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当前智能手机市场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厂商在硬件参数上竞争激烈,不断追求更高的处理器性能、更大的屏幕、更多的摄像头像素等,但这些“堆参数”的做法有时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对产品整体体验的需求,尤其是对手机质感(包括外观设计、材质工艺、手感等)的期待。
很多用户吐槽现在的手机“千机一面”,塑料感强、设计缺乏新意、做工不够精细,甚至在某些参数上存在“虚标”或“溢出”的情况,性价比不高。
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手机厂商开始反思,并尝试回归产品本身,重新关注设计和质感。以下几类手机或具体的例子,被不少用户认为是找回了质感的代表(请注意,"找回"是相对的,不同用户的标准不同,且市场变化很快):
1. "专注设计和美学的品牌/系列:"
"苹果 (Apple):" iPhone 作为一个整体,通常在材质(玻璃、不锈钢、铝)、色彩、握持感和软件体验上保持较高水准。虽然参数并非 always 最顶尖,但其设计语言和做工质感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近年来的 iPhone 14、15 系列在细节处理上依然备受好评。
"三星 (Samsung):" Galaxy Z Fold/Flip 系列折叠屏手机在材质(如使用不锈钢边框、高级玻璃)和设计上投入巨大,提供了独特的形态和较高的质感。三星的高端旗舰
相关内容:
最近刷手机论坛总能看到老铁们抱怨,说现在新机要么是直屏越做越大,要么是电池越塞越满,但握在手里就像拿着个塑料板砖,连个像样的质感都没有。说实话,我之前也觉得手机不就是个工具嘛,但用过几款新机后真有点烦,屏幕再大、充电再快,摸着硌手、看着廉价,用着确实没劲。
前两天逛商场,发现OPPO Reno 14这货居然把金属边框和玻璃后盖玩明白了。摸上去凉丝丝的,不像某些手机后壳又黏又滑,而且防水等级直接拉满,下雨天走路都不怕。不过这玩意儿电池有6000mAh,虽然能撑一整天,但整机比我的数学课本还沉,女生单手握有点费劲。拍照倒是能打,特别是那个潜望长焦,拍远处的楼居然没糊,就是对焦速度比同价位的vivo慢半拍。说到vivo,他们家的iQOO 13倒是有点意思。屏幕分辨率直接飙到2K,但看久了眼睛不累,听说用了什么圆偏振光技术。充电功率直接上到120W,二十分钟就能回血,不过这玩意儿后背那个相机模组,乍一看像艘破船的舷窗,审美这东西真没法统一。倒是信号接收特别稳,地铁里刷短视频也不卡,可能跟那个360°环绕天线有关系。
华为Mate 70 Pro这回用上了自家新芯片,跑分没安卓旗舰快,但用着特别流畅,可能是系统优化得好。屏幕玻璃能扛住钥匙划,摔过几次都没事,就是边框还是塑料的,握久了有点硌手。拍照倒是没话说,特别是那个红枫原色摄像头,拍树叶的颜色特别准,但价格比同配置的安卓机贵了近两千,这钱花得值不值,得看你是冲着拍照还是品牌去的。
最让我意外的是iPhone 16 Pro。以前总觉得苹果在堆料上抠门,但这回钛合金边框确实高级,摸起来像温玉一样。屏幕虽然小,但亮度贼高,阳光底下也能看清。就是电池容量太小,重度使用半天就得充电,而且快充功率才25W,跟安卓机比简直龟速。不过系统确实稳,用了三个月没卡过,这可能就是苹果的倔脾气吧。三星Z Flip7这折叠屏玩得有点意思,外屏能直接回复消息,不用每次都展开。折叠后的体积跟口红差不多,女生揣兜里刚好。但内屏折痕虽然比上代好,反复开合几十次后还是能看到细纹。处理器性能一般,玩《王者荣耀》帧率还能稳住,但《原神》就得调低画质,好在散热不错,玩久了不烫手。
其实现在手机厂商都爱在参数上内卷,但真正用起来,屏幕顺不顺手、机身重不硌手、拍照准不准这些细节才重要。比如OPPO Find X8s+,那个大圆环相机模组看着像单反镜头,握在手里特别有分量,但价格比Reno 14贵一千多,适合那些愿意为质感多花钱的人。再比如红米Note 13,虽然没进推荐名单,但塑料边框确实太廉价了,用三个月就泛黄,这钱省得真不值当。现在买手机,参数只能看一时,手感得用三年。要是你不在乎跑分,更在意摸着顺不顺手、看着漂不漂亮,这几款手机确实能解馋。不过别指望它们能完全回到以前那种“奢侈品”级别的质感,毕竟现在手机都得控制成本。要是真想当“质感党”,可能得加钱上万元的旗舰,但那又何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