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信二手车被质疑“套路贷” 贷款合同变租赁合同

优信二手车近期被质疑存在“套路贷”行为,这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根据报道,一些消费者在优信二手车贷款购车时,发现原本的贷款合同变成了租赁合同。
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
1. 背景介绍:优信二手车是中国领先的二手车交易平台之一,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购车、卖车、贷款等服务。然而,近期有消费者反映,在贷款购车过程中,优信二手车涉嫌存在“套路贷”行为。
2. 贷款合同变租赁合同:据了解,一些消费者在优信二手车贷款购车时,原本签订的是贷款合同,但在还款过程中,优信二手车却将贷款合同改为租赁合同。这样一来,消费者不仅需要承担贷款利息,还要支付租赁费用。
3.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内容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订立时的意思表示确定。如果当事人对合同内容有争议,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和交易习惯解释。在本案中,优信二手车将贷款合同改为租赁合同,涉嫌违反了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4. 消费者权益受损:优信二手车这种做法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一方面,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了对自己不利的合同;另一方面,消费者需要承担更多的还款压力。
5. 监管部门介入:针对这一事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调查。如调查结果属实,优信二手车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6.

相关内容:

中国网汽车12月28日讯(记者 胡爱善)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前往优信二手车总部讨要说法,他们普遍反映:“优信二手车以欺骗手段让他们多付两万多元贷款、遭遇暴力收车、贷款买车变成了融资租赁……导致买车人损失惨重。”

优信二手车用户前往优信北京总部维权

他们对中国网汽车表示,在线下与二手车商上谈好价格购买汽车,二手车商再推荐优信二手车平台为消费者进行贷款分期。后期还贷过程中,消费者发现实际贷款金额要比自己要贷金额多出两三万元不等。这些消费者在与优信交涉过程中发现,自己与优信签的合同原来是融资租赁合同,车辆产权属于优信。

此前有媒体报道优信二手车商涉及“套路贷”,欺哄消费者。优信二手车相关负责人回应中国网汽车:“优信不存在所谓的‘套路贷’,签订合同后,我们没有增加过客户一分钱费用。客户签订融资租赁合同购车,为客户制定融租赁方案,金额符合双方签订的合同,双方均知情,并且有签字确认。消费者随时可以在手机的APP上查看合同。”

消费者在朝阳区消费者协会投诉优信二手车

事情是否果真如厂家所言,快速发展的二手车电商又还有哪些猫腻?

纷繁复杂的二手车融资租赁合同 消费者:处处是坑

其中一名参与维权消费者李女士(由于钱没到手,对方希望匿名)于今年11月份在二手车市场看上一款北汽车型,当时谈好价格为5万3千元。当时钱一时比较紧张,与优信业务员讲清楚自己情况后,对方给出了首付2万5,贷款2万8 的方案,贷款一年后全部结清。最后算下来也就是多出两三千块利息钱,这样也合适。

不幸的事情就出在接下来环节。当李女士去办理摇号手续时,与她同行的老公在对方提供的一大堆材料上签名。“当时相信优信是家大平台也就没有详细看这些资料内容。”当购车完半个月后,李女士为了搞清楚自己月供到底是多少,到优信二手车办公室咨询发现自己每月要还1千3百多元,还款期为3年,还款总金额为4万8千多,一下多出2万多元。等再想看详细账目时,对方就不再给看并一直拖延。

“最后对方工作人员给出的解释是:多出的钱为GPRS费、手续费、保险费等(大约八千元),还有一千五的押金(也没有押金条)。最后对方答应给我们一千块钱补贴。” 李女士说,后来电话和对方沟通,优信的人假装不认识,最后把自己电话也拉黑了。李女士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在哪家银行贷款,直到前两天才知道是在新网银行贷的款。

上述李女士的遭遇,是此次几十名维权消费者中较为普遍的例子。他们以为是签订的银行贷款购车协议,其实是与优信二手车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声称遭遇“融资租赁陷阱”的消费者组成了上百人的维权群,目前全国还有更多类似李女士这样遭遇的购车者期望与优信讨说法。

