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骗一个是一个”这种说法带有贬义,指的是以欺诈的手段去骗取他人利益。关于优信二手车再次曝光黑幕的问题,这涉及到企业诚信和社会责任问题,需要严肃对待。
优信二手车作为二手车交易平台,应当遵循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购车服务。然而,如果出现工作人员利用职业便利进行欺诈行为,这不仅有损消费者权益,也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此类事件,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严惩违法行为,同时提醒消费者在购车时提高警惕,注意以下几点:
1. 仔细查看车辆信息,包括车辆的历史记录、维修保养情况等;
2. 询问车辆的真实车况,如有可能,请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车辆检测;
3. 注意交易过程中的合同条款,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4. 如果发现欺诈行为,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总之,诚信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消费者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对于优信二手车再曝黑幕的事件,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够彻查此事,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购车平台。
相关内容:

近日,一段优信二手车交易黑幕视频在网络热传:
其一,明明说好不收取任何费用,结果遭遇套路贷,7万贷款本金,摇身一变成9万。待到买家质疑时,工作人员竟理直气壮回应,多出来的部分是“我们的成本”。一位优信业务员还“现身说法”,总结坑人诀窍:费用尽量不谈,只给大概范围,衡量好客户找事的可能性;将附加费用信息藏在合同的隐蔽处,以各种理由催促客户在短时间内签字,不让其细看。

其二,表面上经优信检测认定的合格车,实则遭遇过重大事故,所谓6.9万公里里程,也是调整过的。优信某检测师表示,“检验只凭眼睛”,315项排查“只是广告”,“调表很普遍”“18万公里以内调里程表没关系”……

看罢视频,叫人不由感叹“水太深”。尤其是工作人员那种明知坑顾客,却仍习以为常的态度,更是触目惊心。在他们看来,消费者全是待宰的羔羊。
这已经不是优信,也不是二手车平台第一次被曝光了。除了事故车等劣迹,更有甚者将贷款合同换成租赁合同。消费者自以为买了车,每月按时还着车贷,殊不知,所谓月供只是坑人合同里的月租金罢了。
套路满满,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不言自明。可被戳破后,某些不法商家的态度仍极为傲慢:无理力争、拒不承认。就拿此次消费者权益日前后被曝光的一批企业来说,除了下架产品、严肃处理等正常应对之外,还能看到许多让人大跌眼镜的表演。
比如,被曝装修完第二天就出租的蛋壳公寓,其销售处竟大言不惭地表示,“公司这么大,赔一个死人的钱还是赔得起的”;被曝用散浆纸生产纸尿裤的佰斯特直接甩锅,系对手刻意诬陷。

究其根本,这些企业之所以不屑于认错,还是违法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太过鲜明。对于每一位消费者而言,找证据、请律师、上法庭、讨说法,无不需要大量时间与精力。巨大的维权成本之下,使得较真维权者少,自认倒霉者众。是以,一些奸商屡屡得逞,胆子也越来越大。
每年3月15日,消费者权益都会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以至于有不少消费者表示:希望天天都是315。这样的呼吁蕴含着对于改善消费环境的迫切盼望。今天的中国,毫无疑问已进入消费社会。期待以更加强劲有力、细致到位的监管,规范商家行为,让消费者一年365天都有人撑腰。
*本文由树木计划支持,长安观察出品,首发在今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