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这是一个非常棒且富有创意的项目!将废旧的易拉罐、饮料瓶等常见废弃物,通过孩子们的巧手和智慧进行“神操作”,转化为有价值的物品,这背后蕴含着多重积极意义:
1. "环保意识的实践:" 这群奉浦的孩子通过亲身参与,将“垃圾分类”、“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等环保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环保教育最生动的课堂。
2. "动手能力的锻炼:" 处理废弃物需要动手操作,无论是剪裁、焊接(如果是金属罐)、组装、绘画还是设计,都能极大地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精细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造力的激发:" 废弃物是天然的“创作材料”,没有固定的模式,孩子们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将无用的东西变成有用的、有趣的、甚至是艺术品,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资源循环利用的体验:" 让孩子们明白,看似无用的垃圾其实蕴含着资源价值,通过适当的处理和创意设计,可以变废为宝,减少对原生资源的需求,体验循环经济的魅力。
5. "团队协作与责任感:" 如果这是一个集体项目,孩子们在共同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学会了分工合作、沟通交流、互相帮助,培养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也体会到创造价值带来的成就感。
"“这波神操作”具体可能指:"
相关内容:
“做文明人,创文明城”,共建文明城市,通向幸福生活是我们大家的心愿。为了能进一步改善三居的垃圾分类情况,重视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在垃圾房,减少垃圾乱扔的现象,本次活动由奉贤区五棵树公益服务中心的老师们带领辖区内的学生、团员们共同开展。

活动开始前,先进行了小小的热身知识竞赛。关于垃圾分类知识,同学们都胸有成竹,积极举手问题,也谈了作为一名学生是如何看待垃圾分类的。


在老师讲解了废物利用的概念,展示了精美的由废品变成的艺术品后,同学们跃跃欲试。不一会儿,废旧的易拉罐、饮料瓶、纸箱在同学们手中变成了坦克、帆船和花瓶等手工品。看着这些“变废为宝”的艺术品们,同学们的兴趣大大增加。



在居委干部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现场学习了垃圾分类的做法,并且将垃圾分类宣传单发放给小区居民,认真负责地告诉他们一定要做好垃圾分类。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对垃圾分类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且也表示会向身边的人宣传做好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并不仅仅是青少年要做的,更是居住在社区里每一位居民的责任和义务。

报送:奉浦街道
审稿:杨亮 杨珺陆健
编辑:戴君文