融资租赁资深行业从业者葛仁先对中国网汽车表示,租赁纠纷最常发生原因是一般消费者很习惯买车通过汽车金融公司或银行来贷款。消费者的概念都是银行贷款。很多消费者对融资租赁的运作方式是不了解的。它和银行贷款最大的差别在于,消费者用融资租赁售后回租的方式买车的话,汽车所有权属于租赁公司。不像是在银行贷款买车,所有权在消费者。有些二手车业务员没有告知购车者这是融资租赁合同,会混淆两者间差别。

“通过融资租赁买车的消费者一旦违约,没有按时去交租赁费用,租赁公司有权把这台车收回去。假设约定在2年以后用1块钱进行回购,租赁公司可以去拒绝。这样对消费者损失就相当大。很多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不清楚这一情况,因此会造成纠纷。过去交了头期款,每个月交了本息,只是因为最后不留意忘记交尾款,造成租赁公司把整个车没收。” 葛仁先说。

优信二手车给中国网汽车的是:“公司和一些线下商业银行,包括微众银行、新网银行等开展了合作,为用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优信与客户签订委托借款合同,根据客户提交的各种资料及信用综合出借款银行。”

有业内人士指出,融资租赁和以租代购不是什么现代营销方式,从2005年到2011年期间,这种模式在线下销售中非常多,这两年线上二手车电商也开始采用这种模式卖车。某种程度上可能对消费者造成欺骗,二手车电商通过融资租赁先把车子买下,然后租给消费者。所谓的月供就是租金。

该人士指出,融资租赁车上都会装有GPS定位,监视车辆一举一动。有些车主如果一个月没有交租金,车子就会被强制开走。

参与优信维权的消费者反映,他们的车子是可以过户到自己名下,但其汽车第一受益人为凯枫融资租赁(杭州)有限公司。企查查显示,凯枫融资的法人代表为曾真,他也是优信二手车的首席财务官。

来自广东的方先生也是此次维权消费者之一。他说自己签订的合同第一受益人也是凯枫融资公司,不出事没问题,一出事就会发现合同里面有各种坑等着你跳,消费者只能被强制收车,还有缴纳昂贵的违约金、拖车费等。

方先生于2018年4月13日在二手车行购买宝马116i,车行推荐办理优信。他说明明谈好价格13万元,但是后来从优信APP上查到发现贷款上车价标到15万7千元。当初买车是因为有朋友在车行,基于信任没有多看详细价格,另外在于优信签订合同时,当时有很多页纸张,对方业务员翻的很快,自己只在需要的地方按手印,后面手续都由优信来办理。

“最后对方也没有给到真正的合同,我本来是交六万多首付,但后来发现自己的首付显示是3万多,有两万多不见了。他们各种套路让你去钻。”方先生表示,后来生病住进ICU病房,导致自己逾期一个多月,出院后车辆被对方暴力收走。车被收走后自己去查账,才发现许多问题。

方先生最后算了下,加上各种费用,需要花费18万多元钱才能取回自己车,比最初的价格要多花五万多块钱。其中包含了拖车费、催收费等。

法律人士:消费者起诉很难赢

“一直待在这边不会有结果,非常支持消费者去打官司,要相信中国法律。” 一位优信北京总部工作人员对前来维权的消费者说。

消费者面对这样纠纷,如果走法律渠道,法院往往会判二手车公司获胜,这也是优信面对消费者维权时表现强硬的底气所在。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郑彩虹律师对中国网汽车表示,“消费者作为成年人签订合同时应该明白这其中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所以签合同时必须要看清合约内容。消费者要想获胜,除非能掌握优信二手车工作人员有明显的误导欺诈证据。”

中国网汽车通过企查查发现,凯枫融资涉及多起合同融资纠纷,获胜方绝大部分是优信下面的凯枫融资。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