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皮包是一种传统手工艺品,通常由专业的皮匠或手工艺人制作。以下是一些关于手工皮包的信息:
### 制作工艺
1. "选材":手工皮包通常使用高质量的皮革,如牛皮、羊皮、猪皮等。
2. "切割":根据设计图纸,将皮革切割成所需形状。
3. "缝制":使用缝线将皮革拼接在一起,有时还会使用金属扣件、拉链等。
4. "打磨":对皮包表面进行打磨,使其光滑。
5. "上色":根据设计要求,对皮包进行染色或涂漆。
6. "装饰":在皮包上添加装饰物,如金属件、缝线等。
### 设计风格
1. "复古风格":采用经典款式,如邮差包、手提包等。
2. "现代风格":设计新颖,色彩丰富,适合年轻人群。
3. "简约风格":线条简洁,颜色低调,适合商务人士。
### 优点
1. "环保":使用天然皮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耐用":手工制作,质量较高,使用寿命长。
3. "独特":每款手工皮包都是独一无二的。
### 使用与保养
1. "使用":根据皮包材质和设计,选择合适的场合使用。
2. "保养":定期清洁,避免长时间暴露
相关内容:

手工皮包—给自己的礼物
在ZDM上看到很多做手工皮夹的帖子,虽然觉得很赞,但是因为样子过于平常,所以提不起兴致,直到一次机缘巧合看到这款包,我的动手热情就被点燃了,于是某宝搜图纸,买工具,各种买买买。
PS:下面的图是我第二个包了,第一个因为心急没拍照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经验告诉我们,新手套装是多么不靠谱,用了一次就想换,所以直接买进阶套吧,想出手都容易点,最终要的工具就是斩了,我选的凹凸家的,价格100之内,孔型和锋利度都很好

然后就是封边了,很多人用城和的床面,虽然也很好用,但是我选择默家的,用过就知道了,基本一次以后就是咖啡色出来了,而且封的非常亮和滑,而且是液体,封边比床面简单很多,不容易擦到皮面上面

皮的话我是在实体店铺买的,好处是可以选择,在马家上搜植鞣皮,尽量选择上海、广州的卖家,因为进口皮入关都在这些城市入关,所以运费比较低,如果其他地点可以加上运费和流转,皮子的价格会贵5-10元一尺。

首先是按照版型把大概的版型裁剪出来,我都是用普通的刀片如果不是很锋利就掰了继续划,因为裁皮刀也要磨,新手很难掌握,而且持久性好的裁皮都要200+,实在烧不起了啊~~~~
然后在用圆锥勾出轮廓,左上的压锤我咖啡压粉用的,因为纯钢的很重,所以也让它参与到我的制作中来,哈哈
因为本新手买不起好的裁皮刀,所以一直用普通的刀片裁皮,在圆角的地方用了多段裁切的方法,效果也很好用,事后只要用砂纸稍微打磨下就用光滑了。如果是裁皮刀的话不练个半年一年的话圆弧像狗啃一样,所以还是这样偷偷懒把。
来一张半成品图,这是一个小型的腰(臂)包,颜色深的部分都是2.0的植鞣皮,淡的则是1.0的,咖啡色的是胎牛皮,更软,膜上去很细腻,柔软,用来做包的内兜,因为做给自己用的,所以用了全皮设计,其实事后感觉这里应该用质量好些的布,在放东西的时候能更多塞些东西。
包的主体完成了,可以看到包的袋子有点紧,因为用了皮的关系,所以质地比较硬,用布的话能更好的撑开,但是总体B格肯定要下降了。
接着是外面的装饰皮了,外围打磨+打孔,其实可以不打孔缝线,但是手工不就是要这感觉吗?SO~6块皮缝完手指都抽筋了。
有一点需要需要注意,先打孔缝线,然后在用砂纸打磨和封边,因为先封边,虽然当时皮子很光滑,但是打完孔以后,皮边摸上去以后会有一个一个的小疙瘩。又要重新打磨,费时费工。
我用的是4.0的菱斩,也是植鞣革上用的最多的斩,虽然还买了一套法斩,但是试了下还是用菱斩波浪感更强,法斩如果是正反面的话可以有双重波浪,菱斩的话一边波浪了还有一边就是一直线,不太好看。
完成度80%了,用夹子先固定皮,看下位置是否都正确,大家是不是已经看出端倪了呢?没错,这就是甲虫包(也有点像盔甲吧)
当当当~100%完成啦~~一共用了我2天时间,一天10小时啊~手工皮具果然是体力活。正面、侧脸和背影,最上面用绿松石做了二个眼睛,更像虫虫了。
内部结构,打开中间的“鼻子”感觉像一只长大嘴巴的大虫吗?里面空间还是挺大的,手机,皮夹,钥匙包都能塞进去,夏天特别好用。
来个全家福,颜色深的是做了一个多月了,植鞣革变色了,而且比这个要大些。
开始做了一个手环作为臂包的,但是出去几次觉得太热了,而且很重在手上不是很方便,最后还是别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