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平台筹款难度增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层面。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1. "筹款主体(患者/家庭)面临的挑战:"
"经济下行压力:"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许多家庭收入减少,可支配收入用于公益捐款的能力下降。
"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 患者家属除了水滴筹,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如医院、其他筹款平台、社交媒体、甚至直接向熟人求助)来筹集资金,平台间的竞争加剧了获捐难度。
"筹款门槛提高和难度增加:" 水滴筹自身对筹款项目的审核越来越严格,对患者的信息、病情、医疗费用等要求更高,符合条件且能成功发起筹款的项目相对减少。同时,平台可能也在鼓励更规范、可持续的资助方式(如医疗救助、保险报销等),而非单纯依赖公众捐赠。
"公众信任度变化:" 虽然水滴筹整体声誉尚可,但社会上也存在对筹款平台信息真实性、资金使用效率、运营成本等的担忧或质疑,这可能影响部分潜在捐助者的意愿。
2. "捐助者(公众)面临的挑战:"
"社会整体慈善资源分配:" 公众的慈善捐赠总额是有限的。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成本上升,可用于捐赠的资金比例可能下降。
相关内容:
前几天小区群里发出了一个水滴筹,说他父亲在清扫镇街时发生车祸,病情严重,急需筹款十万元!到今天已经三天了,小区群里没有一个回复,查看捐款名单,群里竟然没有一个人捐款,我们小区有四百多户,以前小区群里也发起过好几起众筹,总能筹到千把几百块钱,多的筹到过几千块钱,但这起众筹,几天了总款才筹到三千多元!

水滴筹是沈鹏在2014年创建的最早的众筹平台,于2016年正式上线水滴筹业务,到今年的三月份止,有超过40.3亿人通过水滴筹平台向近250万名患者捐赠了总计约509亿人民币!水滴筹当初上线时是承诺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但在去年开始,以平台营运需要成本为借口,收取众筹总款的3%的服务费,收取第三方平台提现费0.6%,这样抽成比例就达到了3.6%,这不是违反当初不收费的承诺,出尔反尔吗?
住过院的朋友应该都遇到过水滴筹地推人员,也就是大医院常看到水滴志愿者,他先了解你病情,如果是比较严重一点的,就会极力向你推荐水滴筹,说只要你准备一些病历材料,其他的都交给他来办,很快就能筹到钱的,但要收取30%到70%不等的费用,这个费用是不固定的,由双方商定,假设病人筹到了十万,双方商定的抽成是50%,平台扣掉3.6%,那么病人只能拿96400元,再扣掉50%抽成,十万元到病人手里只有48200元了!也就是说,你如果在水滴筹上捐赠了100元,到病人手中只有48元钱,而70%的抽成呢?到病人手里只剩下不到33元了,就算按最低30%的抽成,100元到病人手中也只有67元!
假设你为了真心实意帮助一个患大病的的人而捐了100元,但最后知道病人才拿到了几十元钱,其他的钱被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拿走了,你心里会怎样想?心里舒服吗?

2019年的吴鹤臣事件也许都听说过,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艺名)因脑溢血在水滴平台发起众筹,但有心人扒出了吴在北京有二套房一辆车、父母亲退休金上万元的事实,使很多网友愤怒得骂娘!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众筹不得不停止!不管是作为筹款的水滴平台,还是吴鹤臣的师傅郭德纲都遭受了不小的压力!你想想,在北京有两套房是什么概念,而且其单位是相声界赫赫有名的德云社,其师傅郭德纲更不用说了,相信全国90%的人都知道他,不管经济势力还是工作单位都碾压全国大部份网友,而这样的有钱人还向我们这些穷网友要钱,可笑不?

网友质疑水滴筹平台对筹款发起人材料监管不力时,平台称无权对发起人房产车产收入等情况做调查,也就是说我们的捐款有可能捐给了比我们富裕得多的有钱人!
在平台上捐款是为了帮助患上大病而确实筹不起医疗费的人,而因为平台监管不力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善款不能全部到病人手上,而是流到了别有用心的人身上,你说你以后还会在众筹上捐款吗?我是不会啦!熟人众筹我也只发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