故事,尤其是从古老题材中挖掘出人类共性中最能打动人的东西。《哪吒》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鼓励年轻人勇于自我定义、对抗社会偏见;与神仙官僚系统的战斗则回应了更大层面上的公平与正义。导演饺子还在片中贯穿了母爱这一普世化主题,这一改编极大冲淡、软化了原作中“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先锋反父权色彩,拥有了一个更为儒家式的传统精神内核,成为独属于饺子版本的哪吒故事。

《哪吒》洛杉矶首映礼

《哪吒》的成功印证了“传统文化+当代表达+工业化”模式的有效性,创下了北美排片突破1000间影院、大洋洲排片突破162间影院的成绩,刷新了在北美市场和大洋洲市场近20年的华语电影排片和票房纪录。不过以所有国产电影的海外票房为参照系,目前《哪吒》仅仅排在第15位。出海榜中排名前两位《英雄》和《卧虎藏龙》的发行公司都是传统好莱坞发行公司,上映影院数量多,宣发模式成熟,票房自然就高。而国产动画片在海外特别是北美市场,是作为独立电影以及艺术片来排片的。除此之外的英文配音、传统文化词汇翻译等问题也是出海路上的拦路虎。

中国动画出海之路并非一蹴而就。此前,中国动画已在美术风格上走出民族特色之路,同时,商业化制作团队的成熟、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以及特效科技的积累与突破,共同推动了《哪吒》的崛起。扎实打好故事基础,夯实艺术功底,提高国际语境下的文化适应性,中国动画必将在海内外市场迎来票房与质量的新高峰。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